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混合物的标准自燃点是指在( )浓度时的自燃点。
A.爆炸下限 B.爆炸上限 C.爆炸反应当量 D.爆炸极限
37.化学性爆炸可称为( )。
A.燃烧 B.自燃 C.瞬间燃烧 D.着火
38.焊补空汽油桶发生爆炸属于( )。
A.物理性爆炸 B.爆轰 C.殉爆 D.化学性爆炸
39.可燃物质的爆炸上限越高,其爆炸危险性( )。
A.越小 B.越大 C.无关 D.无规律
40.燃气系统保持正压生产的作用是( )。
A.防止可燃气体泄漏
B.防止空气进入燃气系统
C.保持压力稳定
D.起保温作用
41.可燃固体按( )进行分类。
A.自燃点 B.着火点 C.闪点 D.是否受热有熔化过程
42.《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的实施日期是( )。
A.1998年1月19日 B.1998年5月1日 C.1998年9月1日 D.1998年10月1日
43.提高可燃气体混合物的含氧量,对爆炸极限的影响是( )。
A.爆炸上限提高 B.爆炸下限降低
C.爆炸上限降低 D.无显著变化
44.下列应建立专职消防队的单位是( )。
A.运动场所 B.医院 C.商场 D.大型港口
45.化工厂的防爆车间采取通风良好的防爆措施,其目的是( )。
A.消除氧化剂 B.控制可燃物 C.降低车间温度 D.冷却加热设备
46.化工厂的燃气系统着火时,应立即关闭截门,其目的是( )。
A.消除可燃物 B.消除氧化剂 C.消除着火源 D.降低系统压力
47.可燃液体的闪点越高,则发生火灾爆炸的危险性( )。
A.越大 B.越小 C.无关 D.无规律
48.可燃气体爆炸下限大于或等于10%的生产车间,属于( )。
A.甲类生产 B.乙类生产 C.丙类生产 D.丁类生产
49.灭火技术措施采取隔离法的作用是( )。
A.消除氧化剂 B.消除可燃物 C.消除着火源 D.降低温度
50.燃料容器、管道直径越大,发生爆炸的危险性( )。
A.越小 B.越大 C.无关 D.无规律
51.可燃粉尘的粒径越小,发生爆炸的危险性( )。
A.越小 B.越大 C.无关 D.无规律
52.下列属于可燃固体燃烧方式是( )。
A.扩散燃烧 B.动力燃烧 C.表面燃烧 D.混合燃烧
53.可燃气体的危险等级按( )分类。
A.爆炸极限 B.爆炸上限 C.爆炸下限 D.爆炸反应当量浓度
54.降低可燃气体混合物的初始压力,其爆炸极限范围( )。
A.变窄 B.变宽 C.无关 D.无规律
55.可燃粉尘的爆炸极限通常用( )表示。
A.爆炸上限
B.爆炸下限
C.爆炸反应当量浓度
D.爆炸极限范围
56.提高着火源的能量,会使可燃气体混合物的爆炸极限( )。
A.变宽 B.变窄 C.无关 D.无规律
57.下列一氧化碳与空气混合物的爆炸反应当量浓度,正确的是( )。
A.25.5% B.29.5% C.32.5% D.46.5%
58.乙烷与空气混合的爆炸下限,下列浓度正确的是( )。
A.1.38% B.2.38% C.3.38% D.5.38%
59.一氧化碳与空气混合的爆炸压力(初始温度为27℃,初始压力为0.1MPa,爆炸温度为2411K应为( )。
A.0.59MPa B.0.69MPa C.0.89MPa D.12.69MPa
60.火炸药爆炸事故发生爆轰时的传播速度可高达( )。
A.每秒数米 B.每秒数十米 C.每秒数百米 D.每秒数千米
61.电灯泡同时放热发光,但不属于燃烧,因为它是( )。
A.氧化反应 B.物理反应 C.分解反应 D.物理化学反应
62.可燃气体的火灾属于( )火灾。
A.B类 B.D类 C.A类 D.C类
63.可燃液体的闪点越低,则发生着火的危险性( )。
A.越小 B.越大 C.无关 D.无规律
64.下列与空气接触能发生化学自燃的物质有( )。
A.活泼金属 B.黄磷 C.金属碳化物 D.金属粉末
65.锅炉爆炸属于( )。
A.化学性爆炸 B.物理性爆炸 C.爆轰 D.殉爆
66.高压燃气系统泄漏发生的燃烧称为( )。
A.喷流式燃烧 B.动力燃烧 C.紊流式燃烧 D.混合燃烧
67.可燃性混合物的爆炸上限越高,则燃爆危险性越大,是因为( )。
A.爆炸极限范围越宽
B.爆炸下限越小
C.少量可燃物泄漏则有爆炸危险
D.少量空气进入容器管道内则有爆炸危险。
68.可燃性混合物的惰性介质含量越高其爆炸危险性( )。
A.越小 B.越大 C.无关 D.无规律
69.燃气系统筹兼顾发生爆炸是可燃气体( )的方式。
A.扩散燃烧 B.动力燃烧 C.喷流式燃烧 D.紊流式燃烧
70.爆炸性物质发生爆轰时,引起另一处爆炸性物质的爆炸现象称为( )。
A.燃爆 B.爆燃 C.爆炸 D.殉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