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车辆技术与行车安全
(一)车辆技术状况对行车安全的影响
车辆技术状况,是定量测得车辆稳定性能综合参数值的总和。良好的车辆技术状况,是安全行车的必要条件。在车辆的技术状况中,以制动系、转向系的影响为最大,应保持良好的状态,才能保证行车安全。
1、制动效能:是指车在行驶中能强制性地降低行驶速度,以至停车或下长坡时维持一定速度的能力。制动效能常用制动距离、制动减速度和制动力来表示。
制动距离指驾驶员从踩着制动踏板到车辆完全停止所经过的距离。
制动减速度指在给定的初速度开始制动,到车辆完全停止,在这一过程中,速度的减少程度。
制动力指在制动过程中各车轮所承受的制动力。制动力不仅可以表明车辆的减速度,还可以放映出车轮的制动力及分配情况。因此,车辆制动距离和制动减速度是由车辆的制动力决定的,取用车辆制动力这一指标更有利于严格检验其制动效能。
2、制动方向稳定性:是指车在制动时不发生跑偏、侧滑,维持直线行驶或按预定弯道行驶的能力。
跑偏是车辆制动时自行向左或向右走偏的危险现象。其主要原因是左右两侧车轮摩擦力矩不均等造成的。
侧滑是车辆制动时车轮发生横向滑动的现象,最危险的现象是高速制动时后轮发生侧滑,使车辆失控。在冰雪、泥泞的道路上出现侧滑,极容易造成交通事故。因此,对制动系的技术状况,要求较高,既能保证制动效能,又能保持制动方向的稳定性。
3、转向系的技术状况:转向系的技术状况变坏,将影响到汽车的操纵稳定性。操纵性和稳定性是二个不同的概念,但又密切相关。
操纵性是指车能正确按照要求,维持或改变行驶方向的能力。
稳定性是指车在行驶过程中,受到地面、大气等外力的干扰后,能尽快地恢复原行驶状态和方向,而不致于发生侧滑、失控、倾翻等现象的能力。操纵性的丧失往往导致整车侧滑、回转,甚至翻车。而稳定性的破坏将导致车辆失去操纵。因此,把操纵性和稳定性统称为操纵稳定性,良好的操纵稳定性是车辆安全行驶的保证。
4、行驶系的技术状况:前后桥、车架与悬架装置,在长期的使用中,由于磨损、腐蚀及外力的作用,会产生故障或损坏。如前桥磨损和变形会引起前轮定位的改变,使车辆出现摆头或转向沉重,这是很危险的。
5、轮胎的技术状况:左右轮胎气压和花纹不同,会影响到左右轮制动力不同,从而引起制动跑偏。表现磨损严重的轮胎,其花纹变得平而光滑,对路面附着能力变差,将会使汽车的制动距离延长,行驶中车轮滑动、侧滑或发生爆胎等现象。
总之,车辆技术状况对行车安全的影响很大。经常进行检查和维护,行车才有安全性。
三、道路条件与行车安全
道路的路面线形、路面质量、道路横截面、路面状况、交叉路口和混合交通道路,对于行车安全有着直接的影响,了解它有助于提醒驾驶员安全行车。
(一)路面线形对行车安全的影响
1、平直路。行车中线形单调,平直路线过长对驾驶员的心理产生影响,驾驶员容易思想麻痹、盲目开快车,并且极易引起驾驶员疲劳、打瞌睡,不利于行车安全。
2、弯道路。当车辆驶入弯道时,会产生离心力运动现象。若是车辆行驶速度较快且弯道半径小,就可能发生横向翻车或滑移。所以,弯道半径越小,越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3、坡道路。纵坡太陡,动力性不同的车辆上坡时的差别很大。而下坡车一般速度较快,尤其是下长坡,再接小半径的弯道,对不熟悉路况的驾驶员危险很大。一般来说,纵坡越陡,越容易发生事故;纵坡与弯道结合,危险性会更大。
4、连续上下坡。在连续上下坡时,视线断断续续,驾驶员只能看见凸出的部分,看不见凹下隐蔽的地方,给行车带来困难,思想稍有麻痹,就可能造成交通事故。
(二)路面质量对行车安全的影响
1、路面强度。路面强度是指路面整体对变形、磨损和压碎的抵抗能力。路面强度愈高,耐久性愈好,则愈能适应较大的行车密度和复杂的车辆安全通行。
2、路面稳定性。路面稳定性是路面抵抗气候变化(温度、湿度)而变形的能力。例如,碎石路面在干燥季节易松软、扬尘;沥青路面在高温时易变软而产生推移,在低温时易变脆开裂。不仅给行车带来不便,而且影响行车安全。
3、路面平整度。路面凹凸不平,路面平整度差,行车阻力加大,车辆颠簸振动,机件、轮胎磨损加快,使行车安全性降低,甚至易造成交通事故。
4、路面抗滑性。路面抗滑性就是路面阻止车辆溜滑的能力。它对安全行车的影响很大。例如,水泥或沥青路面使用到一定期限后,路面变得光滑,抗滑性能变差,车辆行驶中稍一制动就可能产生侧滑而失去控制。特别是路面潮湿或覆盖冰雪时,滑溜事故极为严重。
(三)路面状况对行车安全的影响
路面状况对交通安全影响很大,据调查,潮湿路面发生的交通事故率是干燥路面的2倍,下雪、结冰时是干燥路面的5—8倍。
潮湿泥泞的路面上,由于附着系数的显著降低,容易发生交通事故,其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发生在制动前,路面润滑使驾驶员控制不住车辆;二是发生在制动后,因为潮湿路面的附着系数降低后,车辆制动器没有足够的摩擦力,制动时轮胎即产生滑移,方向失去控制以致发生交通事故。
四、环境与行车安全
环境。是指自然气候、地形、地貌等物质因素对行车安全的影响。如天气变化时,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应对空间及周围各种报考或静态的物体运动变化进行判断。
(一)雨天对行车安全的影响
雨天能见度和路面附着系数降低,驾驶员的视觉和听力下降,尤其是大雨中行车,危险性会更大。
1、能见度的降低使驾驶员及其他交通参与者的视觉下降,且注意力仅仅集中于自己而忽视对方的安全。
2、小雨天由于在雨水(水膜)和路面之间存在一层气泡,水膜和气膜会使路面的附着系数迅速降低,车轮易打滑。
3、中、大雨天在排水较好的路面形成一层较厚的水膜,在排水不好的路面将会形成积水,不仅会使路面的附着系数降低,而且会使驾驶员对路面状况观察不清。
4、在雨季由于雨水较多会引起路基的塌陷和疏松,使路面的承载能力和通过能力下降。
5、雨天使驾驶员听觉能力降低,对驾驶室外的交通情况的收集受到影响。
6、制动蹄片被雨水的浸湿导致制动器的制动能力下降,加上水膜的共同作用使制动距离明显加大、制动稳定性降低,容易造成侧滑、甩尾和侧翻事故。
(二)雾天对行车安全的影响
雾天是最为恶劣的气候条件,雾天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比平常高出几倍,甚至几十倍。高速公路因浓雾造成几十辆车辆连续追尾事故屡见不鲜,损失严重。
1、雾初生成时,浓度在不知不觉中逐渐增加,视线虽然能逐渐适应,但能见度却在逐渐的缩短。
2、雾天使挡风玻璃外形成小水珠,驾驶室内的热气同样使玻璃内侧凝成水珠,影响视线,浓雾时能见度更低。
3、低洼的路面上分布一层厚度为1m左右的浓雾,虽不影响透视距离,但却看不清路面上的石块、沟坎、凹坑等障碍物。
4、夏季雾天路面如同小雨后变得比较湿滑;冬季雾天会使路面上形成薄霜或薄冰,都极易使车辆产生侧滑。
5、驾驶员的速度感迟钝,对车速的判断往往要比实际车速低,加之受到尽快冲出浓雾包围的迫切心理支配,会无意中提高车速。
6、由于路边参照物模糊不清,往往与前方车辆保持的距离太近,一旦前车遇到情况制动时,措手不及易造成事故。
7、雾天转弯、掉头以及超车时,由于视线不清,判断不准,往往不能及时有效地采取措施予以避让,容易造成撞车事故。
8、雾天行车易将前车停车时开着的尾灯误认为是行驶车辆的尾灯,紧跟而导致撞车,会车时也极易误将灯光不全的车辆当成摩托车。
9、灯光不全的汽车、拖拉机、三轮车或停在路边未开灯的汽车挂车及高速公路尚未按规定设立明显标志的故障车等,都是雾中的“杀手”。
(三)大风天气对行车安全的影响
在大风天气中行车,由于风力大的作用,车辆的制动距离会相对增长,制动非安全区增大,如果风力过大,还容易使车辆侧滑或侧翻,对行车安全产生极大的影响。
1、大风来临时,产生飞沙走石,行人为避风沙只顾奔跑,不顾及安全;在灰尘较大的道路,行人为躲避灰尘而抢占上风。
2、由于挡风玻璃上的尘土影响视线,使视距减小,在多尘路上尾随行车时,前车扬起的尘土妨碍视线的现象将更为严重。
3、车辆的行驶稳定性受侧风的影响较大,行驶阻力除顺风外,都会大幅度的增加;自行车和行人的稳定性受风的影响也较大。
4、风中含砂较多的路段对驾驶员和其他交通参与者的视觉性能、听觉性能也有较大影响,不便于驾驶员对道路交通环境条件和交通状况的观察。在沙漠道路上行驶时可能因大风的影响而迷路,甚至造成更大的危险事故。
5、大风天气可能刮倒或刮断道路两侧的树木而造成道路交通事故。
6、大风天夜间行驶时,如果使用大灯的远光灯,会因出现眩目的光幕而影响视线。
7、自行车、三轮车、摩托车等受风力作用会难以控制,行车中如果距离过近,容易发生刮擦现象。
8、岩堆地区大风天气行驶时,经常有大小石块滚向道路,伤及人员、车辆。
(四)冰雪道路对行车安全的影响
1、雪中行车,能见度降低,使驾驶员的视觉性能下降,不利于路面状况和行驶路线的观察。
2、路面上覆盖的积雪使路面的附着系数显著降低,车轮容易打滑、容易甩尾和失控。
3、行人和骑车人的交通状态和轨迹极不稳定,容易发生滑倒和滑溜的现象。
4、车辆驶过有雪和无雪的结合路面是由于其附着系数的变化幅度较大,前后桥的附着力不一致使车辆容易甩尾和失控。
5、冰层更具有隐蔽性,即路面的冰层不易被发现,且冰层的分布具有不均匀的特点,容易被驾驶员忽视。
6、路面冰层与车轮之间的附着系数最低,车辆行驶稳定性、制动性及转向可控性等也处于最低状态,不利于车辆起步、加速和制动等操作,行驶危险性大。
7、在结冰的河面上行驶时,因河水的深浅不一,冰层的厚度不均匀,容易发生冰层断裂而陷车的事故。
(五)山区道路对行车安全的影响
1、山区道路路况复杂,坡道长而陡,上坡车辆行驶阻力增加,动力不足,下坡车辆惯性加大,给驾驶操作带来较大难度。
2、弯道多而急,且路面宽度又相对窄,车辆会车时如车速、路线等控制不当,极易发生刮擦和碰撞。
3、车辆温度变化大,易造成上坡时发动机“开锅”,下坡时制动系统气阻等现象。下坡时制动使用频繁,制动鼓容易发烫,易造成制动失灵,甚至引发车辆起火。
4、山区公路路面状况较差、危险路段多,常会出现道路塌方、裂开等意外灾害。
5、山区气候多变,时常会出现大风、暴雨等天气,砂石崩飞、路面湿滑,车辆很可能随时被碎石砸坏,易造成躲避路面上的较大石块猛打方向或紧急制动,造成车辆方向失控及甩尾、侧滑。
(六)夜间对行车安全的影响
1、夜间行车,能见度低,使驾驶员的有效视野变窄,视力下降和视距缩短。
2、车辆间灯光的眩光使驾驶员的视力明显降低或不适,容易发生视觉障碍,不利于驾驶员对道路情况的观察。
3、夜间行车,可视范围小,增加驾驶员观察难度,时间较长眼睛负担重,会使驾驶员的反应时间延长,还会出现视觉误差。
4、夜间是人生理的低谷期,容易出现疲劳而打瞌睡,其观察能力、反应能力、判断能力和操作技能相对受到影响,不利于驾驶员的正常发挥。
5、夜间道路上车、人稀少,容易使驾驶员产生开快车的心理,车速的提高不但会使视觉特性、听觉性能不同程度的降低,还不利于对道路环境的观察和交通信息的获取,致使车辆的可控性变差。
6、在夜间行人违章现象较多,不走斑马线,自由行走普遍,干扰车辆的正常行驶,容易造成事故。
(七)高速公路对行车安全的影响
高速公路与其它道路相比事故发生率较低,但是一旦发生事故后果严重。交通事故类型主要是机动车之间的碰撞,如追尾相撞事故,或者是碰撞隔离护栏等单方事故。其影响主要有以下方面:
1、驾驶员动视力减低,视野变窄,行驶时车速较快,对驾驶员的视力、视野影响很大。
2、由于高公路解除了混合交通对驾驶员心理上的压抑感,使驾驶员进入高速公路后会不自觉地提高行驶速度或将速度控制在较高的范围内行驶,易降低驾驶员的速度感以及车流的渠化作用。
3、高速行驶时,驾驶员的动视力降低、视野变窄,加之公路两侧的景物单调和驾驶操作单一以及交通情况简单的作用,易使驾驶员的注意力下降,这种状况持续到一定的程度后,驾驶员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反应能力或驾驶操作技术水平会降低,此现象对安全行驶影响极大。
2010年注册安全工程师网络辅导招生简章!!!
更多信息请访问:考试大安全工程师网校 安全工程师免费题库 安全工程师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