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综合能力中级》试卷及答案(2)
一、单项选择题(共60题,每题l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儿童服务逐渐把( )纳入自己的工作范围。
A.儿童教育
B.儿童需求
C.儿童成长
D.儿童发展
2.刘佳因企业倒闭而失业,根据相关政策领取失业保险金维持基本生活,后来刘佳在政府有关部门支持下重新就业,生活水平有明显改善。刘佳的这种状况反映了社会政策的( )。
A.正功能和潜功能
B.负功能和显功能
C.正功能和显功能
D.负功能和潜功能
3.2006年10月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提出要“建立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强调今后在中国内地要着力推进和发展的主要是指( )。
A.普通社会工作
B.行政性社会工作
C.业余社会工作
D.专业社会工作
4.胡瑞娟比较内向,毕业后进入单位工作,面对各种各样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让她很难适应,越来越苦恼,甚至害怕上班了,在家人的陪同下,胡瑞娟向社会工作者王晏求助,王晏告诉她一些关于大学毕业生进入职场需要掌握的人际关系的知识和技巧,调整原来的行为方式,使她能融入社会。社会工作者王晏扮演的主要角色是( )。
A.联系人
B.治疗者
C.使能者
D.教育者
5.社会工作的要素中,最核心的部分是( )。
A.专业价值观
B.服务对象的需求
C.社会工作者的素质
D.助人活动
6.为了让学生适应社会的剧烈变迁而开展的工作,包括生活辅导、学业辅导和就业辅导,这种方式属于()。
A.社区一学校型学校社会工作
B.预防型学校社会工作
C.治疗型学校社会工作
D.变迁型学校社会工作
7.社会工作者小韩发现社区内存在着家庭暴力问题,家庭暴力的对象通常都是没有工作或者性格懦弱的家庭妇女,因为有着“家丑不可外扬”的观念,她们并不懂得向有关组织或机构求助。社会工作者针对这一问题开展的服务属于( )范畴。
A.妇女社会服务
B.心理健康服务
C.社会救助
D.医疗社会工作
8.习俗水平是指儿童开始关心社会的期望与别人的需要,分为()、遵守法规和秩序定向阶段。
A.普遍的伦理准则阶段
B.好孩子定向阶段
C.相对功利取向阶段
D.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
9.胡女士丈夫死亡后,独自带着儿子生活,如今儿子已经成家立业,胡女士一个人感到孤独无依,最近又遇上了一同乡李大爷,两人很谈得来,于是想再婚,遭到儿媳妇的强烈反对,并因此闹得儿子和媳妇之间产生了矛盾,李女士因此很伤心,想请社会工作者帮忙出个主意,社会工作者的适当做法是( )。
A.深入了解事情的情况,鼓励胡女士作出决定
B.为了孩子的利益,反对胡女士再婚
C.让胡女士和李大爷直接结婚,不用在乎子女的想法
D.为了胡女士的幸福,支持胡女士再婚
10.( )是指一整套指导专业行为和认知活动的思想、观念和基本原则。
A.专业价值
B.社会伦理
C.心理素质
D.社会政策
11.社会工作者应充分认识和理解服务对象个体在生理、心理和社会文化等各方面存在的差异,给予服务对象关心和尊重,这体现了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的( )。
A.服务大众
B.注重能力培养和再学习
C.待人真诚和守信
D.强调服务对象个人的尊严和价值
1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认为人有五种基本需要,按需要等级从高到低排列,最低级的需要是()。
A.自我实现的需要
B.安全需要
C.生理需要
D.尊重的需要
13.恋亲情结一般发生在()。
A.口唇期
B.肛门期
C.生殖期
D.性器期
14.每当刘明表达自己的观点时,父亲就训斥道:“大人说话小孩子不要插嘴,我过的桥比你走的路还长,很多事情等你长大了就会明白。”只要刘明考试成绩下降时,父亲就少给或者不给零用钱。刘明家长的教育方式属于( )。
A.专制型
B.娇纵型
C.放任型
D.冲突型
15.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在成年早期的主要冲突是( )。
A.主动与内疚
B.羞怯与疑虑
C.亲密与孤独
D.整合与绝望
16.小月刚上大学,班上有30位女同学,只有她骨瘦如柴,体重远低于正常标准,但她还以此为美,坚持每天只吃一顿饭,不吃早饭和晚饭。根据( ),这是一种异常行为。
A.统计规律
B.社会规范与价值
C.行为适应性
D.个体主观体验
17.了解社区的( ),不仅有利于了解社区居民的参与动机,而且有助于更加深入地了解社区。
A.权力结构
B.文化特色
C.地理环境
D.人口状况
18.个人感觉有能力去影响或解决问题,这指的是权能发生的( )。
A.理论层次
B.个人层次
C.集体层次
D.环境层次
19.下列有关人格结构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弗洛伊德将人格分为本我、自我、超我
B.面对人格失调问题,弗洛伊德认为应将治疗的焦点放在对本我的强化上
C.本我由内驱力和欲望组成
D.自我包括意识和前意识
20.认知行为理论是社会工作常用的重要理论,它来自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学说和阿德勒的认识理论。根据认知行为理论,社会工作者在助人过程中应该着眼于帮助服务对象( )。
A.改变自己的看法
B.努力宣泄情绪
c.行为发生转变
D.改善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