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规则开口通过的安全距离
肢体部位 | 开口e/mm | 安全距离Sr/mm | ||
槽型 | 方形 | 圆形 | ||
指尖 | 4<e≤6 | 10 | 5 | 5 |
指至指关节 | 6<e≤8 | ≥20 | ≥15 | ≥5 |
脚趾尖 | e≤5 | 0 | 0 | 0 |
2. 加工车间通道尺寸
冷加工(m) | 铸造(m) | |
人工运输 | ≥1 | 1.5 |
电瓶车单向行驶 | 1.8 | 2 |
电瓶车对开 | 3 | / |
叉车或汽车行驶 | 3.5 | 3.5 |
3. 机床布置最小安全距离
项目 (尺寸或质量) | 小型机床 (<6m) | 中型机床 (6~12m) | 大型机床 (>12m或>10t) | 特大型机床 (>30t) |
操作面间距离 | 1.1 | 1.3 | 1.5 | 1.8 |
操作面离墙柱 | 1.3 | 1.5 | 1.8 | 2.0 |
机床后面、侧面离墙柱 | 0.8 | 1 | 1 | 1 |
4.防止挤压的身体部位最小间距(mm)
身体部位 | 最小间距 | 身体部位 | 最小间距 | 身体部位 | 最小间距 |
身体 | 500 | 臂 | 120 | 腿 | 250 |
头部 | 300 | 手指 | 25 | 脚趾 | 50 |
5.体力劳动强度分级表
体力劳动强度级别 | 体力劳动强度指数 | 劳动强度 |
Ⅰ | I≤15 | 轻 |
Ⅱ | 15<I≤20 | 中 |
Ⅲ | 20<I≤25 | 重 |
Ⅳ | I>25 | 过重 |
6.常见职业体力劳动强度分级的描述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 | 职业描述 |
Ⅰ | 坐姿:手工作业或腿的轻度活动(正常情况下,如打字、缝纫、脚踏开关等); 立姿:操作仪器,控制、查看设备,上臂用力为主的装配工作 |
Ⅱ | 手和臂持续动作(如锯木头等); 臂和腿的工作(如卡车、拖拉机或建筑设备等运输操作); 臂和躯干的工作(如锻造、风动工具操作、粉刷、间断搬运中等重物、除草、锄田、摘水果和蔬菜等)。 |
Ⅲ | 臂和躯干负荷工作(如搬重物、铲、锤锻、锯刨或凿硬木、割草、挖掘等)。 |
Ⅳ | 大强度的挖掘、搬运,快到极限节律的极强活动。 |
7.安全色和安全标志
颜色 | 含义 | |
红 | 危险/禁止 | 紧急 |
黄 | 注意、警告 | 异常 |
绿 | 安全 | 正常 |
蓝 | 执行 | 强制性 |
8.心脏电流系数
电流途径 | 心脏电流因数 | 电流途径 | 心脏电流因数 |
左手至脚 | 1.0 | 右手至背部 | 0.3 |
右手至脚 | 0.8 | 左手至胸部 | 1.5 |
左手至右手 | 0.4 | 右手至胸部 | 1.3 |
左手至背 | 0.7 | 手至臀部 | 0.7 |
9.导线与地面和水面的最小距离
路线经过地区 | 线路电压 | ||
≤1kV | 10kV | 35kV | |
居民区 | 6 | 6.5 | 7 |
非居民区 | 5 | 5.5 | 6 |
10. 导线与建筑物的最小距离
线路电压 | ≤1kV | 10kV | 35kV |
垂直距离/m | 2.5 | 3.0 | 4.0 |
水平距离/m | 1.0 | 1.5 | 3.0 |
11.导线与树木的最小距离
线路电压 | ≤1kV | 10kV | 35kV |
垂直距离/m | 1.0 | 1.5 | 3.0 |
水平距离/m | 1.0 | 2.0 | / |
12.起重机具与线路导线的最小距离
线路电压 | ≤1kV | 10kV | 35kV |
最小距离/m | 1.5 | 2 | 4 |
13. 保护零线截面积
相线截面积SL | 保护零线最小截面接 |
SL≤16 | SL |
16<SL≤35 | 16 |
SL>35 | SL/2 |
14.防爆电器设备形式和标志
防爆形式 | 隔爆型 | 增安型 | 本质安全型 | 正压型 | 油浸型 | 充沙型 | n型 | 浇封型 |
标志 | d | e | i | p | o | q | n | m |
15.滚球半径和避雷网网格
建筑物防雷类别 | 滚球半径/m | 避雷网网格 |
第一类防雷建筑物 | 30 | ≤5×5或≤6×4 |
第二类防雷建筑物 | 45 | ≤10×10或≤12×8 |
第三类防雷建筑物 | 60 | ≤20×20或≤24×16 |
温馨提示:文章由作者233网校-djy独立创作完成,未经著作权人同意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