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电气引燃源
(一)危险温度 | 1.短路2.接触不良 3.过载4.铁芯过热 5.散热不良 6. 漏电7. 机械故障 8. 电压过高或过低 9. 电热器具和照明灯具 |
(二)电火花和电弧 | 1.工作火花 工作火花指电气设备正常工作或正常操作过程中产生的电火花。 2.事故火花 事故火花是线路或设备发生故障时出现的火花。 |
【2021年】电气线路短路、过载、电压异常等会引起电气设备异常运行,发热量增加,温度升高,乃至产生危险温度,构成电气引燃源。关于电压异常造成危险温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对于恒定电阻负载,电压过高,工作电流增大,发热增加,可能导致危险温度
B.对于恒定功率负载,电压过低,工作电流变小,发热增加,可能导致危险温度
C.对于恒定功率负载,电压过高,工作电流变大,发热增加,可能导致危险温度
D.对于恒定电阻负载,电压过低,工作电流变小,发热增加,可能导致危险温度
【2021年】电火花是电极之间的击穿放电呈现出的现象,其电弧温度高达80O℃,能使金属熔化、飞溅,构成二次引燃源。电火花可分为工作火花和事故火花。下列电火花中,属于事故火花的是()。
A.熔丝熔断时产生的火花
B.开关开合时产生的火花
c.电源插头拔出时产生的火花
D.手持电钻碳刷产生的火花
二、危险物质和爆炸危险环境
(一)危险物质的分级分组和性能参数
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爆炸危险物质分为三类:
类别 | 名称 | 细分 |
Ⅰ类 | 矿井甲烷 | / |
Ⅱ类 | 爆炸性气体、蒸气、薄雾 | Ⅱ类爆炸性物质其分类是按照最大试验安全间隙和最小点燃电流比来确定的。危险性:ⅡC>ⅡB>ⅡA |
Ⅲ类 | 爆炸性粉尘、纤维 | ⅢA为可燃性飞絮;ⅢB为非导电性粉尘;ⅢC为导电性粉尘。 |
性能参数:
参数 | 主要内容 |
闪点 | 点火时能发生闪燃的最低温度。闪点越低危险性越大。 |
燃点 | 燃点是物质在空气中点火时发生燃烧,移开火源、仍能继续燃烧的最低、温度。 |
引燃温度(自燃点) | 可燃物质不需外来火源即发生燃烧的最低温度。 |
爆炸极限 | 甲烧的爆炸极限为 5% -15% ,汽油的为1. 4% -7.6% ,乙快的为1. 5% -82% 等。 |
最小点燃电流比 (MICR) | 气体、蒸气、薄雾爆炸性混合物的最小点燃电流/甲烷爆炸性混合物的最小点燃电流。甲烷的最小引燃能量为0.33 mJ ,乙炔的为 0.02 mJ。 |
最大试验安全间隙(MESG) | 两个径长25mm的间隙连通的容器,一个容器内燃爆不引起另一个容器内燃爆的最大连通间隙。
|
(二)爆炸危险环境
1.气体、蒸气爆炸危险环境
根据爆炸性气体、蒸气混合物出现的频繁程度和持续时间将此类危险场所分为0区、1区和2区。
区域 | 特征 | 备注 |
0区 | 指正常运行时持续出现或长时间出现或短时间频繁出现爆炸性气体、蒸气或薄雾,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区域。 | 除了装有危险物质的封闭空间,如密闭的容器、储油罐等内部气体空间,除此之外,很少存在0区 危险区域的级别和大小受释放源特征、通风条件、危险物质性质等因素的影响。 |
1区 | 指正常运行时可能出现(预计周期性出现或偶然出现)爆炸性气体、蒸气或薄雾,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区域。 | |
2区 | 指正常运行时不出现,即使出现也只可能是短时间偶然出现爆炸性气体、蒸气或薄雾,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区域。 |
2. 粉尘、纤维爆炸危险环境
根据爆炸性粉尘、纤维混合物出现的频繁程度和持续时间将此类危险场所分为20区、21区和22区。
区域 | 特征 | 出现范围 | 备注 |
20区 | 空气中的可燃性粉尘云持续或长期或频繁地出现于爆炸性环境中的区域。 | 粉尘容器、旋风除尘器、搅拌器等设备内部的区域 | 粉尘、纤维爆炸危险区域的级别和大小受粉尘量、粉尘爆炸极限和通风条件等因素影响。
|
21区 | 在正常运行时,空气中的可燃性粉尘云很可能偶尔出现于爆炸性环境中的区域。 | 频繁打开的粉尘容器出口附近、传送带附近等设备外部邻近区域 | |
22区 | 在正常运行时,空气中的可燃粉尘云一般不可能出现于爆炸性粉尘环境中的区域,即使出现,持续时间也是短暂的。 | 粉尘袋、取样点等周围的区域。爆炸性粉尘环境的范 |
【2021年】爆炸性粉尘环境的危险区域划分,应根据爆炸性粉尘量、释放率、浓度和其他特性,以及同类企业相似厂房的实践经验等确定。下列对面粉生产车间爆炸性粉尘环境的分区中,错误的是()。
A.筛面机容器内为20区
B.取样点周围区为22区
C.面粉灌袋出口为22区
D.旋转吸尘器内为20区
温馨提示:文章由作者233网校-djy独立创作完成,未经著作权人同意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