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尾矿坝(库)事故的主要类型及防治技术
(1)尾矿坝溃坝事故
尾矿坝溃坝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尾矿库建设前期对自然条件了解不够,勘察不明、设计不当或施工质量不符合规范要求,生产运行期间对尾矿库的安全管理不到位,缺乏必要的监测、检查、维修措施以及紧急预案等,一旦遇到事故隐患,不能采取正确的方法,导致危险源状态恶化并最终酿成灾难。
可以通过声发射,位移监测等技术手段监测尾矿坝溃坝事故。
(2)边坡失稳事故
尾矿库的稳定性包括坝体的稳定性和天然边坡的稳定性。由于坝体和岩土体的物质组成不同,它们有着不同的结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及力学特性差异显著,使得力学性能很不相同,它们的变形机理和破坏模式的差别也十分显著。自然边坡的破坏方式可分为崩塌、滑坡和滑塌等几种类型,尾矿坝坝坡除会发生滑坡和滑塌破坏外,还可能发生塌陷、渗漏及管涌溃堤、渗流冲刷造成尾矿堆石坝破坏等事故。
(3)洪水漫顶事故
造成洪水漫顶事故的原因包括:
1)设计、施工的防洪标准、设施不符合现行尾矿设施设计施工规范,导致的洪水漫顶、溃坝事故;
2)洪水超过尾矿库设计标准导致的漫顶、溃坝事故;
3)对气候、地质、地形等发生变化而引起的尾矿库最小安全超高和最小干滩长度等发生的不利变化,没有及时采取正确的应对方法所导致的事故。
4)疏于日常管理,对库区、坝体、排洪设施等出现的事故隐患未能采取及时处理措施,导致的洪水漫顶、溃坝;
5)缺乏抗洪准备和防汛应急措施,对洪水可能造成的破坏没有应急预案而造成的事故。
(4)排洪设施破坏
造成排洪构筑物损坏的事故原因包括:
1)构筑物的设计、施工不符合水工构筑物设计规范,在实际生产运营过程中,不能承担排洪作用;
2)疏忽构筑物的日常检查、维修工作,导致漏砂、漂浮杂物沉积并堵塞在进、出水管道;从而影响排洪的功能;
3)临近山坡的溢洪沟(道)、截洪沟等设施,由于气候、地质变化而毁坏,不能满足排洪要求;
4)废弃的排水构筑物未能处理或处理不符合规范,产生事故;
5)暴雨、洪水过后,未能对构筑物全面检查和清理,对已有隐患没有及时修复,在连续暴雨期内发生事故;
6)因负重、锈蚀等因素导致排水管道、隧洞破损、断裂、垮塌,地形、地质变化导致构筑物发生变形、沉降,而不能承担防汛功能。
(5)地震液化事故
根据遭受地震破坏的尾矿坝情况分析,地震对尾矿坝的破坏具有下列特点:1)尾矿坝的破坏是尾矿的液化引起的;2)尾矿坝的破坏形式表现为流滑;3)遭受地震破坏的尾矿坝,其坝坡大都在30。~40。。经验表明,影响砂土液化最主要的因素为:土颗粒粒径、砂土密度、上覆土层厚度、地震强度和持续时间、与震源之间的距离及地下水位等。砂土有效粒径愈小、不均匀系数愈小、透水性愈小、孔隙比愈大、受力体积愈大、受力愈猛,则砂土液化可能性愈大。
233网校特别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