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中学教学(上)
【内容提要】
本章主要介绍教学的概念、教学的意义及任务、教学过程的本质及基本阶段,重点分析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学的教学原则,期望学生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教学在中学学校工作中的地位,理解教学的相关理论,并能将教育理论与中学教育实践联系起来,分析教学案例,最终指导今后的教学实践,提高教学质量。
【学习目标】
1.识记教学的概念、中学教学的任务。
2.理解中学教学的意义、教学过程的本质和规律、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教学原则及其关系。
3.运用教学过程的规律、教学原则分析中学教学现象,指导教学实践。
第一节 中学教学的意义和任务
教学在人类社会和整个学校教育系统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教学是我国学校教育活动的基本构成部分,在教育实践中摆正教学的位置,全方位地完成教学的任务,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的职责所在,也是保证学校培养人才质量的关键。
一、教学的概念
关于教学的概念,不同的学者探讨的角度和出发点不同,理解也不一致。
王策三认为“所谓教学,乃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统一活动;在这个统一活动中,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身心获得一定的发展,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
李秉德认为“教学就是指教的人指导学的人进行学习活动。进一步说,指的是教和学相结合或相统一的活动”。
也有学者认为“教学是一种尊重学生理性思维能力,尊重学生自由意志,把学生看做是独立思考和行动的主体,在与教师的交往和对话中,发展个体的智慧潜能、陶冶个体的道德性格,使每一个学生都达到自己最佳发展水平的活动”。
尽管学者们在认识上存在差异,但他们都强调学校教学工作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构成的统一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教和学是教学这一事物的两面,是辩证统一的。在教学中,没有了学,教就不能存在,没有了教,学也不再存在,教学永远包括教和学。
基于上述认识,我们认为教学是以教材为中介的师生双方教和学的共同活动。这种共同活动本质上是一种交往和互动。在传统教学中,教学只是教与学两方面的机械叠加,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教学关系成为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收。教支配、控制学,学无条件地服从于教。在这种课堂上,“双边活动”变成了“单边活动”,教代替了学,学生是被教会,而不是自己学会,更不用说会学了。传统的教学观在课程改革的今天应该被重新审视,因为教学与课程这对关系中,课程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课程观是主导因素,课程观决定教学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使课程由“专制”走向民主,由封闭走向开放,由专家研制走向教师开发,由学科内容走向学生经验,教师和学生已不是外在于课程的,而是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课程之创造者和主体。课程观的转变必然要求新的教学观与之相适应,教学不再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而是课程创生和开发的过程,这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观。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互动。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意味着合作型意义建构,它不仅是一种认识活动过程,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表现、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促进学习;上课不是单向的付出,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交往还意味着教师角色定位的转换: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教学与教育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两者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教育包括教学,除教学外,学校还有德育工作、体育工作、后勤工作等,还通过课外活动、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等途径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教学是学校进行教育的一个基本途径。
教学与智育不是一个概念,它们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教学是学校实现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它与学校其他的工作,如德育工作、体育工作、后勤工作等并列。智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与德、体、美、劳等育并列。教学不仅要完成智育的任务,也要完成其他各育的任务,这是它们之间的区别。两者之间也有联系,其联结点就是智育的任务主要通过教学来实现。需要指出的是教学是智育的主要途径,但却不是唯一途径,智育也需要通过课外活动等途径才能全面实现。
辽宁教师资格证VIP班:怎样让备考才万无一失?233网校教师资格,讲师带你告别盲目备考,轻松掌握考点!零基础VIP班,不过免费重学!点击免费试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