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防火防爆安全技术
【本章大纲基本要求】:
火灾防治,民用爆破器材、烟花爆竹的主要危险因素,各类火灾发生的特点、发展规律及危害性,不同火灾的防治方法和技术关键,民用爆破器材、烟花爆竹企业防爆工程和建筑结构等相关技术;
【本讲大纲考试内容要求】:
1.掌握燃烧的条件和过程;
2.熟悉火灾的分类及火灾发生的必要条件;
3.了解闪点、燃点、自燃点;
4.了解闪燃、阴燃、爆燃、自燃的表现形式;
5.熟悉火灾发展变化及其防治途径,阻燃的要求、分类及特点;
6.熟悉火灾探测的要求,火灾探测方法的分类及特点;
7.掌握灭火方法的分类及特点,火灾烟气控制方法;
8.掌握火灾安全评价的内容及主要分析方法。
【教材内容】:
第一节防火安全基础知识
一、燃烧与火灾
(一)燃烧和火灾的定义、条件和过程
1.燃烧的定义
燃烧是物质与氧化剂之间的放热反应,它通常会同时释放出火焰或可见光。
2火灾的定义
《消防基本术语:第一部分》(GB 5907—1986)将火灾定义为: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
3燃烧和火灾发生的必要条件
同时具备氧化剂、可燃物、点火源,即火的三要素。这三个要素中缺少任何一个,燃烧都不能发生和维持。因此火的三要素是燃烧的必要条件。在火灾防治中,如果能够阻断火三角的任何一个要素就可以扑灭火灾。
4不同可燃物的燃烧
火灾中气态可燃物通常为扩散燃烧,即可燃物和氧气边混合边燃烧;液态可燃物(包括受热后先液化后燃烧的同态可燃物)通常先是蒸发为可燃蒸气,可燃蒸气与氧化剂再发生燃烧:固态可燃物先是通过热解等过程产生可燃气体,可燃气体与氧化剂再发生燃烧。
(二)火灾的分类
《火灾分类》(GB 4968—1985)按物质的燃烧特性将火灾分为如下4类:
A类火灾,是指同体物质火灾,这种物质往往具有有机物质,一般在燃烧时能产生灼热的灰烬,如木材、棉、毛、麻、纸张火灾等;
B类火灾,是指液体火灾和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如汽油、煤油、柴油、原油、甲醇、乙醇、沥青、石蜡火灾等;
C类火灾,是指气体火灾,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乙烷、丙烷、氢气火灾等;
D类火灾,是指金属火灾.如钾、钠、镁、钛、锆、锂、铝镁合金火灾等。
(三)闪燃、阴燃、爆燃、自燃的概念
1闪燃
可燃物表面或可燃液体上方在很短时间内重复出现火焰一闪即灭的现象。闪燃往往是持续燃烧的先兆。
2.阴燃
没有火焰和可见光的燃烧。
3爆燃
伴随爆炸的燃烧波,以亚音速传播。
4自燃
是指可燃物在空气中没有外来火源的作用,靠自热或外热而发生燃烧的现象。根据热源的不同,物质自燃分为自热自燃和受热自燃两种。
(四)闪点、燃点、自燃点的定义
1闪点
在规定条件下,材料或制品加热到释放出的气体瞬间着火并出现火焰的最低温度。闪点是衡量物质火灾危险性的重要参数。
2.燃点
在规定的条件下,可燃物质产生自燃的最低温度是该物质的自燃点。燃点对可燃固体和闪点较高的液体具有重要意义,在控制燃烧时,需将可燃物的温度降至其燃点以下。
3.自燃点
在规定条件下,不用任何辅助引燃能源而达到引燃的最低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