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 >银行从业资格考试 > 银行初级 > 初级《公司信贷》 > 初级公司信贷学习笔记

2011年银行从业资格考试《公司信贷》精华资料(22)

来源:233网校 2011-03-23 09:09:00
导读:“2011银行从业资格考试《公司信贷》精华资料”,希望能够帮助各位准确把握知识点,轻松备考,顺利通过考试。

  2011年银行从业资格考试《公司信贷》精华资料:借款需求

  短期资金需求要通过短期融资来实现,长期现金需求要通过长期融资来实现。但实际中,短期融资需求并不意味着就与流动资产和营运资金有关,一些与流动资产和营运资金有关的融资需求也可能与长期融资需求相关。

  1.季节性销售模式

  季节性融资一般是短期的。银行对公司的季节性融资通常在一年以内,而还款期安排在季节性销售低谷之前或之中,此时,公司的营运投资下降,能够收回大量资金。银行要确保季节性融资不被用于长期投资,比如营运资金投资,从而保证银行发放的短期贷款只用于公司的短期投资,确保银行能够按时收回贷款。

  2.销售增长旺盛时期

  核心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的大量投资,表面上是一种短期融资需求,实际上是一种长期融资。

  3.资产使用效率下降

  应收账款和存货周转率的下降可能成为长期融资和短期融资需求的借款原因。短期的应收账款和存货周转率下降所引起的现金需求(即潜在的借款原因)也是短期的。相反,长期的应收账款和存货周转率下降所引起的现金需求是长期的。长期性的应收账款和存货周转率下降,反映了公司的核心流动资产的增加,这需要通过营运资本投资来实现。

  固定资产使用效率的下降,管理层为了提高生产率而决定重置或改进部分固定资产,那么就需要从公司的内部和外部进行融资,并且由于这种支出属于资本性支出,因此是长期融资。

  可见,公司资产使用效率的下降,即应收账款和存货周转率的下降可能导致长期融资需求,也可能导致短期融资需求,银行在发放贷款时必须有效识别借款需求的本质,从而保证贷款期限与公司借款需求相互匹配。

  4.固定资产重置或扩张

  对于厂房和设备等固定资产重置的支出,其融资需求是长期的。

  5.长期投资

  用于长期投资的融资应当是长期的。除了维持公司正常运转的生产设备外,其他方面的长期融资需求,可能具有投机性,银行应当谨慎受理,以免增大信用风险暴露。

  6.商业信用的减少和改变

  商业信用的减少反映在公司应付账款周转天数的下降,这就意味着公司需要额外的现金及时支付供货商。银行也要分清是长期的还是短期的。

  对于无法按时支付应付账款的公司,供货商会削减供货或停止供货,银行受理公司的贷款申请风险也是很大的。

  对于发展迅速的公司来说,如果供货商仍然要求按原来的付款周期付款的话,公司就需要通过借款来达到供货商的还款周期要求。这意味着公司的运营周期将发生长期性变化,因此,采用长期融资方式更合适。

  7.债务重构

  银行除了评价公司的信誉状况和重构的必要性,还应当判断所要重构的债务是长期的还是短期的。主要的相关因素包括:(1)借款公司的融资结构状况;(2)借款公司的偿债能力。公司用长期融资来取代短期融资进行债务重构,一般是为了平衡融资结构,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快速发展,公司需要将原来的部分短期融资转化为长期的营运资本,以达到更合理的融资结构。

  8.盈利能力不足

  盈利能力不足会导致直接借款需求。这种情况反映了公司管理层经营能力不足,无法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形势,不能够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创造价值。因此,在这种情况下,银行不应受理公司的贷款申请。

  如果公司的盈利能力不足只是借款需求的间接原因,即公司的目前盈利能够满足日常的经营支出,但没有足够的现金用于营运资本和厂房设备的投资,银行受理此种贷款申请时也要非常谨慎。

  9.额外的或非预期性支出

  非预期性支出导致的借款需求可能是长期的,也可能是短期的。银行在受理该类贷款时,应当根据公司未来的现金积累能力和偿债能力决定贷款的期限。

  由此可见,银行在受理借款申请时,进行有效的借款需求分析,判断借款原因实质,从而在长期贷款和短期贷款之间做出合理安排

相关建议:
2011年银行从业资格考试公司信贷各章考点
2011银行从业资格考试《公司信贷》各章知识点
2011银行从业资格考试《公司信贷》各章课后习题汇总

特别建议:
2011年银行从业资格考试时间预测
2011年银行业从业人员资格考试报考完全指南


扩展阅读:
2010下半年银行从业资格考试成绩查询入口

相关阅读

添加银行学霸君或学习群

领取资料&加备考群

233网校官方认证

扫码加学霸君领资料

233网校官方认证

扫码进群学习

233网校官方认证

扫码加学霸君领资料

233网校官方认证

扫码进群学习

拒绝盲目备考,加学习群领资料共同进步!

银行从业书籍
互动交流
扫描二维码直接进入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