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备考2025年注安管理科目时,“事故致因及安全原理”这一考点,通常在每年的试卷中占据2-8分左右,虽比重不大,但掌握其精髓对整体成绩至关重要。
2025年注安管理考点:事故致因及安全原理
一、事故致因原理
(一)事故频发倾向理论(归结到个别人)
![2024040213494032684305 2024040213494032684305](https://file.233.com/base64/20240402/261b4134d1334de18961daa516d0b9bb.png)
结论:事故频发倾向者的存在是工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措施:①企业中减少了事故频发倾向者,就可以减少工业事故。②企业严格选择身体、智力、性格等优秀人才就业,以减少事故。
(二)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分类 | 要素、观点 | 特点 |
海因里希因果连锁理论 | ①遗传及社会环境 ②人的缺点 ③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 ④事故 ⑤伤害 | 事故的责任都归因于人的不安全行为;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是孤立的 |
博德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现代) | ①控制不足——管理; ②基本原因——起源论; ③直接原因——征兆(最重要、表象); ④事故——接触; ⑤受伤——损坏——损失 | 管理是深层次原因、最重要的因素是安全管理 |
小结:事故频发理论 到 因果连锁理论
![2024040213494032684305](https://file.233.com/base64/20240402/572a8c65d8364dee8442b76eb056869a.png)
(三)能量意外释放理论
1. 能量意外释放理论概述
事故是一种不正常的或不希望的能量释放,意外释放的各种形式的能量是构成伤害的直接原因。因此,应该通过控制能量,或控制作为能量达及人体媒介的能量载体来预防伤害事故。
仅强调物体所蕴含的能量造成事故
没有人因素、没有环境因素、没有管理因素
能量逆流于人体造成伤害的分类方法,将伤害分为两类:
第一类伤害是由施加了局部或全身性损伤阈值的能量引起的;
第二类伤害是由影响了局部或全身性能量交换引起的,主要指中毒、窒息和冻伤。
根据能量意外释放理论,伤害事故原因是:
①接触了超过机体组织(或结构)抵抗力的某种 形式的过量的能量。
②有机体与周围环境的正常能量交换受到了干扰
(如窒息、淹溺等)。
因而,各种形式的能量是构成伤害的直接原因。同时,也常常通过控制能量,或控制达及人体媒介的能量载体来预防伤害事故。
2. 事故防范对策
(1)用安全的能源代替不安全的能源
用压缩空气动力代替电力;水力采煤代替火药爆破
(2)限制能量
即限制能量的大小和速度,规定安全极限量,在生产工艺中尽量采用低能量的工艺或设备。这样,即使发生了意外的能量释放,也不致发生严重伤害。例如,利用低电压设备防止电击,限制设备运转速度以防止机械伤害,限制露天爆破装药量以防止个别飞石伤人等。
(3)防止能量蓄积
要及时泄放多余能量,防止能量蓄积。例如,应用低高度位能,控制爆炸性气体浓度,通过接地消除静电蓄积,利用避雷针放电保护重要设施等。
(4)控制能量释放
建立水闸墙防止高势能地下水突然涌出。
(5)延缓释放能量(缓释,别一次性释放)
缓慢地释放能量可以降低单位时间内释放的能量,减轻能量对人体的作用。例如,采用安全阀、逸出阀控制高压气体;采用全面崩落法管理煤巷顶板,控制地压;用各种减振装置吸收冲击能量,防止人员受到伤害等。
(6)开辟释放能量的渠道
安全接地可以防止触电,在矿山探放水可以防止透水,抽放煤体内瓦斯可以防止瓦斯蓄积爆炸等。
(7)设置屏蔽设施
屏蔽设施是一些防止人员与能量接触的物理实体,即狭义的屏蔽。屏蔽设施可以被设置在能源上,如安装在机械转动部分外面的防护罩;也可以被设置在人员与能源之间,如安全围栏等。人员佩戴的个体防护用品,可看作设置在人员身上的屏蔽设施。
(8)在人、物与能源之间设置屏障
例如,一台吊车移动的机械能作用于化工装置,使化工装置破裂,有毒物质泄漏,引起人员中毒。针对两种能量相互作用的情况,应该考虑设置两组屏蔽设施:一组设置于两种能量之间,防止能量间的相互作用;另一组设置于能量与人之间,防止能量达及人体,如设置防火门、防火密闭等。
(9)提高防护标准
例如,采用双重绝缘工具防止高压电能触电事故。
(10)改变工艺流程
如改变不安全流程为安全流程,用无毒少毒物质代替剧毒有害物质等。
(11)修复或急救
治疗、矫正以减轻伤害程度或恢复原有功能;做好紧急救护,进行自救教育;限制灾害范围,防止事态扩大等。
(四)轨迹交叉理论
1. 轨迹交叉理论的提出
主要观点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发生于同一时间、同一空间,或者说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相遇,则将在此时间、空间发生事故。
轨迹交叉理论作为一种事故致因理论,强调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在事故致因中占有同样重要的地位。
(同等重要,但物占51%,人占49%)
2. 轨迹交叉理论作用原理
轨迹交叉理论将事故的发生发展过程描述为:
基本原因→间接原因→直接原因→事故→伤害
(五)系统安全理论
![2024041014171736444658_事故致因及安全原理(二)](https://file.233.com/base64/20240410/6055d6408db0463ebe8529844108ed57.png)
(六)综合原因论
事故是社会因素(基础原因)、管理因素(间接原因)和生产中危险因素(事故隐患)(直接原因)被偶然事件触发所造成的后果。
事故调查过程则与上述相反,为:事故现象→事故经过→直接原因→间接原因→基础原因。
二、安全原理
系统原理 | 相互作用和依赖的若干部分组成有机整体 全方位、全过程、全体人员 |
人本原理 | 以人为本 |
预防原理 | 事先采取预防措施 |
强制原理 | 绝对服从、强制手段,不必经过管理者同意便可以采取控制行动 |
(一)系统原理及原则(系统原理-“反动整封”)
动态相关性原则 | 构成管理系统的各要素是运动和发展的,它们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如果管理系统的各要素都处于静止状态,就不会发生事故。 |
整分合原则 | 必须在整体规划下明确分工,综合宏观决策时,必须将安全生产纳入其中;在考虑资金、人员和体系时,必须将安全生产作为重要内容考虑。 |
反馈原则 | 企业生产的内、外部环境在不断变化,所以必须及时捕获、反馈各种安全生产信息,以便及时采取行动。 |
封闭原则 | 管理手段、管理过程等必须构成一个连续封闭的回路,才能形成有效的管理活动,这就是封闭原则。各管理机构、制度和方法之间,必须具有紧密的联系,形成相互制约的回路,才能有效。 |
(二)人本原理及原则(人本原理-激动能行)
动力原则 | 管理必须有能够激发人的工作能力的动力,这就是动力原则。对于管理系统,有三种动力,即物质动力、精神动力和信息动力。(人要有动力—内部) |
能级原则 | 在管理系统中,建立一套合理能级,根据单位和个人能量的大小安排其工作,发挥不同能级的能量,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和管理的有效性。(合适的人放合适位置) |
激励原则 | 激励就是利用某种外部诱因的刺激,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科学的手段激发人的内在潜力,使其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外部刺激—外部) |
行为原则 | 需要决定动机,动机产生行为,行为指向目标。安全生产工作重点是防治人的不安全行为。 |
(三)预防原理及原则(预防原理-“果然3本”)
偶然损失原则 | 事故后果以及后果的严重程度,都是随机的、难以预测的。反复发生的同类事故,并不一定产生完全相同的后果,这就是事故损失的偶然性。无论事故损失的大小,都必须做好预防工作 |
因果关系原则 | 只要诱发事故的因素存在,发生事故是必然的,只是时间或迟或早而已。(因果报应,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
3 E原则 | 可采取 3 种防止对策,即工程技术对策、教育对策和法制对策,即所谓“ 3 E ”原则。 |
本质安全化原则 | 本质安全化原则是指从一开始和从本质上实现安全化,从根本上消除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从而达到预防事故发生的目的。 |
(四)强制原理及原则
安全第一原则 | 要求在进行生产和其他工作时把安全工作放在一切工作的首要位置,当生产和其他工作与安全发生矛盾时,要以安全为主,生产和其他工作要服从于安全。 |
监督原则 | 必须明确安全生产监督职责,对企业生产中的守法和执法情况进行监督。监督、监控 |
经典习题
某疫苗生产企业对公司构架进行调整后,根据人员教育背景、工作经历和实际绩效,重新明确了每个部门和所有人员的安全生产分工,实现了安全生产责任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该企业上述做法基于( )。
A.动态相关性原则和3E原则
B.整分合原则和能级原则
C.安全第一原则和动力原则
D.封闭原则和行为原则
某矿业公司码头采用卸船机作业,卸船机抓斗从船舱抓取铁矿石,通过皮带转运至厂内堆取料仓,公司事故统计发现,卸船机抓斗从船舱抓取铁矿石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事故较多,事故主要原因是个别作业人员在卸船作业的同时违章进入船舱清理船底矿石。为防范事故发生,该公司集中采取了“反违章”专项措施,打断事故链,该措施符合的事故致因理论是( )
A.事故频发倾向
B.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
C.瑞士奶酪模型理论
D.轨迹交叉
想刷更多注安考试试题?233网校APP提供注册安全工程师章节习题、历年真题、模拟试题、每日一练、模考大赛、答题闯关等刷题功能,大家可通过刷题,加深巩固,掌握要点,查漏补缺,稳步提升!【进入下载APP刷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