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力劳动强度
1、强度分级
体力劳动强度按大小分为4级。指数大反映劳动强度大,指数小反映劳动强度小。
级别 | 强度指数 | 劳动强度 | 分级描述 |
Ⅰ | Ⅰ≤15 | 轻 | 坐姿:手工作业或腿的轻度活动(正常情况下,如打字、缝纫、脚踏开关等); 立姿:操作仪器,控制、查看设备,上臂用力为主的装配工作。 总结:一个部位的工作 |
Ⅱ | 15<Ⅰ≤20 | 中 | 手和臂持续动作(如锯木头等); 臂和腿的工作(如卡车、拖拉机或建筑设备等运输操作); 臂和躯干的工作(如锻造、风动工具操作、粉刷、间断搬运中等重物、除草、锄田、摘水果和蔬菜等)。 总结:两个部位的工作 |
Ⅲ | 20<Ⅰ≤25 | 重 | 臂和躯干负荷工作(如搬重物、铲、锤锻、锯刨或凿硬木、割草、挖掘等)。 |
Ⅳ | Ⅰ>25 | 过重 | 大强度的挖掘、搬运,快到极限节律的极强活动。 |
2、高温环境允许接触时间限值(教材无,补充)
工作地点温度℃ | 轻劳动(单位:min) | 中等劳动(单位:min) | 重劳动(单位:min) |
30-32 | 80 | 70 | 60 |
>32-34 | 70 | 60 | 50 |
>34-36 | 60 | 50 | 40 |
>36-38 | 50 | 40 | 30 |
>38-40 | 40 | 30 | 20 |
>40-42 | 30 | 20 | 10 |
二、疲劳
1、分类
分为肌肉疲劳和精神疲劳
肌肉疲劳 | 过度紧张的肌肉出现局部酸痛现象 | 只涉及大脑皮层的局部域 |
精神疲劳 | 不愿做任何行动的懒散感觉 | 与中枢神经有关 |
2、疲劳产生的原因与措施
工作条件因素 | (1)工作环境中的劳动制度和生产组织不合理。 (2)机器设备和工具条件差,设计不良。 (3)工作环境很差。 |
★作业者本身的因素 | (1)作业者的熟练程度; (2)操作技巧; (3)身体素质; (4)对工作的适应性; (5)营养、年龄、休息、生活条件及劳动情绪等。 |
消除疲劳的途径 | (1)在进行显示器和控制器设计时应充分考虑人的生理、心理因素。 (2)通过改变操作内容、播放音乐等手段克服单调乏味的作业。 (3)改善工作环境,科学地安排环境色彩、环境装饰及作业场所布局,保证合理的温湿度、充足的光照等。 (4)避免超负荷的体力或脑力劳动,合理安排作息时间,注意劳逸结合等。 |
3、人的心理特性
能力 | 影响能力的因素很多,主要有感觉、知觉、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想象力和操作能力等。 |
性格 | 可归纳为冷静型、活没型、急躁型、轻浮型和迟钝型5种。在安全生产中,有不少人就是由于鲁莽、高傲、懒惰、过分自信等不良性格促成了不安全行为而导致伤亡事故的。 |
需要与动机 | 动机是由需要产生的,合理的需要能推动人以一定的方式,在一定的方面去进行积极的活动,达到有益的效果。 |
情绪与感情 | 不良情绪发展到一定程度时,能够控制人的身体及活动,使人的意识范围变得狭窄,判断力降低,甚至失去理智和自制力。 |
意志 | 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标并调节向己的行动,以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它是意识的能动作用与表现。 |
【2021年】体力劳动强度指数是区分体力劳动强度等级的指标。关于体力劳动强度级别的说法,正确的是()。
A.体力劳动强度指数为16时,则体力劳动强度级别为“Ⅰ级”
B.体力劳动强度指数为20时,则体力劳动强度级别为“Ⅲ级”
C.体力劳动强度指数为22时,则体力劳动强度级别为“IV级”
D.体力劳动强度指数为18时,则体力劳动强度级别为“Ⅱ级”
【2021年】疲劳分为肌肉疲劳和精神疲劳,肌肉疲劳是指过度紧张的肌肉局部出现酸痛现象,而精神疲劳则与中枢神经活动有关。疲劳产生的原因来自工作条件因素和作业者本身因素。下列引起疲劳的因素中,属于作业者本身因素的是()。
A.工作强度
B.熟练程度
C.环境照明
D.工作体位
工作条件因素:泛指一切对劳动者的劳动过程产生影响的工作环境,包括劳动制度和生产组织不合理。如作业时间过久、强度过大、速度过快、体位欠佳等;机器设备和工具条件差,设计不良。如控制器、显示器不适合于人的心理及生理要求;工作环境很差。如照明欠佳,噪声太强,振动、高温、高湿以及空气污染等。ACD属于工作条件因素。
温馨提示:文章由作者233网校-djy独立创作完成,未经著作权人同意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