第二章 银行经营环境
考点2.1 宏观经济运行(P32-36)★
宏观经济发展目标及其衡量指标:
1.经济增长——国内生产总值(GDP):一国的领土范围内,本国居民和外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以市场价格表示的产品和劳务总值。
2.充分就业——失业率:指劳动力人口【16 岁以上具有劳动能力的人】中失业人数所占的百分比。
3.物价稳定——通货膨胀率;指标有消费者物价指数【使用最多】、生产者物价指数、国内生产总值物价平减指数【按当年不变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与基年的比率】。
4.国际收支平衡——国际收支
①经常项目:反映一国的贸易和劳务往来状况,包括贸易收支【最主要的部分】、劳务收支(运输、旅游)和单方面转移(汇款、捐赠),是最具综合性的对外贸易指标。
②资本项目:集中反映一国同国外资金往来的情况,包括直接投资、政府和银行的借款、企业信贷等。进出口总量及其增长是衡量一国经济开放程度的重要指标。
经济周期分为四个阶段: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经济处于复苏时,借贷资金需求显著扩大,资产业务规模明显放大。
考点2.2 经济结构(P36-39)
1.产业结构分类:国民经济可分为第一产业(农、林、牧、渔业)、第二产业(采矿业,制造业,建筑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第三产业(其他行业,包括银行业)。【由于我国经济中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较低,从而限制了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
2.支出角度的GDP 构成:①消费:私人消费【不含私人购买住房的支出】、政府消费;②投资:固定资本形成【含房地产和非房地产投资】和存货增加;③净出口(出口额-进口额)。我国消费与投资结构决定我国商业银行主要业务对象是企业,业务结构以批发业务为主
考点2.3 金融市场(P39-43) ★
金融市场的功能:
1.货币资金融通功能【最基本功能】;
2.优化资源配置功能。金融资产价格变动引导货币资金的流动和配置;
3.风险分散与风险管理功能;
4.经济调节功能。借助货币资金供应量的变化影响经济的发展规模和速度、借助资金流动和配置影响经济结构布局,借助利率、汇率、金融资产价格变动促进经济效益提高。
5.定价功能。
金融市场的种类:
考点2.4 金融市场的发展(P43-45)
我国的金融市场的发展:
货币市场:债券回购市场、同业拆借市场与票据市场一起构成货币市场。
资本市场: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成立标志着股票市场形成;银行间债券市场与交易所债券市场共同构成债券市场。
其他市场:保险市场,期货市场(上海期货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郑州商品交易所、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银行间外汇市场;黄金交易市场(上海黄金交易所)。
金融市场发展对银行的影响:
促进作用:直接促进银行的业务发展和经营管理;为银行提供大量的风险管理工具,提高风险管理水平,有助于银行风险识别,对风险进行合理定价,并可通过交易转移风险;为商业银行的客户评价及风险度量提供了参考标准;为银行创造和培养良好的优质客户。
挑战:银行的风险管理难度越来越大;金融市场会放大商业银行的风险事件;储蓄资金流入资本市场;造成银行优质客户的流失。
考点2.5 金融工具(P45-48) ★
按期限的长短划分:
短期金融工具:期限一般在1 年以下(含1 年)。(商业票据、短期国库券、银行承兑汇票、可转让大额定期存单、回购协议等)
长期金融工具:期限一般在1 年以上。(股票、企业债券、长期国债)
按融资方式划分:
直接融资工具:包括政府、企业发行的国库券、企业债券、商业票据、公司股票等;
间接融资工具:包括银行债券、银行承兑汇票、可转让大额定期存单、人寿保险单等。
按投资人所拥有的权利划分:
债权工具:代表为债券,分为企业债(即公司债)、国债和金融债三大类。目的是筹集中长期贷款。
股权工具:代表是股票,分为普通股(股东红利随公司盈利多少而增减,能够参与公司的决策)和优先股(股息与公司盈利状况无关,没有参与公司决策的表决权,公司解散时可优先得到分配的剩余资产);
根据上市地点及股票投资者的不同,股票可分为A 股(国内投资者,以人民币标值、认购和交易)、B 股【国内外投资者,2001 年2 月28 日允许国内投资者,以人民币标值、以外币认购和交易】、H 股(境内注册的公司发行,香港上市的股票)、N 股(境内注册的公司发行,纽约上市的股票);股息来自公司税后利润。
混合工具:代表是可转换公司债券和证券投资基金;可转换公司债券可在特定时间按特定条件转换为普通股股票的特殊企业债券,兼具债券和股票的特性。
按金融工具的职能划分:
1.用于投资和筹资(股票、债券等);
2.用于支付,便于商品流通(各种票据);
3.用于保值、投机(期权、期货等衍生金融工具)。
考点2.6 货币政策目标(P48-53) ★
最终目标: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
操作目标:基础货币。包括金融机构存入人民银行的存款准备金、流通中的现金、金融机构的库存现金。
中介目标:货币供应量--指某个时点上全社会承担流通和支付手段的货币存量。
按流动性不同将【货币供应量】分为:M0=流通中现金;M1(狭义货币,是现实购买力)=M0+企业单位活期存款+农村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银行卡项下的个人人民币活期储蓄存款;M2(广义货币,是一般所指的货币供应量),M2=M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单位定期存款+证券公司保证金存款+其他存款。【M2-M1】为准货币,是潜在购买力。
考点2.7 货币政策工具(P53-56) ★
1.公开市场业务:指央行在金融市场上卖出或买进有价证券,人民银行从2003 年开始面向商行发行央行票据;
2.存款准备金:分为法定存款准备金(商行按其存款的一定比例向中央银行缴存的存款)和超额存款准备金【商行存放在中央银行、超出法定存款准备金的部分,主要用于支付清算、头寸调拨或作为资产运用的备用资金】。2004 年,我国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
3.再贷款与再贴现
再贷款:央行对金融机构发放的贷款,分为三类:一是为解决流动性不足的需要而发放的贷款;二是为处置金融风险的需要而发放的贷款;三是用于特定目的的贷款(如对地方政府、支农等)。
再贴现:指金融机构为取得资金,将未到期贴现的商业汇票以贴现方式向央行转让票据的行为。再贴现政策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通过再贴现率的调整影响商行融入资金的成本,二是规定再贴现票据的种类,影响商行及全社会的资金投向,促进资金的有效流动。
窗口指导:中央银行利用自己的地位与声望,使用口头或书面的方式,向金融机构通报金融形势,说明央行意图,劝其采取某些相应措施,贯彻央行的货币政策。以限制贷款增减额为主要特征。
考点2.8 利率、汇率(P56-63)
利率:
①利率分类:市场利率、官方利率、公定利率(民间金融组织如:银行业协会);名义利率、实际利率(扣除通胀因素);固定利率、浮动利率(一般调整期为半年);短期利率(1 年以内)、长期利率;即期利率、远期利率。
②利率政策:调整央行基准利率,调整金融机构的法定存贷款利率,制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的浮动范围,制定相关政策对各类利率结构和档次进行调整。
汇率:
①汇率分类:基本汇率、套算汇率;固定汇率、浮动汇率;即期汇率、远期汇率(远期差价分升水、贴水、平价);官方汇率、市场汇率;双边汇率、有效汇率。
②汇率政策:选择相应的汇率制度(最基础、最核心部分),确定适当的汇率水平,促进国际收支平衡。2005 年7 月21 日汇率改革: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双紧政策(紧缩的财政政策跟货币政策):极度通胀,供给严重不足,物价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