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避难层楼板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 )。
A.0.50h
B.1.00h
C.2.00h
D.3.00h
【答案】C
【解析】为保证避难层具有较长时间抵抗火烧的能力,避难层的楼板宜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2.00h。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2.( )不适用于地下客运设施、地下商业区、高层建筑和重要公共设施等人员密集场所。
A.橡皮电线电缆
B.特种聚氯乙烯电线电缆
C.交联聚氯乙烯电线电缆
D.普通聚氯乙烯电线电缆
【答案】D
【解析】普通聚氯乙烯电线电缆在燃烧时会散放有毒烟气,不适用于地下客运设施、地下商业区、高层建筑和重要公共设施等人员密集场所。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
3.阻燃电缆的( )越高,它的阻燃性越好。
A.耐火极限
B.耐火等级
C.发烟性
D.氧指数
【答案】D
【解析】阻燃电缆的性能主要用氧指数和发烟性两指标来评定。由于空气中氧气占21%,因此氧指数超过21的材料在空气中会自熄,材料的氧指数愈高,则表示它的阻燃性愈好。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
4.爆炸危险场所应选用的灯具类型是( )。
A.闭合型
B.防爆型
C.防潮型
D.封闭型
【答案】B
【解析】爆炸危险场所应选用防爆型、隔爆型灯具。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5.火灾危险环境中A区的环境特点是( )。
A.具有固体状可燃物质
B.具有悬浮状可燃粉尘
C.具有闪点高于环境温度的可燃液体
D.具有堆积状的可燃纤维
【答案】C
【解析】火灾危险环境根据火灾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危险程度和物质状态的不同,分为下列三类区域:A区:具有闪点高于环境温度的可燃液体,且其数量和配置能引起火灾危险的环境(H~1级场所);B区:具有悬浮状、堆积状的可燃粉尘或可燃纤维,虽不能形成爆炸混合物,但在数量和配置上能引起火灾危险的环境(H-2级场所);C区:具有固体状可燃物质,其数量和配置上能引起火灾危险的环境(H-3级场所)。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6.照明灯具的每一照明单相分支回路的电流不宜超过( ),连接建筑组合灯具时,回路电流不宜超过( )。
A.16A,25A
B.16A,30A
C.25A,30A
D.12A,25A
【答案】A
【解析】每一照明单相分支回路的电流不宜超过16A,所接光源数不宜超过25个;连接建筑组合灯具时,回路电流不宜超过25A,光源数不宜过超过60个;连接高强度气体放电灯的单相分支回路的电流不应超过30A。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
7.爆炸性气体、可燃蒸气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场所,按其出现的频繁程度和持续时间可分为( )个区域等级。
A.2
B.3
C.4
D.5
【答案】B
【解析】国家标准《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 50058--1992)第2.2.1条规定,爆炸性气体、可燃蒸气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场所,按其出现的频繁程度和持续时间分为3个区域等级。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8.爆炸性粉尘环境根据爆炸性粉尘混合物出现的频繁程度和持续时间,可分为( )个区域。
A.2
B.3
C.4
D.5
【答案】A
【解析】《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 50058--1992)第3.2.1条规定,爆炸性粉尘环境应根据爆炸性粉尘混合物出现的频繁程度和持续时间,按下列规定进行分区。①10区。连续出现或长期出现爆炸性粉尘的场所。②11区。有时会将积留下的粉尘扬起而偶然出现爆炸性粉尘混合物的场所。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
9.根据通风条件调整爆炸性气体环境的爆炸危险区域划分,说法正确的是( )。
A.当通风良好时,应提高爆炸危险区域等级
B.可采用局部机械通风降低爆炸危险区域等级
C.在障碍物、凹坑和死角处,应降低爆炸危险区域等级
D.堤或墙等障碍物不能缩小爆炸危险区域的范围
【答案】B
【解析】根据通风条件调整爆炸危险区域划分,应遵循以下原则:①当通风良好时,应降低爆炸危险区域等级(爆炸危险区域内的通风,其空气流量能使易燃物质很快稀释到爆炸下限值的25%以下时,可定为通风良好);当通风不良时应提高爆炸危险区域等级;②局部机械通风在降低爆炸性气体混合物浓度方面比自然通风和一般机械通风更为有效时,可采用局部机械通风降低爆炸危险区域等级;③在障碍物、凹坑和死角处,应局部提高爆炸危险区域等级;④利用堤或墙等障碍物,限制比空气重的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扩散,可缩小爆炸危险区域的范围。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10.对在正常运行条件下不会产生电弧、火花的电气设备进一步采取一些附加措施,提高其安全程度,防止电气设备产生危险温度、电弧和火花的可能性。这种防爆型式是( )。
A.本质安全型
B.无火花型
C.隔爆型
D.增安型
【答案】D
【解析】增安型:对在正常运行条件下不会产生电弧、火花的电气设备进一步采取一些附加措施,提高其安全程度,减少电气设备产生危险温度、电弧和火花的可能性。它不包括在正常运行情况下产生火花或电弧的设备。该类型设备主要用于2区危险环境,部分种类可以用于1区。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
11.储罐防火中,钢制储罐必须做防雷接地,接地点不应少于两处。钢质储罐接地点沿储罐周长的间距,不宜大于( ),接地电阻不宜大于( )。
A.20m,10Ω
B.20m,15Ω
C.30m,10Ω
D.30m,15Ω
【答案】C
【解析】储罐安装的所有电气设备和仪器仪表,必须符合相应的防爆等级和类别,测量油面的电子仪表、温度计以及其他指示器、探测器等,均应按专门的设计要求安装在储罐上。钢制储罐必须做防雷接地,接地点不应少于两处。钢质储罐接地点沿储罐周长的间距,不宜大于30m,接地电阻不宜大于10Ω。装有阻火器的地上卧式储罐的壁厚和地上固定顶钢质储罐的顶板厚度等于或大于4mm时,可不设避雷针。铝顶储罐和顶板厚度小于4mm的钢质储罐,应装设避雷针。浮顶罐或内浮顶罐可不设避雷针,但应将浮顶与罐体用两根导线做电气连接。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12.以下( )不属于石油化工产品常用的运输方式。
A.航空运输
B.铁路运输
C.公路运输
D.水路运输
【答案】A
【解析】石油化工产品以油品居多,常用储存设施为油罐、油桶等。运输方式通常以铁路、公路和水路运输为主。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
13.铁路油罐车装卸作业的防火措施做法有误的是( )。
A.装卸油品操作人员都要穿戴防静电工服、工帽、工鞋和纯棉手套
B.装卸作业前,油罐车需要调到指定车位?并采取固定措施。机车必须离开
C.装卸时严禁使用铁器敲击罐口。灌装时,要按列车沿途所经地区最高气温下的允许+灌装速度予以灌装,鹤管内的油品流速要控制在5.0m/s以下
D.装卸完毕后,需静止至少2min后,再进行计量等作业
【答案】C
【解析】铁路油罐车装卸作业的火灾危险性很大,必须采取有力的措施确保消防安全。装卸油品操作人员都要穿戴防静电工服、工帽、工鞋和纯棉手套。①装卸前:装卸作业前,油罐车需要调到指定车位,并采取固定措施。机车必须离开。操作人员要认真检查相关设施,确认油罐车缸体和各部件正常,装卸设备和设施合格,栈桥、鹤管、铁轨的静电跨接线连接牢固,静电接地线接地良好。②装卸时:装卸时严禁使用铁器敲击罐口。灌装时,要按列车沿途所经地区最高气温下的允许灌装速度予以灌装,鹤管内的油品流速要控制在
4.5m/s以下。雷雨天气或附近发生火灾时,不得进行装卸作业,并应盖严油罐车罐口,关闭有关重要阀门,断开有关设备的电源。③装卸后:装卸完毕后,需静止至少2min后,再进行计量等作业。作业结束后,要及时清理作业现场,整理归放工具,切断电源。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14.公路油罐车装卸作业中,油罐车熄火并静置不少于( )后,卸油人员连好静电接地,按工艺流程连接卸油管,确认无误后,油罐车司机缓慢开启卸油阀。
A.2min
B.3min
C. 4min
D.5min
【答案】B
【解析】卸油人员进入岗位后要检查油罐车的安全设施是否齐全有效,作业现场要准备至少一只4kg干粉灭火器、泡沫灭火器和一块灭火毯。油罐车熄火并静置不少于3min后,卸油人员连好静电接地,按工艺流程连接卸油管,确认无误后,油罐车司机缓慢开启卸油阀,开启速度控制在4r/min以下。卸油过程中,卸油人员和油罐车司机不得远离现场。易燃油品极易挥发,严禁采用明沟(槽)卸车系统卸车。雷雨天不得进行卸油作业。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15.液体运输中,只有对闪点高及沸点在( )以上的可燃液体才用空气压送。
A.35℃
B.100℃
C.120℃
D.1300C
【答案】D
【解析】在输送有爆炸性或燃烧性物料时,要采用氮气、二氧化碳等惰性气体代替空气,以防燃烧和爆炸发生。选用蒸汽往复泵输送易燃液体可以避免产生火花,安全性较好。只有对闪点高及沸点在130℃以上的可燃液体才用空气压送。在化工生产中,用压缩空气为动力输送酸碱等有腐蚀性液体的设备要符合压力容器相关设计要求,满足足够的强度,输送此类流体的设备应耐腐蚀或经防腐处理。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
16.( )不属于地铁的火灾危险性。
A.火灾类型多,起火快
B.动态火灾隐患多
C.用电设施、设备繁多
D.空间小、人员密度和流量大
【答案】A
【解析】地铁的火灾危险性如下。①空间小、人员密度和流量大。地下车站和地下区间是通过挖掘的方法获得地下建筑空间,仅有与地面连接相对空间较小的地下车站的通道作为出人口,不像地上建筑有门、窗,可与大气相通。因此,相对空间小、人员密度大和流量大是其最为显著的特征。②用电设施、设备繁多。地铁内有车辆、通信、信号、供电、自动售检票、空调通风、给排水等数十个机电系统设施和设备组成的庞大复杂的系统,各种强弱电电气设备、电子设备不仅种类数量多而且配置复杂,供配电线路、控制线路和信息数据布线等密如蛛网,如一旦出现绝缘不良或短路等,极易发生电气火灾,并沿着线路迅速蔓延。③动态火灾隐患多。地铁内客流量巨大,人员复杂,乘客所带物品、乘客行为等难以控制,如乘客违反有关安全乘车规定,擅自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乘车,在车上吸烟、人为纵火等动态隐患造成消防安全管理难度大,潜在火灾隐患多。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
17.地下车站中,当地下多线换乘车站共用一个站厅公共区时,站厅公共区的建筑面积不应超过( )。
A.1500m2
B.2500m2
C.5000m2
D.6000m2
【答案】C
【解析】地下车站,车站站台和站厅乘客疏散区划为一个防火分区。当地下多线换乘车站共用一个站厅公共区时,站厅公共区的建筑面积不应超过5000m2。地下一层侧式站台与同层的站厅公共区划为一个防火分区。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18.地上车站中,设备管理区的防火分区位于建筑高度≤24m的建筑内时,其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不应大于( )。
A.5000m2
B.2500m2
C.1500m2
D.6000m2
【答案】B
【解析】地上车站,设备管理区应与公共区划分不同的防火分区。公共区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不应大于5000m2。设备管理区的防火分区位于建筑高度小于等于24m的建筑内时,其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不应大于2500m2;位于建筑高度大于24m的建筑内时,其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不应大于1500m2。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19.地铁车站两个防火分区之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 )的防火墙和( )防火门分隔。
A.1.50h,甲级
B.2.00h,乙级
C.3.00h,甲级
D.2.50h,乙级
【答案】C
【解析】地铁车站面积大都在5000~6000m2,一旦发生火灾,如无严格的防火分隔设施势必蔓延成大面积火灾,因此应采用防火墙、防火卷帘加水幕或复合防火卷帘等防火分隔物划分防火分区。两个防火分区之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00h的防火墙和甲级防火门分隔。在防火墙设有观察窗时,应采用C类甲级防火玻璃。站台与站台之间设纵向防火墙分隔,并把防火墙在站台有效长度各端延伸10mm。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20.地铁车站的防烟分区规定正确的是( )。
A.站台至站厅的楼扶梯等开口四周的临空部位无须设置挡烟垂壁
B.设备管理区每个防烟分区的建筑面积不应大于1500m2
C.防烟分区可以跨越防火分区
D.地下车站站厅、站台的防火分区应划分防烟分区,每个防烟分区的建筑面积不宜超过750m2
【答案】D
【解析】室内地面至顶棚或顶板的高度小于等于6m的场所应划分为防烟分区,并符合下列规定:①地下车站站厅、站台的防火分区应划分防烟分区,每个防烟分区的建筑面积不宜超过750m2;②站台至站厅的楼扶梯等开口四周的临空部位应设置挡烟垂壁;③设备管理区每个防烟分区的建筑面积不应大于750m2;④防烟分区不得跨越防火分区。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
21.地下车站站台至站厅的疏散楼梯、扶梯和疏散通道的通过能力,应保证在远期或客流控制期中超高峰小时最大客流量时,一列进站列车所载乘客及站台上的候车乘客能在( )内全部疏散至站厅公共区或其他安全区域。
A.5min
B.6min
C.7min
D.10min
【答案】B
【解析】地下车站站台至站厅的疏散楼梯、扶梯和疏散通道的通过能力,应保证在远期或客流控制期中超高峰小时最大客流量时,一列进站列车所载乘客及站台上的候车乘客能在6min内全部疏散至站厅公共区或其他安全区域。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22.有人值守的车站设备、管理用房的门位于2个安全出口之间时,其房间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距离不应大于( )。
A.20m
B.30m
C.40m
D.50m
【答案】C
【解析】有人值守的车站设备、管理用房的门当位于两个安全出口之间时,其房间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距离不应大于40m,当位于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时,其疏散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距离不应大于20m。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23.地铁车站站台、站厅公共区内的疏散指示标志应采用电光源型,并设置在柱面或墙面上。标志上边缘距地面不应大于( ),间距不应大于( )或不应超过二跨柱间距。
A.0.5m,10m
B.0.5m,20m
C.1m,20m
D.2.2m,10m
【答案】C
【解析】站台、站厅公共区内的疏散指示标志应采用电光源型,并应设置在柱面或墙面上。标志的上边缘距地面不应大于lm,间距不应大于20m或不应超过二跨柱间距。宜在相对应位置吊顶下设置疏散指示标志,其下边缘距地面不应小于2.2m。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24.采用水力压接技术将预制的管段在事先开挖的基槽内逐节连接起来,使之形成能防水、通行的通道的隧道施工方法称为( )。
A.沉管法
B.盾构法
C.钻爆法
D.明挖法
【答案】A
【解析】沉管法:采用水力压接技术将预制的管段在事先开挖的基槽内逐节连接起来,使之形成能防水、通行的通道。矩形隧道一般采用此法建造。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
25.长隧道的隧道长度L为( ),断面面积F为( )。
A.L>3000m,F>100m2
B.1000m
【答案】B
【解析】依据隧道的建设规模大小是区分隧道类型的主要分类方法,以所建隧道长度和断面面积两项指标来衡量。隧道分类见表B。
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26.隧道火灾最为典型的灾害后果是( )。
A.人员伤亡
B.直接经济损失
C.间接损失
D.次生灾害
【答案】D
【解析】隧道火灾引发次生灾害是隧道火灾最为典型的灾害后果。通常,隧道火灾发生后会引发交通事故、爆炸、人员中毒等次生灾害。一方面会助长火灾的扩大蔓延,加重火灾危害性后果;另一方面,会打破原有安全疏散、灭火救援和交通控制等秩序,增加安全疏散和灭火救援难度;第三方面,次生灾害的突发性和随机性,会对隧道内的驾乘人员和救援人员构成潜在威胁和突如其来的伤害,可见隧道火灾的危害性十分严重。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
27.为减少隧道内固定火灾荷载,隧道内通风系统的风管及其保温材料应采用( ),柔性接头可采用( )。
A.不燃材料,可燃材料
B.不燃材料,难燃材料
C.难燃材料,可燃材料
D.难燃材料,易燃材料
【答案】B
【解析】为了减少隧道内固定火灾荷载,隧道衬砌、附属构筑物、疏散通道的建筑材料及其内装修材料,除施工缝嵌封材料外均应采用不燃烧材料。通风系统的风管及其保温材料应采用不燃材料,柔性接头可采用难燃烧材料。隧道内的灯具、紧急电话箱(亭)应采用不燃烧材料制作的防火桥架。隧道内的电缆等应采用阻燃电缆或矿物绝缘电缆,其桥架应采用不燃烧材料制作的防火桥架。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28.隧道内应采用防火墙或耐火极限不低于( )的耐火构件将隧道附属构筑物(用房)与隧道分隔开,形成相互独立的防火分区。
A.1.00h
B.1.50h
C.2.00h
D.3.OOh
【答案】D
【解析】隧道为狭长建筑,其防火分区按照功能分区划分。隧道内应采用防火墙或耐火极限不低于3.00h的耐火构件将隧道附属构筑物(用房),如辅助坑道以及专用避难疏散通道、独立避难间等与隧道分隔开,形成相互独立的防火分区。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
29.隧道行车道旁的电缆沟顶部应高于路面,且不应小于( )。
A.100mm
B.150mm
C.200mm
D.300mm
【答案】C
【解析】隧道行车道旁的电缆沟,其侧沿应采用不渗透液体的结构,电缆沟顶部应高于路面,且不应小于200mm。当电缆沟跨越防火分区时,应在穿越处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的不燃烧材料进行防火封堵。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30.双层隧道上下层车道之间可以设置疏散楼梯,火灾时通过疏散楼梯至另一层隧道,间距一般取( )左右。
A.50m
B.100m
C.150m
D.200m
【答案】B
31.采暖管道穿过可燃构件,当管道温度大于100℃时,管道与可燃构件之间的距离不小于( )。
A.50mm
B.70mm
C.100mm
D.150mm
【答案】C
【解析】采暖管道穿过可燃构件时,要用不燃烧材料隔开绝热;或根据管道外壁的温度,使管道与可燃构件之间保持适当的距离。当管道温度大于100℃时,距离不小于100mm或采用不燃材料隔热;当温度小于或等于100℃时,距离不小于50mm。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32.通风空调系统中排除、输送温度超过80℃的空气或其他气体以及容易起火的碎屑的管道,与可燃或难燃物体之间应保持不小于( )的间隙。
A.50mm
B.100mm
C.150mm
D.300mm
【答案】C
【解析】排除、输送温度超过80℃的空气或其他气体以及容易起火的碎屑的管道,与可燃或难燃物体之间应保持不小于150mm的间隙,或采用厚度不小于50mm的不燃材料隔热,以防止填塞物与构件因受这些高温管道的影响而导致火灾。当管道互为上下布置时,表面温度较高者应布置在上面。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33.油浸变压器室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 )。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
【答案】B
【解析】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的要求,油浸变压器室、高压配电装置室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34.建筑内部的变形缝两侧的基层应采用( )材料,表面装修应采用不低于( )的装修材料。
A.A级.B1级
B.A级,B2级
C.B1级,B2
D.A级,B3级
【答案】A
【解析】建筑内部的变形缝(包括沉降缝、温度伸缩缝、抗震缝等)两侧的基层应采用A级材料,表面装修应采用不低于B1级的装修材料。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
35.每个防火分区内消防电梯不应少于( )。
A.1台
B.2台
C.3台
D.4台
【答案】A
【解析】消防电梯应分别设置在不同防火分区内,且每个防火分区不应少于1台。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
36.直升机停机坪为圆形和方形平面时,起降区的直径或边长应等于直升机机翼直径的( )。
A.1.5倍
B.2.0倍
C.2.5倍
D.3.0倍
【答案】A
【解析】起降区面积的大小。当采用圆形与方形平面的停机坪时,其直径或边长尺寸应等于直升机机翼直径的1.5倍;当采用矩形平面时,其短边尺寸大于或等于直升机的长度。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
37.消防救援场地的最小操作场地长度和宽度不宜小于( )。
A.10m×6m
B.10m×8m
C.15m×6m
D.15m×8m
【答案】D
【解析】消防登高场地应结合消防车道设置。考虑到举高车的支腿横向跨距不超过6m,同时考虑普通车(宽度为2.5m)的交会以及消防队员携带灭火器具的通行,一般以10m为宜。根据登高车的车长l5m以及车道的宽度,最小操作场地长度和宽度不宜小于15m×8m。对于建筑高度大于50m的建筑,操作场地的长度和宽度分别不应小于15m,且场地的坡度不宜大于3%。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
38.疏散走道的设置要求不正确的是( )。
A.走道应简捷,并按规定设置疏散指示标志和诱导灯
B.尽量避免设置袋形走道
C.疏散走道在防火分区处应设置常开乙级防火门
D.在1.8m高度内不宜设置管道、门垛等突出物,走道中的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
【答案】C
【解析】疏散走道的布置应满足以下要求:①走道应简捷,并按规定设置疏散指示标志和诱导灯。②在1.8m高度内不宜设置管道、门垛等突出物,走道中的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③尽量避免设置袋形走道。④疏散走道在防火分区处应设置常开甲级防火门。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39.车库的通风空调系统的设计不符合要求的是( )。
A.设置通风系统的汽车库,其通风系统可与其他建筑的通风系统混设
B.风管的保温材料应采用不燃或难燃材料;穿过防火墙的风管,其位于防火墙两侧各2m范围内的保温材料应为不燃材料
C.喷漆间、蓄电池间均应设置独立的排气系统,乙炔站的通风系统设计应按现行国家标准《乙炔站设计规范》(GB 50031--1991)的规定执行
D.风管应采用不燃材料制作,且不应穿过防火墙、防火隔墙,当必须穿过时,除应采用不燃材料将孔洞周围的空隙紧密填塞外,还应在穿过处设置防火阀。防火阀的动作温度宜为70℃
【答案】A
【解析】车库的通风、空调系统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①设置通风系统的汽车库,其通风系统应独立设置,不应和其他建筑的通风系统混设,以防止积聚油蒸气而引起爆炸事故。②喷漆间、蓄电池间均应设置独立的排气系统,乙炔站的通风系统设计应按现行国家标准《乙炔站设计规范》(GB 50031—1991)的规定执行。③风管应采用不燃材料制作,且不应穿过防火墙、防火隔墙,当必须穿过时,除应采用不燃材料将孔洞周围的空隙紧密填塞外,还应在穿过处设置防火阀。防火阀的动作温度宜为70℃。④风管的保温材料应采用不燃或难燃材料;穿过防火墙的风管,其位于防火墙两侧各2m范围内的保温材料应为不燃材料。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
39.用以接收、显示和传递火灾报警信号,并能发出控制信号和具有其他辅助功能的控制指示设备称为( )。
A.火灾警报装置
B.火灾报警按钮
C.火灾探测器
D.火灾报警装置
【答案】D
【解析】在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中,用以接收、显示和传递火灾报警信号,并能发出控制信号和具有其他辅助功能的控制指示设备称为火灾报警装置。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
40.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中适用于仅需要报警,不需要联动自动消防设备的保护对象的报警系统是( )。
A.火灾探测报警系统
B.区域报警系统
C.集中报警系统
D.控制中心报警系统
【答案】B
【解析】区域报警系统适用于仅需要报警,不需要联动自动消防设备的保护对象。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41.响应某一连续路线附近的火灾特征参数的火灾探测器是( )。
A.点型火灾探测器
B.可复位探测器
C.可拆卸探测器
D.线型火灾探测器
【答案】D
【解析】参见《消防安全技术实务》第265页:线型火灾探测器:响应某一连续路线附近的火灾特征参数的探测器。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
42.火灾初期有阴燃阶段,产生大量的烟和少量的热,很少或没有火焰辐射的场所,应选用的火灾探测器是( )。
A.感温火灾探测器
B.感烟火灾探测器
C.火焰探测器
D.气体火灾探测器
【答案】B
【解析】对火灾初期有阴燃阶段,产生大量的烟和少量的热,很少或没有火焰辐射的场所,应选择感烟火灾探测器。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43.从一个防火分区内的任何位置到最邻近的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的步行距离不应大于( )。
A.10m
B.15m
C.20m
D.30m
【答案】D
【解析】每个防火分区应至少设置一只手动火灾报警按钮。从一个防火分区内的任何位置到最邻近的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的步行距离不应大于30m。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
44.采用自然通风方式的避难层(间)应设有不同朝向的可开启外窗,其有效面积不应小于该避难层(间)地面面积的( )。
A.2%
B.3%
C.4%
D.5%
【答案】A
【解析】参见《消防安全技术实务》第296页采用自然通风方式的避难层(间)应设有不同朝向的可开启外窗,其有效面积不应小于该避难层(间)地面面积的2%,且每个朝向的有效面积不应小于2.00m2。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
45.排烟窗设置在外墙上时,应在储烟仓以内或室内净高度的( )以上。
A.1/2
B.1/3
C.1/4
D.1/5
【答案】A
【解析】排烟窗应设置在排烟区域的顶部或外墙,当设置在外墙上时,排烟窗应在储烟仓以内或室内净高度的1/2以上,并应沿火灾烟气的气流方向开启。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
46.发生火灾时,高层建筑内四个安全区进行机械加压送风的压力比较正确的是( )。
A.防烟楼梯问压力>走道压力>前室压力>房间压力
B.防烟楼梯间压力>房间压力>走道压力>前室压力
C.防烟楼梯间压力>前室压力>走道压力>房间压力
D.防烟楼梯间压力>走道压力>房间压力>前室压力
【答案】C
【解析】机械加压送风方式是通过送风机所产生的气体流动和压力差来控制烟气流动的,即在建筑内发生火灾时,对着火区以外的有关区域进行送风加压,使其保持一定正压,以防止烟气侵入的防烟方式。为保证疏散通道不受烟气侵害以及使人员安全疏散,发生火灾时,从安全性的角度出发,高层建筑内可分为四个安全区:第一类安全区为防烟楼梯间、避难层;第二类安全区为防烟楼梯间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第三类安全区为走道;第四类安全区为房间。依据上述原则,加压送风时应使防烟楼梯问压力>前室压力>走道压力>房间压力,同时还要保证各部分之间的压差不要过大,以免造成开门困难影响疏散。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47.人防工程中应设置机械排烟设施的部位是( )。
A.甲、乙类生产车间
B.电影放映间、舞台
C.总长度大于15m的疏散走道
D.建筑面积小于50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房间、大厅
【答案】B
【解析】人防工程下列部位应设置机械排烟设施:①建筑面积大于50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房间、大厅;②丙、丁类生产车间;③总长度大于20m的疏散走道;④电影放映间、舞台等。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48.用于指示疏散出口、疏散路径、消防设施位置等重要信息的灯具是( )。
A.消防应急照明标志灯具
B.消防应急照明标志复合灯具
C.持续型消防应急灯具
D.消防应急标志灯具
【答案】D
【解析】消防应急标志灯具是用于指示疏散出口、疏散路径、消防设施位置等重要信息的灯具,一般均用图形加以标示,有时会有辅助的文字信息。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
49.系统连接的消防应急灯具均为自带电源型,灯具内部自带蓄电池,但是消防应急灯具的应急转换由应急照明控制器控制的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是( )。
A.自带电源非集中控制型系统
B.自带电源集中控制型系统
C.集中电源非集中控制型系统
D.集中电源集中控制型系统
【答案】B
【解析】自带电源集中控制型系统连接的消防应急灯具均为自带电源型,灯具内部自带蓄电池,但是消防应急灯具的应急转换由应急照明控制器控制。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50.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的应急转换时间不应大于( ),高危险区域的应急转换时间不应大于( )。
A.10s.0.5s
B.10s,0.25s
C.5s,0.25s
D.5s,0.5s
【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