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婴幼儿阶段
(一)婴幼儿阶段的主要发展特征
1.生理发展
大脑发育迅速,动作发展为迅速的时期,在此期间逐步掌握了独立行走以及用手操作物体的能力。
2.心理发展
从随意性的天生反射活动过渡到目标取向行为;在2岁左右形成符号思维的能力。
情绪发展:母婴依恋是情绪社会化的重要标志
语言发展:重要时期,孩子学习、记忆、语言理解能力快速发展。到2岁左右口语词汇迅猛发展。
3.社会性发展
婴幼儿自我意识发生要经历三个不同的阶段:
第一阶段:游戏伙伴阶段
第二阶段:退缩阶段
第三阶段:自我意识出现阶段
“安全型依恋”的培养有利于更多探索行为,促进更好形成自我认识。
(二)婴幼儿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
哺乳问题
母爱剥夺
弃婴问题
二、学龄前阶段
(一)学龄前阶段的主要特征
1、生理发展
2.心理发展
3.社会性发展
自我与人格——从以自我为中心到区分自我与他人。
性别认同形成。
社会交往扩大——在与他人交往与分享的过程中自尊感、利他与帮助行为开始出现。家庭承担主要教化任务,影响儿童各项能力的正常发展。
(二)学龄前期面临的主要问题
1.挑食偏食
2.攻击行为
3.电视依赖
4.自闭症
三、学龄阶段
(一)学龄期的主要特征
1、生理发展
生理机能进一步发展,加上外界环境变化、学校教育,促进了儿童各方面技能的发展。动作方面,掌握了完整的动作,并且动作的熟练程度和协调程度日益提高。
2、心理发展
语言发展:口头、书面、内部语言(不出声思考问题)
注意力的稳定性增强
注意力范围逐渐扩大
注意力分配能力逐渐提高
注意力转移能力逐渐增强
3、社会性发展
发展了更符合实际的自我观念、自我评价、自我体验
形成自己的道德意识;以他人立场考虑问题;
实事求是地评价他人;
学校和朋友开始成为儿童的主要活动领域和交往对象
(二)学龄期的主要问题
1.儿童意外伤害——头号杀手
2.校园欺负
3.儿童性伤害
四、青少年阶段
(一)青少年阶段的主要特征
1、生理发展
体型迅速变化
身体内部机能迅速健全
大脑和神经系统高度发达
性成熟
2、心理发展
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成熟,思维由经验型→理论型
情绪发展丰富而强烈——反抗情绪、青春期叛逆
性心理发展——性意识出现
自我意识和自我关注
3、社会性发展
青少年社会化的核心任务:
自我意识、道德观、社会交往的进一步发展
亲子关系:正常的家庭应该尊重青少年的独立性,加强沟通,并提出建设性意见。
宏观环境影响逐渐扩大,社会负面信息影响。
(二)青少年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
1.网络成瘾
2.青少年犯罪
3.青少年性行为
五、青年阶段
(一)青年阶段的主要特征
1、生理发展
生理发展已经成熟并呈现出稳定的状态。
22岁~35岁,生理发展上的“黄金时期”
2、心理发展
感知、记忆、想象能力均达到成熟水平,进入佳期;
相对稳定的高水平
各方面能力都得到发展
3、社会性发展
人生观
友谊和爱情——亲密关系
心理适应——婚姻、职业、子女
(二)青年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
1、婚恋问题——恋爱、择偶与成家
2、性别歧视问题
3、就业问题
六、中年阶段
(一)中年阶段的主要特征
1、生理发展
40岁之后,生理状况从高峰衰退。
进入更年期(女性50岁左右,男性稍晚)
与此同时,身体疾病也日益增多。
2、心理发展
个体固定智力(经验)继续上升,流动智力(生理)缓慢下降;智力技巧保持相对稳定,实用智力不断增长。
能熟练处理各种社会关系,解决问题更加充满智慧。
3、社会性发展
情感趋于深沉稳定。婚姻更加务实,婚姻中责任已超越情感,成为维系夫妻和家庭稳定的关键因素。
本阶段是事业成败的关键期—事业、地位、财富的巅峰期
如果在生活与工作中的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则可能会陷入“中年危机”。
(二)中年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
(1)早衰综合征。
(2)更年期综合征。
(3)婚外恋。
(4)家庭暴力。
七、老年阶段
(一)老年阶段的主要特征
1、生理发展
“退化”:
进入老年期后,各项生理功能和认知能力发射功能较大退化。毛发脱落、脊椎弯曲、骨质疏松、记忆力下降,各类老年疾病开始出现,身体逐渐依赖他人。
2、心理发展
认知——成熟、稳定 + 衰退
思维的速度、灵活度衰退得较快,知识文化相关思维衰退得较慢,但仍有创造性思维。七八十之后明显衰退。
回忆往昔
3、社会性发展——角色转换
老人会经历退休、儿女离家、丧偶、丧亲等重大人生事件,虽然退休使得闲暇时间增加,但是,多数人对此有失落感,心理上抗拒退休,他们的社会参与减少并越来越封闭,从而导致社会地位下降。
(二)老年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
(1)失智和失能。
(2)精神健康问题。
(3)死亡问题。
(4)老年歧视和被虐待。
配套习题:
1、张先生夫妇带着5岁的大女儿和2岁的小女儿玩耍,小女儿突然要妈妈抱抱,大女儿看到后马上也要妈妈抱。根据儿童发展的特点,大女儿的行为背后的情绪反应是( )。
A. 嫉妒
B. 依恋
C. 害怕
D. 生气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学龄前阶段的主要特征。小女儿突然要妈妈抱抱,这是依恋的情感反应,而大女儿的反应是一种嫉妒情感的反应。在学前期,儿童的情绪、情感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但由于皮层下中枢的活动仍占优势,故此期儿童的情绪易激动、不稳定,情感也具有易变性和富有冲动性。如抢别人的玩具、故意弄坏别人心爱的东西、不良的情绪反应等这些应视为儿童的嫉妒心理的情感反应。成人的不断教育和要求以及儿童所参加的集体活动,都有利于儿童逐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减少冲动性。儿童情感的发展对儿童个性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应从小培养儿童良好感情,同时也注意克服一些不良情绪,如虚荣心、嫉妒心等。(考点:学龄前阶段的主要特征)
2、学校社会工作者小李为小学生提供小组服务,针对煤气使用,交通出行,游泳等日常生活中的安全隐患进行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从学龄儿童的特点看,该小组的主要目的是()
A. 防范校园暴力问题
B. 避免儿童性侵问题
C. 减少儿童功利问题
D. 预防儿童意外伤害
【答案】D
【解析】根据题目的意思,小组的主要目的应是预防儿童意外伤害。
3、小刚是一名小学三年级学生,同班的小明经常在放学后拦住他,向他索要零花钱。针对这种情况,社会工作者可以开展的服务有()
A. 立即打电话报警要求警察干预
B. 教导小刚自我保护的方法
C. 对有欺凌行为的小明进行辅导
D. 与小刚的父母沟通加强防范
E. 联系学校在校园开展反欺凌教育
【答案】B,C,D,E
【解析】校园欺负
4、初中生小强的父母经常因吵架而闹离婚,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紧张,家庭气氛压抑。根据上述情况,社会工作者在帮助小强时尤其要注意( )。
A. 小强是否有自我中心心态
B. 小强是否缺乏安全感
C. 小强是否有胆小懦弱的行为
D. 小强是否有自卑心理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青少年心理特点。家庭成员间人际关系紧张、不和谐,家庭气氛失调,价值导向不一致,便构成了冲突型的家庭教养方式。冲突型教养方式下的孩子也易形成缺乏安全感、意志力薄弱、残忍冷酷、撒谎,大多数有激烈的反抗性,出现反社会的倾向。
5、学校社会工作者小金设计了—项旨在减少校园暴力的服务方案,该方案应包括的内容有( )。
A. 为施暴同学提供社区矫正服务
B. 提升受暴同学的自尊心与社交技能
C. 配合教师在班级内开展反欺凌教育活动
D. 推动成立包括老师、学生、家长在内的委员会,加强沟通
E. 协助学校管理者推行“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文化建设
【答案】A,B,C,D
【解析】本题考查学龄阶段的校园欺负问题。社会工作者应协助学校管理者推行校园文化建设,在学校树立无欺负的良好风气,并制定惩戒制度;加强校园安全监控,为学生提供安全的学习环境。社会工作者推动成立包括学校、学生及家长在内的委员会,强化家长和学校的联络与沟通,及时发现欺负行为并实施干预。校园欺凌属于违法行为,故A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