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面试/小学音乐
小学音乐《大鹿》
基本要求
(1)试讲时间在10分钟之内完成。
(2)试讲时需要有乐曲讲解环节。
(3)试讲过程需要有适当板书
答辩真题:
1、音乐课上,学生在做其他科目的习题,作为教师,你会如何处理?
2、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
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播放视频《两只老虎》,请学生跟着视频边听音乐边做动作,音乐结束后提问学生:老虎一般生活在什么地方?(大森林)
2.教师追问:那森林里除了大老虎还有什么小动物?(学生自由回答)。
3.教师引导学生,森林当中除了小动物,还有很多好听的、有趣的故事,并接着给学生讲一个关于鹿的故事:在美丽的大森林里有一条弯弯的小路,在小路的尽头有一座漂亮的房子,这个房子的主人是一只鹿,它不仅勤劳勇敢,还乐于助人。顺势引入课题《大鹿》。
(二)初步感知
1.播放《大鹿》这首歌曲,听一听歌曲是快速的是慢速的。学生自由回答,教师进行评价。(歌曲是中速稍快的)
2.接着带领学生再次聆听歌曲,这一遍请学生听一听歌曲当中讲了什么故事?出现了哪些小动物?学生自由回答,教师评价后做出总结。(歌曲当中出现了两个动物,分别是小兔子和大鹿;讲了小兔子和大鹿共同抵御了林中猎人的故事。)
(三)学唱歌曲
1.教师带领学生先来朗读歌词,并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说出歌词内容:同学们,当小兔逃向大鹿的时候,大鹿正在干什么?(大鹿站在房子里,透过窗子往外瞧)。
教师追问:大鹿看到了什么?(林中跑来一只小兔咚咚把门敲)
教师再问:小兔边敲门边说了什么?
(鹿呀鹿呀快开门,林中猎人追来了)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林中猎人来了,小兔和大鹿的心情应该是什么样的?(急切的)顺势提醒读歌词的时候,要读出急切的心情,着急的心理。
3.最后,带领学生再来朗读一遍。
4.学唱歌曲
(1)带领学生演唱歌谱,注意音准和节奏。
(2)学生唱准歌谱后,跟着钢琴试着加入歌词演唱。
(3)提问学生歌词的最后两句讲了什么?(讲了猎人来了,小兔子找大鹿求救),那在演唱这两句的时候,要表现出小兔子和大鹿什么样的心情?(急切的心情)。接着带领学生跟着钢琴,完整的演唱歌曲,提醒学生注意歌曲的最后两句要唱出小兔子和大鹿急切的心情。
3.表现歌曲
(1)提问学生这首歌曲当中除了小兔子和大鹿,还出现了哪些人物?(出现了猎人)
(2)猎人有没有歌词?应该怎么表现猎人?(没有歌词;应该拿着枪,躲在树后边,怕被小兔子发现)
(3)那小兔子和大鹿在演唱的时候该怎么表演?(学生自由回答,教师进行总结)
第一句“大鹿站在房子里,透过窗子往外瞧”表现大鹿很悠闲,旋律明快、跳跃。
第二句要唱出小兔害怕、慌张的神情。
第三句唱出急切的心情。
最后一句,力度稍强,情绪饱满,表现出团结起来力量大的精神面貌。
(4)带领学生把这些感情加入进去,跟着钢琴完整的演唱歌曲。
(四)巩固提高
1.请学生寻找自己的小伙伴,组成六个小组。两组猎人、两组小兔子、两组大鹿,分别模仿一下自己扮演的角色的动作。
2.模仿完之后,学生自己进行小创编,讨论一下自己的角色应该怎么做动作。
3.播放音乐,请学生展示自己创编的成果。
(五)小结作业
师生共同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演唱《大鹿》,了解了歌曲讲述的故事,让学生明白了团结友爱、互帮互助、乐于助人的精神。
作业:请大家以后碰到需要帮助的人,都要伸出自己的双手。
【板书设计】:略
【答辩题目解析】
1.音乐课上,学生在做其他科目的习题,作为教师,你会如何处理?
【参考答案】
在音乐课上,如果有学生在做其他科目的习题,作为教师我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决:
首先,教师要反思自身,是否是自己在课程的设置方面,有所欠缺,同时及时调整授课思路与方法,以适应学生。
其次,教师应该在课上多关心,这样才能真切的了解学生的需求。
最后一点,如果学生在课上做其他科目的习题,需要与其他科目教师进行沟通,了解是否是因为其他科目的内容太过于繁重,从而及时进行调整。
2.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
【参考答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唱歌曲,激发团结友爱、乐于助人的精神。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唱和编创的方法,提升创造力,学生能够在音乐实践中感受到愉悦。
知识与技能:能够用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并初步体会速度、力度等要素在歌曲中的作用。
小学音乐《我们的田野》
基本要求
(1)试讲时间10分钟。
(2)试讲时需要有演唱示范环节。
(3)带领学生演唱歌曲,感受歌曲情感。
答辩题目:
1、作为一名音乐老师,你们班的学生音乐素养差不齐你该怎么办?
2.简单介绍一下《我们的田野》。
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一些风景图片,并提问:大家来看这些图片好不好看?学生自由回答。
2.老师总结:云南优美的风景,洱海、玉龙雪山,并提问:谁能讲讲自己家乡?
3.教师导入本课:那今天我们来聆听这位作者用歌声怎样描绘自己家乡呢?导入新课《我们的田野》。
(二)初步感知
1.多媒体播放歌曲,学生欣赏歌曲《我们的田野》,在听的同时感受歌曲的情绪、速度。欣赏完歌曲后,请同学们说出这首歌曲表现了什么样的情绪,速度有什么变化?(情绪:优美的,速度:中速)
2.老师演唱学生聆听,并提问:这首歌曲中描绘了怎样的田野风光?学生交流发言。
3.教师总结:《我们的田野》是一首描写田野美好风光的歌曲,歌词写到美丽的田野,碧绿的小河,巍巍的群山,金色的鲤鱼,成群的野鸭,从远写到近,从静写到动,从地面写到天空,优美动听的曲谱和生动形象的歌词融合在一起,正如一幅幅美丽状观的山水彩画描绘出祖国山河的无比美丽。
(三)学唱歌曲
1.教师介绍作品,《我们的田野》创作于1953年,由管桦填词、张文纲谱曲,原在儿童组曲《夏天旅行之歌》中的第三曲,是一首深受几代少年儿童喜爱的抒情歌曲。
2.学唱曲谱
(1)随琴视唱一遍曲谱,演唱完成后同学们你们觉得哪一句最不好唱?
(2)学生提出问题,老师进行解答,提出难点:后半拍唱:“03 53|”;“05 12|”。
(3)先将“0”先唱成“嗯”作铺垫,即:03 53|熟悉后,去掉“嗯”字,按休止符的正确停顿练唱“嗯mi so mi|”,最后完整地视唱曲谱。
3.学唱歌词,师生一同随伴奏有感情地轻声读歌词。
4.老师带领学生演唱,在演唱时对歌曲怎样处理:这是一首很美的歌,我们要怎样才能唱好它呢?怎样唱出延音线和圆滑音在歌曲中的感觉?学生回答。
老师总结:要以优美、抒情的轻声演唱,对于延音线和圆滑音要唱的悠长有韵味,老师再教唱延音线和圆滑音。
5.学生分组分段演唱,老师钢琴伴奏。
6.集体完整演唱歌曲。
(四)巩固提高
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我们可以怎样来把歌曲表现得更好呢?学生讨论。
2,老师引导学生可以采取简单地舞蹈表演的形式,并安排学生试着练习,随后请练习中表现出色的小组或者个人上来表演,接着对学生进行鼓励,最终选取学生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会了一首美丽、动听的歌曲《我们的田野》,更重要的是,同学们虽然只用了动听的歌声,简单的舞蹈动作,但是已经表现出了你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大家都很棒,我为大家鼓励。最后,让我们在优美的歌声中下课!
【板书设计】略
【答辩题目解析】
1.作为一名音乐老师,你们班的学生音乐素养参差不齐你该怎么办?
【参考答案】
在义务教育“新课标”中明确要求,在音乐学科的教学中应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
教育是需要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而不是挑选学生。在音乐课程中,每一位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得到提高,并使他们从中受益、喜爱音乐,是音乐教师的基本责任。学生的个性和智力发展水平千差万别,所以教育的方法也不能千篇一律,必须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尊重每一位学生的特点,爱护每一位学生,对学生表现出的差异特点进行全面而具体地分析,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从实际出发,制定一套适合他们自身情况的措施。
2.简单介绍一下《我们的田野》。
【参考答案】
《我们的田野》歌曲为F大调2/4拍并且由管桦作词。张文纲作曲的少儿合唱歌曲《我们的田野》原是组歌《夏日旅行歌》中的第三首。歌曲创作于1953年,词曲作者希望通过少年儿童的独特视角描绘祖国的秀美山川,让孩子们尽情倾诉自己的心声,以此唤起少年儿童对祖国和大自然的热爱,表达了建设祖国的雄心壮志。
小学音乐《小蜜蜂》
基本要求:
(1)试讲时间在10分钟之内完成。
(2)试讲时需要有互动问答
(3)有表情的模唱歌曲旋律。
答辩题目
1、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
2、音乐课堂中一些学生一直很躁动,注意力不集中,对比你会怎么办?
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谜语导入:小虫唱歌嗡嗡嗡,飞来飞去花丛中,勤采花粉多酿蜜,人人夸它爱劳动(蜜蜂)
2.教师总结:同学们你们真聪明,采花蜜,人人夸这是小蜜蜂在谜语中的形象,那个歌声中的小蜜蜂又是怎么唱的呢?好,让我们一同走进今天的课题《小蜜蜂》。
(二)感受体验
1.初听歌曲,播放多媒体歌曲视频并设问:“歌曲中你听到了什么?”(蜜蜂叫嗡嗡嗡,辛勤采蜜花丛中,高高兴兴回蜂房)“歌曲是几几拍子的?”(2/4拍)
2.复听歌曲并设问:“谁能模仿一下小蜜蜂的叫声?”(嗡嗡嗡)
3.“歌曲听完了,找一找歌曲中相同的旋律?”(第一句和最后一句相同)
4.多媒体播放歌曲,根据歌词做节奏动作。
(三)学唱歌曲
1.发声练习,用动物叫的形式来唱琶音。
师:54|30|23 42|10|(喵喵喵,猜猜我是谁?)
生:54|30|23 42|10|(喵喵喵,你是小花猫!)
2.难点小闯关,解决“0”休止符,注意强弱、停顿(XX|X0|XX XX|X0|XX XX|XX XX||)
3.教师弹琴范唱,学生跟琴轻声模唱。
4.学生有表情的模唱歌曲旋律。
5.纠正连续的八分节奏的演唱方式,注意速度均匀,情绪到位。
6.加入歌词,教师领唱。
7.小组内练习演唱,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加一些动作。
8.全班随琴齐唱,找学生单独站起来表演唱。
(四)巩固提高
1.分两个组自由选择打击乐器为歌曲创编。
(1)选择三角铁,为歌曲伴奏。
(2)选择双响筒,为歌曲伴奏。
2.请各组进行表演,而后进行生生评价、教师评价。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歌曲《小蜜蜂》,在歌声中了解到了作为益虫的小蜜蜂是那么的勤劳惹人喜爱,体味到了劳动的快乐。我们一定要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也要向勤劳的小蜜蜂一样热爱劳动,团结友爱互帮互助。那么,让我们再一起唱起这首《小蜜蜂》,在欢快的歌声中,结束这节课!
【板书设计】略
【答辩题目解析】
1.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
【参考答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音乐所表现的“飞”的形象,能够对小蜜蜂产生喜爱之情,保护益虫。
过程与方法:以体验为主,用猜谜、闯关、聆听、合作编创等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学习。
知识与技能:能够准确演唱歌曲。
2.音乐课堂中一些学生一直很躁动,注意力不集中,对此你会怎么办?
【参考答案】
首先,学生在课堂中躁动,注意力不集中,会影响自己的学习情况,不利于其自身的发展;其次,也会影响着其他学生的注意力,造成不良的学习氛围,不利于整个班集体的学习氛围的营造。
对于这种情况,我会先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安抚学生的情绪,在最快的时间内恢复课堂,保证课堂活动的完整;之后,我会在课下观察这些同学,看看他们为什么在课堂上为何躁动,是否出现了厌学情绪,并针对性的解决;最后,我会进行自我反思,是否自己的课堂太过无聊,学生觉得没有意思,之后我会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给予学生最适合、灵活的教学方法。同时,我还会去关心每一名学生生活上的小细节,帮助学生疏导情绪,在学习与生活上促进学生的双向发展、全面发展。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在之后的学习与生活中,我也会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给予学生最好的帮助;用音乐来为学生营造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可以让他们积极的面对生活,享受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
从而我们可以看出“发现与创造”就是对艺术创作过程的简易概括。
小学音乐《晚风》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谈话法进行导入:“同学们是喜爱日出时刻还是日落时分呢?”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评价总结:“日出时刻朝阳缓缓升起,微风轻拂垂柳,象征着一天新的希望;日落时分夕阳缓缓落下,晚风吹皱湖面,象征着繁忙的一日落幕。无论是日出还是日落都有各自的美。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便是一首与夕景有关的歌曲《晚风》。”
(二)初步感知
1.播放歌曲,并提问:“歌曲的音乐旋律是怎样的?”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评价并总结:“歌曲的旋律非常的优美、安逸,速度比较缓慢。”
2.再次播放歌曲,并提问:“歌曲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场景。”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评价并总结:“歌曲描绘了一幅晚风吹拂万物时的轻柔和夕阳西下时的宁静,在这片安逸的气氛下,人们不由自主的唱起歌、跳起舞,展现了一片生活的美好。”
(三)深入探究
1.运用开口音“a”进行发声练习,同时提示学生注意呼吸平稳,气息连贯。
2.教师钢琴伴奏,请学生跟琴轻声哼唱,熟悉歌曲旋律。
3.教师请学生自主识唱旋律曲谱,并再次提问:“这首歌曲的拍号是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4.教师为学生讲解6/8拍及其强弱规律。6/8拍是以八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六拍。接着利用事先准备好的小鼓敲击6/8拍的强弱规律,提示学生仔细聆听,说出6/8拍的强弱规律。学生自由回答,教师评价并总结:“6/8拍的强弱规律为强、弱、弱、次强、弱、弱。”
5.学生在教师的钢伴下演唱曲谱,并唱出6/8拍的强弱规律。
6.带节奏的朗读歌词。
7.词曲结合,完整练习歌曲,并提问:“这首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学生自由回答。教师评价总结:“这首歌曲描绘了一幅夕阳西沉时晚风吹拂草地,晚霞盈满天边,人们载歌载舞的情景,表现了人们对生活、对自然的追求与热爱之情。”
(四)巩固拓展
以音乐小组为单位,为歌曲编排伴奏,练习结束后进行展示,并进行师生互评。
(五)小结作业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内容。通过学习歌曲《晚风》,掌握了6/8拍的节拍及其强弱规律,同时通过学唱这首歌曲,能够对生活、对自然更为热爱,珍惜当下。
课后作业:课后为歌曲编排一小段简单的舞蹈动作。
【板书设计】略
小学音乐《草原放牧》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创设情景:播放动画《草原小姐妹》片段,引导学生观看,提问:大家知道这部动画片的名字么?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这部动画片叫做《草原小姐妹》,是根据一首同名琵琶协奏曲改编而成,这首琵琶协奏曲共分为五个部分,今天就让我们来欣赏第一部分,一起走进草原,与草原小姐妹一起放牧高歌吧!引出课题《草原放牧》。
(二)初步感知
1.介绍作品,了解背景
出示演奏乐器——琵琶图片,并介绍:《草原放牧》选自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由吴祖强、王燕樵和刘德海于1973年创作而成,讲述了蒙古族少女龙梅和玉荣为保护集体羊群与暴风雪搏斗的故事。
2.初听作品,分析结构
(1)播放多媒体,聆听作品,感受琵琶的音色,并设置提问:“作品分为几个部分?”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进行总结:两部分,两部分在进行速度、节奏特点、旋律风格、表达意义上均不同。
(三)分段欣赏
1.聆听第一部分,分析速度、节奏、旋律及场景。
学生自由进行讨论,之后进行自由回答。
教师进行总结:速度较快,节奏轻快活泼,旋律灵活跳跃,描绘了小姐妹欢乐愉快的放牧场景。
2.聆听第二部分,分析速度、节奏、旋律及情感。
学生对比欣赏之后,进行自由回答。教师进行总结:速度稍慢,节奏舒展宽广,旋律优美抒情,抒发了对美丽家乡和幸福生活的无限赞美。
3.教师弹琴,简单哼唱旋律,感受作品的情绪情感。
(四)巩固提高
教师组织分小组自由选择场景进行表演。
1.播放视频,模仿放牧的场景。
2.请各组进行表演,而后进行生生评价、教师评价。
(五)小结作业
教师引导学生谈收获,并通过教师补充总结升华情感。
作业:观看动画电影《草原小姐妹》。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简单介绍一下《草原小姐妹》。
【参考答案】
1973年,刘德海、王燕樵、吴祖强创作了一首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以蒙古族孩子玉荣和龙梅在暴风雪中保护公社羊群的动人事迹为依据写成的。这是作者在总谱的扉页上写的说明。在这之前,有一部同名动画片在全国放映,已经引起了巨大反响,琵琶协奏曲的主旋律就是取自这部动画片的主题曲。乐曲首演于1976年,后曾于1978年和1979年两次在美国公演,受到了国内外听众的赞赏,这部琵琶协奏曲可谓是中西交化交融的作品之一。
《草原小姐妹》采用中西乐器结合的方式编配,在西洋乐器的烘托下,充分表现琵琶乐器的独特魅力,为民族乐器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想象空间。全同共分五个部分,不间断地连续演奏:(1)草原放牧;(2)与暴风雪搏斗;(3)在寒夜中前进;(4)党的关怀记心间;(5)千万朵红花遍地开。
2.本课导入设计的目的是什么?
【参考答案】
本课的导入采用创设情境的方式进行,我会先播放动画《草原小姐妹》片段,引导学生观看,提问:大家知道这部动画片的名字么?
学生自由发言。
我会总结:这部动画片叫做《草原小姐妹》,是根据一首同名琵琶协奏曲改编而成,这首琵琶协奏曲共分为五个部分,今天就让我们来欣赏第一部分,一起走进草原,与草原小姐妹一起放牧高歌吧!引出课题《草原放牧》。
通过这样播放动画片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学生能够积极的参与课堂中;同时,动画片与本节课的内容联系紧密,从课下到课上形成一个良好的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