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
1.《预防重大工业事故公约》中对重大危害设备的定义为不论长期地或临时地加工、生产、处理、搬运、使用或储存数量_的一种或多种危险物质,或多类危险物质的设施。
A.超过临界量
B.低于临界量
C.大于需要量
D.难以控制
2.为了对危险源进行分级管理,防止重大事故发生,提出了重大危险源的概念。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_的单元。
A.临界量
B.20 t
C.50 t
D.上限
3.消除系统中的危险源,可以从_防止事故的发生。
A.根本上
B.过程中
C.观念上
D.生产中
4.______是一种常用的控制能量或危险物质的安全技术措施。
A.限制能量
B.减少故障和失误
C.隔离
D.个体防护
5.《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不适用于核设施、军事设施、_、危险物品的运输。
A.采掘设施
B.石油加工设施
C.制药设施
D.烟花爆竹生产设施
6.重大危险源控制的目的,不仅是预防重大事故发生,而且要做到一旦发生事故,能将事故危害限制到
A.最低
B.最好
C.合理
D.标准
7.由于工业活动的_,有效地控制重大危险源需要采用系统工程的思想和方法。
A.多变形
B.排他性
C.多样性
D.复杂性
8.重大危险源辨识的依据是物质的_及其_。
A.生产方式,储存类型
B.危险特性,数量
C.协调性,干扰性
D.形态,数量
9.重大危险源分可为_重大危险源和_重大危险源两种。
A.国家级,省级
B.火灾爆炸,毒物
C.一级,二级
D.生产场所,储存区
10.通过危险物质及其临界量标准,可以确定哪些是_的潜在危险源。
A.可能发生事故
B.一定发生事故
C.一定不发生事故
D.发生重大事故
11.根据危险物质及其临界量标准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和确认后,就应对其进行_。
A.风险管理
B.风险预防
C.风险分析评价
D.风险回避
12.不属于重大危险源评价内容的是_。
A.辨识各类危险及其原因与机制 +
B.评价已辨识的危险事件发生的概率
C.对已辨识和评价的重大危险源提交安全报告
D.评价危险事件的后果
13.重大危险源的安全报告应详细说明危险因素、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后果、限制事故后果的控制措施、_等。
A.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
B.事故发生的经济损失
C.事故发生的严重程度
D.现场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14.安全报告应根据重大危险源的变化以及新知识和技术进展的情况进行修改和增补,并由_经常进行检查和评审。
A.主管部门
B.政府
C.政府主管部门
D.工会
15.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建立重大危险源分级监督管理体系,建立重大危险源_,实施重大危险源的宏观监控与管理,最终建立和健全重大危险源的管理制度和监控手段。
A.微观监控信息网络
B.监控预警系统
C.宏观监控信息网络
D.救援体系
16.企业应对工厂的安全生产负主要责任。在对重大危险源进行_后,应对每一个重大危险源制定出一套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通过技术措施和组织措施,对重大危险源进行严格控制和管理。
A.辨识和评价
B.辨识和预防
C.评价和报告
D.预防和报告
17.储存单位应当将储存剧毒化学品以及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其他危险化学品的数量、地点以及管理人员的情况,报当地_和负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综合工作的部门备案。
A.质量监督部门
B.消防部门
C.公安部门
D.工会
18.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将本单位重大危险源及有关安全措施、应急措施报有关地方人民政府_和有关部门备案。
A.公安部门
B.危险源管理部门
C.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
D.劳动部门
19.重大危险源的现场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应该由企业负责制定。重大危险源的场外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应该由_负责制定。
A.企业
B.政府主管部门
C.评价单位
D.公安机关
20.政府有关部门应制定综合性的_,确保重大危险源与居民区和其他工作场所、机场、水库、其他危险源和公共设施安全隔离。
A.土地使用政策
B.规划方案
C.应急措施
D.管理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