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的安全生产始终是党和国家十分重视的工作。而煤矿的特殊环境给安全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其特殊性、复杂性和多变性是其他行业所无法比拟的。据1999年 1 ~ 6月份统计,全国矿山企业发生伤亡事故1943起,死亡3234人,重伤345人,直接经济损失0.82亿元。1999年1 ~ 10月份发生瓦斯爆炸事故的死亡人数高达2227人。
虽然事故的发生是“人、机、环境”3个因素相互作用与影响的结果,引起事故的原因具有复杂性,事故发生的场合与部位具有随机性,事故发生的时间具有突然性,但不论是责任事故、技术事故还是自然灾害事故,追根寻源,人的因素都起着主要作用。据统计,煤炭行业80%以上的事故都是由于现场管理不善和职工违章造成的。
借鉴国外成功的煤矿安全管理经验,预防煤矿重大事故而采取的安全管理措施要紧紧围绕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进行,并着力搞好以下工作。
1 规范安全管理体制
(1)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超前治理”的方针。随着当前煤炭供大于求、产大于销格局的形成,煤炭企业在新形势下面临着经营压力、改革压力和市场压力。在此情况下,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超前治理”的方针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安全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健康发展、经济效益的提高、矿区社会的稳定及职工队伍的士气。
做为“安全第一”责任者,应该落实安全目标责任制,全面履行安全职责,并在人、财、物上面落实“安全第一”。首先,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抓好煤矿安全生产上,切不可急切近利,抢产量、追效益,同时,在安全管理工作中不能搞形式主义和表面荣誉,要在抓好安全工作的前提下,抓好煤炭营销和提高经济效益。其次,应认真编制好《安全操作规程》,注意积累好基础数据资料。作业规程是煤矿三大规程之一,是作业施工的法规,也是现场技术管理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基础工作,同时也是科学组织生产、实现正规作业、保证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依据。规程编制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产安全和经济效益。第三,要坚持隐患排查制度,对煤矿生产中的设备运行状况、岗位“危险点”等加强检查,应对潜伏的隐患和尚未发生的影响安全生产、可能造成事故的隐患加以控制,这是杜绝重大事故的手段。
(2)坚持现场管理到位。坚持现场报考管理是预防煤矿重、特大事故的侧重点。强化操作者行为,完善设备设施本质安全,紧紧围绕安全生产的大目标,形成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和安全系统化管理。
①落实安全目标责任制,定期对安全工作进行全面的分析、总结、评价,同时根据存在的问题,制订安全工作措施。
②建立、完善安全奖罚机制,充分发挥经济杠杆在安全生产中的作用,并吸引广大煤矿职工对其关注和监督。
③发挥“六条线”作用。形成党、政、工、团、妇、保齐抓共管的安全监察、检查网络。将安全生产工作渗透到生产经营的每个环节,在组织领导、安全投入、现场管理、监督检查、经济分配、科技装备等方面形成一整套科学的管理体制和精干、高效的管理机构,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3)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煤矿重大事故预防的重点应放在安全技术措施上。邓小平同志提出的“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已被当今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实践所证实,为此各主要产煤国家都把事故预防和保护人的安全放在第一位,不惜重金落实安全技术措施。当前我国煤炭行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但是应清醒地认识到,煤炭工业不是夕阳产业。虽然国际上煤炭工业只有美国、南非、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等少数国家盈利,大部分国家都亏损,但我们应该坚信这种局面很快就会过去。据国际权威机构预测,到2050年,煤炭仍将是主要能源,而煤矿安全工作的科学管理就是要不断优化先进的科技手段,以推动安全工作持续、健康发展。企业在资金紧缺、市场疲软的情况下,仍要拨出专项资金用于采煤、掘进、运输机械化和监测为主的设备更新换代。另外,要加强对重大事故隐患的治理,努力实现安全生产与新技术推广和科研攻关相结合,改善安全环境,不断提高矿井的科技含量,并以高产、高效、高安全为中心,全面发展煤炭生产建设、综合利用等方面的新技术、新工艺,进一步提高煤炭全行业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