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讲,此类设施由3部分组成:
(l)柱或塔:用来支持平台或箱体;
(2)平台:用来载人或设备;
(3)底盘:用来支持塔或者柱。
升降工作平台在安装及使用时主要的危险、有害因素有:
(1)未经培训的人员不得安装、使用或拆卸设备;
(2)要按照制造商的说明来检查、维护及保养设备;
(3)要有水平的、坚实的基础面,在有外支架时,在测试及使用前,外支架要伸开;
(4)只有经过认证的人员才能从事维修及调试工作;
(5)设备的安全工作载荷要清楚标明在操作人员容易看见的地方,不允许超载;
(6)仅当有足够空间时,才能启动升降索;
(7)作业平台四周应有防护栏,并提供适当的进出装置;
(8)只能因紧急情况而不是工作目的来使用应急系统;
(9)使用地面围栏,禁止未经批准人员进入作业区;
(10)要防止接触过顶动力线,为此要事先检查,并与其保持规定的距离。
1.7 危险化学品包装物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1)包装的结构是否合理、有一定的强度,防护性能是否好。包装的材质、型式、规格、方法和单件质量(重量),是否与所装危险货物的性质和用途相适应,以便于装卸、运输和储存。
2)包装的构造和封闭形式是否能承受正常运输条件下的各种作业风险,不应因温度、湿度或压力的变化而发生任何渗(撒)漏,包装表面不允许粘附有害的危险物质。
3)包装与内装物直接接触部分,是否有内涂层或进行防护处理,包装材质是否与内装物发生化学反应而形成危险产物或导致削弱包装强度。内容器是否固定。
4)盛装液体的容器是否能经受在正常运输条件下产生的内部压力。灌装时是否留有足够的膨胀余量(预留容积),除另有规定外,能否保证在温度55 ℃时,内装液体不致完全充满容器。
5)包装封口是否根据内装物性质采用严密封口、液密封口或气密封口。
6)盛装需浸湿或加有稳定剂的物质时,其容器封闭形式是否能有效地保证内装液体(水、溶剂和稳定剂)的百分比,在贮运期间保持在规定的范围以内。
7)有降压装置的包装,其排气孔设计和安装是否能防止内装物泄漏和外界杂质进入,排出的气体量不得造成危险和污染环境。
8)复合包装的内容器和外包装是否紧密贴合,外包装是否有擦伤内容器的凸出物。
9)盛装爆炸品包装的附加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1)盛装液体爆炸品容器的封闭形式,是否具有防止渗漏的双重保护;
(2)除内包装能充分防止爆炸品与金属物接触外,铁钉和其他没有防护涂料的金属部件是否能穿透外包装;
(3)双重卷边接合的钢桶,金属桶或以金属做衬里的包装箱是否能防止爆炸物进入隙缝。钢桶或铝桶的封闭装置是否有合适的垫圈;
(4)包装内的爆炸物质和物品,包括内容器,必须衬垫受实,在运输中不得发生危险性移动。
(5)盛装有对外部电磁辐射敏感的电引发装置的爆炸物品,包装应具备防止所装物品受外部电磁辐射源影响的功能。
二 作业环境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作业环境中的危险、有害因素主要有危险物品、工业噪声与振动、温度与湿度和辐射等。
2.1 危险物品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1)危险物品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生产中的原料、材料、半成品、中间产品、副产品以及贮运中的物质分别以气、液、固态存在,它们在不同的状态下分别具有相对应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危险危害特性,因此,了解并掌握这些物质固有的危险特性是进行危险识别、分析、评价的基础。
危险物品的识别应从其理化性质、稳定性、化学反应活性、燃烧及爆炸特性、毒性及健康危害等方面进行分析与识别。
物质特性可从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中获取,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主要由“成分/组成信息、危险性概述、理化特性、毒理学资料、稳定性和反应活性”等16项内容构成。
进行危险物品的危险、有害性识别与分析时,危险物品分为以下9类:
(1)易燃、易爆物质:引燃、引爆后在短时间内释放出大量能量的物质由于具有迅速地释放能量的能力产生危害,或者是因其爆炸或燃烧而产生的物质造成危害(如有机溶剂)。
(2)有害物质:人体通过皮肤接触或吸入、咽下后,对健康产生危害的物质。
(3)刺激性物质:对皮肤及呼吸道有不良影响(如丙烯酸酯)的物质。有些人对刺激性物质反应强烈,且可引起过敏反应。
(4)腐蚀性物质:用化学的方式伤害人身及材料的物质(如强酸、碱)。
腐蚀性物质的危险有害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人的化学灼伤。腐蚀性物质作用于皮肤、眼睛或进入呼吸系统、食道而引起表皮组织破坏,甚至死亡;二是腐蚀性物质作用于物质表面如设备、管道、容器等而造成腐蚀、损坏。
腐蚀性物质可分为无机酸、有机酸、无机碱、有机碱、其他有机和无机腐蚀物质等五类。腐蚀的种类则包括电化学腐蚀和化学腐蚀两大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