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不论长期地或临时地加工、生产、处理、搬运、使用或储存数量超过临界量的一种或多种危险物质,或多类危险物质的设施(不包括核设施、军事设施以及设施现场之外的非管道的运输)
B.在重大危害设施内的一项活动过程中出现意外的、突发性的事故
C.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D.生产经营单位对重大危险源应当登记建档,进行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并制订应急预案,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
32.鉴于事故的不确定性和突发性,预警机制必须以( )为重要原则。
A.高效率
B.及时性
C.全面性
D.引导性
33.事故预警的目标是( )。
A.针对各种事故征兆的监测、识别、诊断与评价,及时报警,并根据预警分析的结果对事故征兆的不良趋势进行矫正、预防与控制
B.建立的预警系统能够灵敏快速地进行信息搜集、传递、处理、识别和发布,这一系统的任何一个环节都必须建立在“快速”的基础上
C.通过对生产活动和安全管理进行监测与评价,警示生产过程中所面临的危害程度
D.工业生产过程中的信息复杂多变,事故预警不仅要求快速搜集和处理信息,更重要的是要对复杂多变的信息做出准确的判断
34.不属于安全生产预警特点的是( )。
A.快速性
B.完备性
C.公开性
D.预测性
35.不属于构建安全生产预警的原则的是( )原则。
A.预测性原则
B.及时性原则
C.高效性原则
D.引导性原则
36.企业质量管理的基本任务是( )。
A.生产出合格的产品(工程)
B.确定企业的质量目标,制订企业规划和建立健全企业的质量保证体系
C.针对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质量水平提高过程中的不当、错误、失误现象进行预警
D.收集有关人的活动信息,进行识别与选择,对人的行为活动进行评价与分析,对人的不良行为进行预警
37.事故应急救援的总目标是( )。
A.立即组织营救受害人员,组织撤离或者采取其他措施保护危害区域内的其他人员
B.迅速控制事态,并对事故造成的危害进行检测、监测,测定事故的危害区域、危害性质及危害程度
C.通过有效的应急救援行动,尽可能地降低事故的后果,包括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等
D.消除危害后果,做好现场恢复
38.依据《安全生产法》的规定,( )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制定本行政区域内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建立应急救援体系。
A.省级
B.市级
C.县级
D.设区级
39.2006年1月8日,国务院发布了( ),明确了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分级分类和预案框架体系,规定了国务院应对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组织体系、工作机制等内容,是指导预防和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规范性文件。
A.《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B.《国家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
C.《国家处置铁路行车事故应急预案》
D.《国家处置民用航空器飞行事故应急预案》
40.应急管理( )阶段的工作涵盖了其工作的全过程。
A.预防
B.响应
C.准备
D.恢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