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中级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生产管理考试辅导

2011年安全工程师考试管理知识精讲100

来源:233网校 2011年3月23日

  事故调查组成员的行为规范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二十八条对事故调查组成员的行为规范做了明确规定。

  1.事故调查组成员要有品德操守。事故调查组成员不管来自哪个部门和单位,均是事故调查组的一员,在参加事故调查工作中要讲诚信,要公正地开展事故调查工作,要全面了解事故调查中的有关情况,不得偏听、偏信,影响事故调查。

  2.事故调查组成员要有工作操守。事故调查组成员要恪尽职守,兢兢业业,严格履行职责,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和技术特长,按时、高质量地完成调查组分配的调查任务。

  3.事故调查组成员要守纪、保密。事故调查组成员要遵守事故调查组的纪律,服从事故调查组的领导,廉洁自律,认真负责,协调行动,听从指挥,同时,要严格保守事故调查中的秘密。

  4.事故信息发布工作,应当由事故调查组统一安排,未经事故调查组组长允许,事故调查组成员不得擅自发布有关事故的信息。

  事故调查常用工作方式和调查方法

  (一)事故调查的常用工作方式

  对重大事故、特别重大事故的调查,一般在调查组中设置若干工作小组,每一工作小组负责某一方面的具体调查工作,通常分设综合组、技术组、管理组等。各工作小组的分工大致如下:

  1.综合组。主要负责资料搜集和保管、信息报送、协调内务、对外联络、宣传报道、汇总材料、协助善后工作、写出事故调查报告。

  2.技术分析组。主要负责现场勘察、收集现场资料和物证,对事故现场技术状况进行分析,为事故抢救工作提供决策支持,并对事故的技术原因进行分析,认定事故性质,写出技术调查报告。

  3.管理调查组。主要负责调查生产经营单位和相关部门在安全生产管理、安全培训和政府监管监察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负责提出对责任人的处理建议,写出管理组调查报告。

  上述三个工作小组中,调查工作任务最重的是技术分析组和管理调查组。技术分析组的工作涉及到对事故的分析是否准确,能够经得起历史考验的问题。在对一些复杂事故的分析中,特别是在争议比较大的情况下,可能还要通过试验或模拟分析的方法进行论证。管理调查组的工作涉及到生产经营单位在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执行、制度落实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直接涉及到有关责任人员的处理,并往往影响事故结案的时间。

  (二)事故调查常用的工作方法

  在开展事故调查工作中,关键是要重证据,重第一手材料,《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对此作出了专门规定。因此,调查组开展工作时,应首先查看事故现场,封存有关技术档案和记录,找当事人谈话做好笔录,根据需要复印有关材料,针对不同情况,对照有关法律法规,查找在制度建设上、管理工作上、生产技术和工艺上等存在的问题,举一反三,反过来查找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弥补缺陷,调整和完善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改进工作方法,强化监督管理,杜绝同类事故的发生。

  1.事故调查的取证

  事故发生后,在进行事故调查的过程中,事故调查取证是完成事故调查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这在《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中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现场处理

  1)事故发生后,应救护受伤害者,采取措施制止事故蔓延扩大。

  2)认真保护事故现场,凡与事故有关的物体、痕迹、状态,不得破坏。

  3)为抢救受伤害者需要移动现场某些物体时,必须做好现场标志。

  (2)物证搜集

  1)现场物证包括:破损部件、碎片、残留物、致害物等。

  2)在现场搜集到的所有物件均应贴上标签,。注明地点、时间、管理者。

  3)所有物件应保持原样,不准冲洗擦拭。

  4)对健康有危害的物品,应采取不损坏原始证据的安全防护措施。

  (3)事故事实材料的搜集

  1)与事故鉴别、记录有关的材料

  ①发生事故的单位、地点、时间;

  ②受害人和肇事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技术等级、工龄、本工种 工龄、支付工资的形式;

  ③受害人和肇事者的技术状况,接受安全教育情况;

  ④出事当天,受害人和肇事者什么时间开始工作、工作内容、工作量、作业程序、操作时的动作(或位置);

  ⑤受害人和肇事者过去的事故记录。

  2)事故发生的有关事实

  ①事故发生前设备、设施等的性能和质量状况;

  ②使用的材料,必要时进行物理性能或化学性能实验与分析;

  ③有关设计和工艺方面的技术文件、工作指令和规章制度方面的资料及执行情况;

  ④关于工作环境方面的状况。包括照明、湿度、温度、通风、声响、色彩度、道路、工作面状况及工作环境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取样分析记录;

  ⑤个人防护措施状况,应注意它的有效性、质量、使用范围;

  ⑥出事前受害人或肇事者的健康状况;

  ⑦其他可能与事故致因有关的细节或因素。

  (4)证人材料搜集

  事故发生后,要尽快找被调查者搜集材料,认真询问当事人。对证人的口述材料,应认真考证其真实程度。

  (5)现场摄影及绘图

  1)显示残骸和受害者原始存息地的所有照片。

  2)可能被清除或被践踏的痕迹,如刹车痕迹、地面和建筑物的伤痕、火灾引起损害的照片、冒顶下落物的空间等。

  3)事故现场全貌。

  4)利用摄影或录像,提供较完善的信息内容。

  5)必要时,绘出事故现场示意图、流程图、受害者位置图等。

  2.技术鉴定

  事故调查中需要进行技术鉴定的,事故调查组应当委托具有国家规定资质的单位进行技术鉴定。必要时,事故调查组可以直接组织专家进行技术鉴定。技术鉴定所需时间不计人事故调查期限。

  事故发生不仅涉及人的操作行为、管理行为等,而且会涉及生产作业环境的安全状态和设备、设施的安全状况,在事故调查中进行技术鉴定往往是确定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的有效途径和技术支持。

  3.事故调查常用的技术方法

  事故调查常用的技术方法有故障树分析方法、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方法和变更分析方法。第四章已经介绍了一些方法,这里只介绍变更分析方法。

  从变更分析方法的名字就可以看出,该技术方法重点在于变更。为了完成事故调查,查找原因,调查人员必须寻找与标准、规范相背离的东西。调查有关预期变更所导致的所有问题。对每一项变更进行分析,以便确定其发生的原因。这种技术方法应遵循以下步骤:

  (1)确定问题,即发生了什么。

  (2)相关标准、规范的确立。

  (3)辨明发生什么变更、变更的位置以及对变更的描述,即发生什么变更、在哪儿发生的变更、什么时间发生的以及变更的程度如何。

  (4)影响变更的因素具体化的描述和不影响变更的因素描述。

  (5)辨明变更的特点、特征及具体情况。

  (6)对发生变更的可能原因作一详细的列表。

  (7)从中选择最可能的变更原因。

  (8)找出相关变更带来的危险因素的防范措施。

  4.事故分析

  对一起事故的原因分析,通常有两个层次,即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直接原因通常是一种或多种不安全行为、不安全状态或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间接原因可追踪于管理措施及决策的缺陷,或者环境的因素。分析事故时,应从直接原因人手,逐步深入到间接原因,从而掌握事故的全部原因。在事故原因分析时通常要明确以下内容:

  ①在事故发生之前存在什么样的征兆。

  ②不正常的状态是在哪儿发生的。

  ③在什么时候首先注意到不正常的状态。

  ④不正常状态是如何发生的。

  ⑤事故为什么会发生。

  ⑥事件发生的可能顺序以及可能的原因(直接原因、间接原因)。

  ⑦分析可选择的事件发生顺序。

  (1)事故原因分析的基本步骤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中,给出了分析事故原因的步骤。

  1)整理和阅读调查材料

  2)按以下7项内容进行分析

  ①受伤部位;

  ②受伤性质;

  ③起因物;

  ④致害物:

  ⑤伤害方式;

  ⑥不安全状态:

  ⑦不安全行为。

  3)确定事故的直接原因

  4)确定事故的间接原因

  5)确定事故责任者

  (2)直接原因分析

  在《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中规定,属于下列情况者为直接原因:

  1)机械、物质或环境的不安全状态。见《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附录A中A.6不安全状态。

  2)人的不安全行为。见《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附录中A中A.7不安全行为。

  (3)间接原因分析

  在《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中规定,属下列情况者为间接原因:

  1)技术和设计上有缺陷——工业构件、建筑物、机械设备、仪器仪表、工艺过程、操作方法、维修检验等的设计、施工和材料使用存在问题;

  2)教育培训不够、未经培训、缺乏或不懂安全操作技术知识;

  3)劳动组织不合理;

  4)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或指导错误;

  5)没有安全操作规程或不健全;

  6)没有或不认真实施事故防范措施,对事故隐患整改不力;

  7)其他。源:www.examda.com

  相关推荐:
  2011年安全工程师考试管理知识精讲99
  2011年安全工程师考试管理知识精讲101
  2011年安全工程师考试管理知识精讲102

  欢迎访问考试大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网 》》》查看考试资料和试题

相关阅读

ȫʦѧϰ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