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就是单位的管理者依照消防法规和消防工作方针、原则,为了达到预定的消防安全目标,合理有效地使用人力、物力、财力、时间和信息等资源,对消防安全工作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一系列活动。
一、消防安全管理的意义和作用
(1)搞好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是防止火灾事故的根本措施。
(2)搞好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是贯彻落实“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的基本保证。
(3)消防安全技术措施必须依赖于有效的消防管理,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4)在经济、技术力量薄弱的情况下,为实现消防安全,更要突出消防安全管理的作用。
(5)搞好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将有助于改善单位的管理水平,促进其经济效益的提高。
二、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方针和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二条明确规定:“消防工作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主要原则是:“谁主管,谁负责”原则、依靠群众原则、依法管理原则、科学管理原则、综合治理原则。
(1)“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就是一个地区、一个系统、一个单位的消防安全工作要由本地区、本系统、本单位负责;法人单位的法定代表人、非法人单位的主要负责人要对本单位的消防安全工作全面负责,他们都是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分管其他工作的各部门及其负责人要对分管业务范围内的消防安全工作负责;车间、班组负责人要对本车间、班组的消防安全工作负责。
(2)依靠群众原则。群众是消防管理工作的基础。单位要采取各种办法,努力提高群众的消防意识和防灾、抗灾、救灾能力,做好群众性的防火、灭火工作。
(3)依法管理原则。任何单位都应组织员工学习消防法规,依照消防法规的基本要求,制定相应的消防管理规章制度或工作规程,并严格执行,不然,任何违法行为都将会受到法律法规的严厉制裁。
(4)科学管理原则。消防安全管理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才能富有成效,例如必须遵循火灾发生与行业、季节、时间相关的规律来加强防火管理,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5)综合治理的原则。用火的广泛性和火灾发生的多重因素,决定了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必然是综合治理型的,单靠哪一个部门或单纯使某一种手段,都不能有效预防和减少火灾的发生。
三、单位消防安全管理的十项标准
1981年全国消防重点保卫工作北京现场会,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重点单位消防安全工作的十项标准,分别是:
(1)有生产岗位防火责任制;
(2)有专职或兼职防火安全干部;
(3)有群众性的义务消防队和必要的消防器材设备。规模大、火灾危险性大和离公安消防队较远的企业设有专职消防队;
(4)有健全的消防安全制度;
(5)对火险隐患能及时发现和立案、整改;
(6)对消防重点部位做到定点、定人、定措施,并根据需要采用自动报警、灭火新技术;
(7)对职工群众普及消防知识,对重点工种进行专门消防训练和考核;
(8)有防火档案和灭火作战计划;
(9)对消防工作定期总结评比,奖惩严明。
(考试大注册安全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