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C【解析】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含10人)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以上(含50人)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含5000万元)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53人急性工业中毒属于重大事故。
2.C【解析】事故法则(海因里希法则):在机械事故中,伤亡、轻伤、不安全行为的比例为:1:29:300,1649起意外事故中,轻伤事故为29×1649÷(300+29+1)=144.9,为145人。
3.B【解析】本质安全是指通过设计等手段使生产设备或生产系统本身具有安全性,即使在误操作或发生故障的情况下也不会造成事故。具体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失误—安全功能和故障—安全功能。重新封堵控制盘柜内电线属于失误—安全功能。
4.B【解析】所谓强制就是绝对服从,不必经被管理者同意便可采取控制行动,选项A错误。在任何一个管理系统内部,管理手段、管理过程等必须构成一个连续封闭的回路,才能形成有效的管理活动,这就是封闭原则。偶然损失原则是指事故后果以及后果的严重程度,都是随机的、难以预测的,选项C错误。反馈是控制过程中对控制机构的反作用,选项D错误。
5.B【解析】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应该做到预防为主,通过有效的管理和技术手段,减少和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从而使事故发生的概率降到最低,选项ACD属于有效的管理措施。
6.C【解析】系统安全理论的主要观点之一为不可能根除一切危险源和危险,可以减少来自现有危险源的危险性,应减少总的危险性而不是只消除几种选定的危险。
7.A【解析】轨迹交叉理论作为一种事故致因理论,强调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在事故致因中占有同样重要的地位。按照该理论,可以通过避免人与物两种因素运动轨迹交叉,即避免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同时、同地出现,来预防事故的发生。
8.D【解析】从能量意外释放理论出发,预防伤害事故就是防止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防止人体与过量的能量或危险物质接触。增强短路保护装置是能量意外释放理论的体现。
9.B【解析】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五落实五到位规定:(1)必须落实“党政同责”要求,董事长、党组织书记、总经理对本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共同承担领导责任。(2)必须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所有领导班子成员对分管范围内安全生产工作承担相应职责。(3)必须落实安全生产组织领导机构,成立安全生产委员会,由董事长或总经理担任主任。(4)必须落实安全管理力量,依法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齐配强注册安全工程师等专业安全管理人员。(5)必须落实安全生产报告制度,定期向董事会、业绩考核部门报告安全生产情况,并向社会公示。(6)必须做到安全责任到位、安全投入到位、安全培训到位、安全管理到位、应急救援到位。
10.A【解析】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从综合监督管理全国安全生产工作的角度,指导、协调和监督管理这些部门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也都以不同形式成立了相应的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部门和行业监督管理部门,履行综合监管和行业监管的职能。
11.A【解析】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要求的,应当当场或者在规定时间内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逾期不告知的,自收到申请材料之E1起即为受理。
12.B【解析】2015年“安全生产月”以“加强安全法治、保障安全生产”为主题。
13.C【解析】企业应每年至少一次对本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实施情况进行评定,验证各项安全生产制度措施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检查安全生产工作目标、指标的完成情况。
14.B【解析】对动火作业、起重作业、受限空间作业、临时用电作业、高处作业等危险性较高的作业活动实施作业许可管理,严格履行审批手续。
15.C【解析】对生产过程及物料、设备设施、器材、通道、作业环境等存在的隐患,应进行分析和控制。对动火作业、受限空间内作业、,临时用电作业、高处作业等危险性较高的作业活动实施作业许可管理,严格履行审批手续。作业许可证应包含危害因素分析和安全措施等内容。因为作业许可中要包含危害因素分析,所以应当是先检测和分析,再申请作业许可。
16.C【解析]2010年完成,2014年评价,属于安全现状评价内容,所以是针对生产经营活动、工业园区的事故风险、安全管理等情况作出安全现状评价结论。
17.B【解析】安全现状评价主要内容包括:(1)收集评价所需的信息资料,采用恰当的方法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识别;(2)对于可能造成重大后果的事故隐患,采用科学合理的安全评价方法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进行事故模拟,预测极端情况下事故的影响范围、最大损失,以及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或概率,给出量化的安全状态参数值;(3)对发现的事故隐患,根据量化的安全状态参数值,进行整改优先度排序;(4)提出安全对策措施与建议。生产经营单位应将安全现状评价的结果纳入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整改计划和安全管理制度,并按计划加以实施和检查。
18.C【解析】①和③分别属于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中的设备、设施、工具、附件缺陷和防护缺陷。
19.C【解析】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公告六条规定:一、必须在企业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在存在安全生产风险的岗位设置告知卡,分别标明本企业、本岗位主要危险危害因素、后果、事故预防及应急措施、报告电话等内容。二、必须在重大危险源、存在严重职业病危害的场所设置明显标志,标明风险内容、危险程度、安全距离、防控办法、应急措施等内容。三、必须在有重大事故隐患和较大危险的场所和设施设备上设置明显标志,标明治理责任、期限及应急措施。四、必须在工作岗位标明安全操作要点。五、必须及时向员工公开安全生产行政处罚决定、执行情况和整改结果。六、必须及时更新安全生产风险公告内容,建立档案。
20.C【解析】按照安全评价给出的定量结果的类别不同,定量安全评价方法可以分为概率风险评价法、伤害(或破坏)范围评价法和危险指数评价法。
21.C【解析】每个员工应做到:在本职工作上始终采取安全的方法;对任何与安全相关的工作保持质疑的态度;对任何安全异常和事件保持警觉并主动报告;接受培训,在岗位工作中具有改进安全绩效的能力;与管理者和其他员工进行必要的沟通。
22.B【解析】评价指标的基础特征:企业状态特征、企业文化特征、企业形象特征、企业员工特征、企业技术特征、监管环境、经营环境、文化环境。
23.A【解析】“重大危险源”定义为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使用或储存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单元指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生产经营单位的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该物流公司存在的危险源为在同一区域的一、二号冷库,由于液氨的临界量为10t,三号、四号虽满足距离500m的规定,仍然不是重大危险源。
24.A【解析】根据500m的限制,液氨、苯为一个单元,甲烷为一个单元;液氨、苯:8/10+20/50>1为重大危险源,甲烷:15/50<1,不是重大危险源。
25.D【解析】矿山、金属冶炼、建筑施工、道路运输单位和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超过一百人的,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在一百人以下的,应当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26.B【解析】安全生产投入资金具体由谁来保证,应根据企业的性质而定。一般说来,股份制企业、台资企业等安全生产投入资金由董事会予以保证;一般国有企业由厂长或者经理予以保证;个体工商户等个体经济组织由投资人予以保证。上述保证人承担由于安全生产所必需的资金投入不足而导致事故后果的法律责任。
27.A【解析】消除危险源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工艺、技术、设备、设施,合理的结构形式,选择无害、无毒或不能致人伤害的物料来彻底消除某种危险源。
28.A【解析】选项B,配备过滤式防护面罩属于减少事故损失的安全技术措施中的个体防护;选项C,安装防爆膜属于减少事故损失的安全技术措施;选项D,安装漏电保护器属于故障一安全设计。
29.C【解析】设置薄弱环节。利用事先设计好的薄弱环节,使事故能量按照人们的意图释放,防止能量作用于被保护的人或物,如锅炉上的易熔塞、电路中的熔断器等。
30.A【解析】编制计划时,一方面要考虑安全生产的实际需要,如针对在安全生产检查中发现的隐患、可能引发伤亡事故和职业病的主要原因,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等的应用(是否需要,并不是直接使用),安全技术革新项目和职工提出的合理化建议等方面编制安全技术措施。另一方面还要考虑技术可行性与经济承受能力。
31.B【解析】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完成后,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相关规定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并提交下列文件资料:(1)建设项目审批、核准或者备案的文件。(2)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报告及安全专篇。(3)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报告及相关文件资料。
32.C【解析】施工单位应当在施工组织设计中编制安全技术措施和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方案。同时对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依法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附具安全验算结果,经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总监理工程师签字后实施。
33.D【解析】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在检验有效期满1个月前向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申报定期检验。丁公司应当履行本法规定的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的义务。
34.C【解析】生产经营单位应当逐台建立符合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
35.A【解析】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组织对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的检验检测结果、鉴定结论进行监督抽查。
36.B【解析】停炉后,没有对燃烧室和烟道进行彻底的通风,积存可燃性气体混合物,容易引起二次燃烧,因此选项A不对。检验锅炉和压力容器时,如需要卸下或上紧承压部件的紧固件,必须将压力全部泄放以后方能进行,不能在器内有压力的情况下卸下或上紧螺栓或其他紧固件,以防发生意外事故。因此选项C不对。锅炉压力容器的耐压试验一般都用水作加压介质,不能用气体作加压介质,否则十分危险。因此选项D不对。
37.B【解析】生产经营单位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应具备的条件:(1)持证上岗。(2)按照规程进行操作。(3)定期接受安全、节能教育和培训。(4)在证书有效期满前60日内,由申请人或者申请人的用人单位向原考核发证机关或者从业所在地考核发证机关提出申请。
38.A【解析】安全生产检查的工作程序包括安全检查准备、实施安全检查、经现场检查和数据分析后,检查人员应对检查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提出检查的结论和意见。
39.D【解析】安全检查准备:(1)确定检查对象、目的、任务。(2)查阅、掌握有关法规、标准、规程的要求。(3)了解检查对象的工艺流程、生产情况、可能出现危险和危害的情况。(4)制定检查计划,安排检查内容、方法、步骤。(5)编写安全检查表或检查提纲。(6)准备必要的检测工具、仪器、书写表格或记录本。(7)挑选和训练检查人员并进行必要的分工等。选项D,属于实施安全检查。
40.A【解析】对整改无望或者生产经营单位拒不执行整改指令的,依法实施行政处罚;不具备安生生产条件的,依法提请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予以关闭。
41.D【解析】对于重大事故隐患,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及时向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重大事故隐患报告内容应当包括:(1)隐患的现状及其产生原因;(2)隐患的危害程度和整改难易程度分析;(3)隐患的治理方案。
42.B【解析】砂尘、噪声、一氧化碳均属于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
43.D【解析]13种法定尘肺病,即矽肺、煤工尘肺、石墨尘肺、炭黑尘肺、石棉肺、滑石尘肺、水泥尘肺、云母尘肺、陶工尘肺、铝尘肺、电焊工尘肺、铸工尘肺。
44.C【解析】选项A为非电离辐射,选项B为噪声,选项D为防护缺陷,均属于物的因素。
45.A【解析】建设项目职业危害评价又可分为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与技术引进项目的职业危害预评价、控制效果评价与建设项目运行期间的现状评价。
46.A【解析】选项8属于个体防护措施,选项CD属于组织管理措施。
47.A【解析】一般有毒作业设置黄色区域警示线;高毒作业场所设红色区域警示线,氯气是高毒类物品,且有助燃性。
48.A【解析】参照《安全色》(GB 2893—2001)的规定,标识边框、盾牌及“安全防护”为绿色,“1A”及背景为白色,标识编号为黑色。
49.C【解析】打磨车间存在着粉尘,应配备防尘口罩,且防尘口罩为特种劳动防护用品。选项A不属于特种劳动防护品,选项B应配备焊接眼面防护具,选项D应配备阻燃防护服等。
50.D【解析】选项A应穿阻燃防护服,选项B应与防静电鞋配套使用,选项C不能使用金属个人标志,否则容易产生火花引起爆炸。
51.C【解析】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标识由盾牌图形和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的编号组成。选项A的安全标志由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证书和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标识两部分组成。选项B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管理工作应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管理。选项D应是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证书的有效期为4年。
52.B【解析】因为题干中说会产生紫外线而引起功能性伤害,故应设置的指令为必须配戴遮光护目镜和当心弧光。
53.C【解析】承包商在施工过程中不得擅自更换工程技术管理人员、安全管理人员以及关系到施工安全及质量的特殊工种人员,特殊情况需要换人时须征得发包单位的同意,并对新参加工作人员进行相应的安全教育、培训和考核,合格后方可使用。
54.C【解析】乙企业需要向甲企业提交审核的文件资料有:有关部门核发的营业执照和资质证书,法人代表资格证书,安全资质证书.施工简历和近3年安全施工记录。
55.A【解析】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于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56.A【解析】在无法建立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的情况下,应与邻近的专职应急救援队伍签订救援协议,确保事故状态下能够有专业救援队伍到场开展应急处理。
57.C【解析】下井救援人员须身体强壮,不能酒后下井,必须佩戴安全绳及空气呼吸机,并且井上至少仍有两人以上的监护人员时,方能下井实施营救。
58.B【解析】要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低浓度酸溶液,以中和碱液。
59.D【解析】行政许可制度对特种设备实施市场准入制度和设备准用制度。市场准入制度主要是对从事特种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修理、维护保养、改造的单位实施资格许可,并对部分产品出厂实施安全性能监督检验。
60.C【解析】生产经营单位应根据本单位组织管理体系、生产经营规模、危险源和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确定应急预案体系,组织编制相应的应急预案。
61.D【解析】应急预案的评审由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进行。外部评审由上级主管部门或地方政府负责安全管理的部门组织审查。评审后,按规定报有关部门备案,并经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签署发布。
62.B【解析】因为是爆炸冲击波造成紧邻管线的储罐内有毒气体泄漏,因此属于爆炸事故。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含10人)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含50人)100人以下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或者5000万元以上(含5000万元)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63.D【解析】一般情况下火灾并不是立即扩展,如果起火物质是在有限的空间内,靠近立体表面,经过一段时间的阴燃,就会在地面及立体表面留下烟熏痕迹,例如靠近墙壁放置的电视机、墙边纸篓之类物品起火,就会在墙面留下明显的“V”字形痕迹,这种“V”字形痕迹是火灾初期由于火焙和烟雾向上蔓延造成的,在“V”字形烟进的低点,往往就是起火点,也是发现起火原因的物证。
64.B【解析】由于邢某在与地面人员交流,这是分散注意力行为的表现,其次站立不稳从二层平台摔落,这是防护、保险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导致。
65.D【解析】半对数线图纵轴用对数尺度,描述一组连续性资料的变化速度级趋势。散点图用于描述两种现象的相关关系。直方图用于描述计量资料的频数分布。条图又称直条图,表示独立指标在不同阶段的情况,有两维或多维,图例位于右上方。因此选择D。
66.D【解析】患病率一检查时发现的现患某病病例总数/该时点受检人口数×100%,因此患病率:400/15000=2.67%。
67.D【解析】卡方检验主要是通过同一事物在不同状况下的对比。
68.B【解析】分组分析法是按伤亡事故的有关特征进行进行分类汇总,研究事故发生的有关情况。如按事故发生的经济类型、事故发生单位所在行业、事故发生原因、事故类别、事故发生所在地区、事故发生时间和伤害部位等进行分组汇总统计伤亡事故数据。
69.C【解析】股份制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措施费的使用计划由董事会批准。
70.A【解析】类比方法是利用相同或相似工程系统或作业条件的经验和劳动安全卫生的统计资料来类推、分析评价对象的危险、有害因素。
二、多项选择题
71.BE【解析】针对发现的人的危险因素出发体现了人本原理的行为原则和预防原理的3E原则。
72.ACDE【解析】能量意外释放理论揭示了事故发生的物理本质,为人们设计及采取安全技术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选项ACDE均属于防止能量意外释放的屏蔽措施。
73.ACD【解析】有限空间安全作业五条规定:一、必须严格实行作业审批制度,严禁擅自进入有限空间作业。二、必须做到“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严禁通风、检测不合格作业。三、必须配备个人防中毒窒息等防护装备,设置安全警示标识,严禁无防护监护措施作业。四、必须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严禁教育培训不合格上岗作业。五、必须制定应急措施,现场配备应急装备,严禁盲目施救。
74.ACDE【解析】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公告六条规定:(1)必须在企业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在存在安全生产风险的岗位设置告知卡,分别标明本企业、本岗位主要危险危害因素、后果、事故预防及应急措施、报告电话等内容。(2)必须在重大危险源、存在严重职业病危害的场所设置明显标志,标明风险内容、危险程度、安全距离、防控办法、应急措施等内容。(3)必须在有重大事故隐患和较大危险的场所和设施设备上设置明显标志,标明治理责任、期限及应急措施。(4)必须在工作岗位标明安全操作要点。(5)必须及时向员工公开安全生产行政处罚决定、执行情况和整改结果。(6)必须及时更新安全生产风险公告内容,建立档案。
75.AGD【解析】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美国的K·J·格雷厄姆和G·F·金尼研究了人们在具有潜在危险环境中作业的危险性,提出了以所评价的环境与某些作为参考环境的对比为基础,将作业条件的危险性作为因变量(D),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E)及危险严重程度(C)作为自变量,确定了它们之间的函数式。给出3个自变量的各种不同情况的分数值,采取对所评价的对象根据情况进行“打分”的办法,然后根据公式计算出其危险分数值,再在按经验将危险性分数值划分的危险程度等级表或图上,查出其危险程度的一种评价方法。
76.ABE【解析】矿山设置避难舱属于避难与救援;设置通风除尘系统属于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措施。
77.ABC【解析】该起事故隐患属于重大事故隐患,应该由主要负责人负责组织整改。
78.AB【解析】选项CDE为物理性职业危害因素。
79.BD【解析】隔离是把被保护对象与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等隔开。隔离措施按照被保护对象与可能致害对象的关系可分为隔开、封闭和缓冲等。
80.BCD【解析】企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九条规定:(1)必须落实企业主要负责人是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第一责任人的工作责任制,层层建立安全生产应急管理责任体系。(2)必须依法设置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机构,配备专职或者兼职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人员,建立应急管理工作制度。(3)必须建立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或与邻近专职救援队签订救援协议,配备必要的应急装备、物资,危险作业必须有专人监护。(4)必须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编制与当地政府级相关部门相衔接的应急预案,重点岗位制定应急处置卡,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应急演练。(5)必须开展从业人员岗位应急知识教育和自救互救、避险逃生技能培训,并定期组织考核。(6)必须向从业人员告知作业岗位、场所危险因素和险情处置要点,高风险区域和重大危险源必须设立明显标识,并确保逃生通道畅通。(7)必须落实从业人员在发现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停止作业,或在采取可能的应急措施后撤离作业场所的权利。(8)必须在险情或事故发生后第一时间做好先期处置,及时采取隔离和疏散措施,并按规定立即如实向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报告。(9)必须每年对应急投入、应急准备、应急处置与救援等工作进行总结评估。
81.ABDE【解析】当“安全带未起作用”与“脚手架栏杆缺失”同时发生时才可能导致事故。
82.BDE【解析】选项AC为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机械、物质或环境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为直接原因。
83.CD【解析】间接经济损失的统计范围:停产、减产损失价值;工作损失价值;资源损失价值;处理环境污染的费用;补充新职工的培训费用;其他损失费用。
84.ABCD【解析】职业卫生常用统计指标:发病(中毒)率、患病率、病死率、粗死亡率。
85.ABC【解析】必须做到安全责任到位、安全投入到位、安全培训到位、安全管理到位、应急救援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