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对于防范意外事故的认识已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从宿命论到经验论,从经验论到系统论,从系统论到本质论;从无意识地被动承受到主动寻找对策,从事后型的“亡羊补牢”到预防型的本质安全;从单因素的就事论事到安全系统工程,从事故致因理论到安全科学原理,工业安全科学的理论体系在不断发展和完善。追溯安全科学理论体系的发展轨迹,探讨其发展的规律和趋势,对于系统、完整和前瞻性地认识安全科学理论,以指导现代安全管理科学实践和事故预防工程具有现实的意义。
安全科学理论体系的发展经历了具有代表性的三个阶段:从工业社会到20世纪50年代主要发展了事故学理论;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发展了危险分析与风险控制理论;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现代的安全科学原理初见端倪,目前还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之中。从基本的认识论、理论系统和方法特征三个方面可以总结出安全科学理论体系的发展内涵。
一、事故学理论
工业社会的发展推进了人类事故预防的科学。在工业社会的初期,人类对事故的防范可以说是无能为力,直到20世纪30年代,美国著名的安全工程师海因里希,发表了事故致因理论的研究成果,并以此奠定了事故学理论的基础,为近代工业安全做出了非凡贡献。
(1)事故学理论的认识论事故学理论的基本出发点是事故,以事故为研究的对象和认识的目标,认识论的主要内容是经验论与事后型的安全哲学,是建立在事故与灾难的基础上来认识安全,是一种逆式思路(从事故后果到原因事件)。方法论的主要特征在于被动与滞后,是“亡羊补牢”的模式,突出表现为一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就事论事的对策方式。
(2)事故学的理论系统基于以事故为研究对象的认识,形成和发展了事故学的理论体系。①事故分类学。a.按管理要求的分类法,如加害物分类法、事故程度分类法、损失工日分类法、伤害程度与部位分类法等;b.按预防需要的分类法,如致因物分类法、原因体系分类法、时间规律分类法、空间特征分类法等。②事故模型论。因果连锁模型(多米诺骨牌模型)、综合模型、轨迹交叉模型、人为失误模型、生物节律模型、事故突变模型等。③事故致因理论。事故频发倾向论、能量意外释放论、能量转移理论、两类危险源理论。④事故预测理论。线性回归理论、趋势外推理论、规范反馈理论、灾变预测法、灰色预测法等。⑤事故预防理论。“三E对策”理论、事后型对策等。
(3)事故学的方法与特征 在上述思想认识的基础上,事故学理论的主要导出方法是事故分析(调查、处理、报告等)、事故规律的研究、事后型管理模式,并为此制定了一些方针政策,如三不放过原则(即发生事故后原因不明不放过、当事人未受到教育不放过、措施不落实不放过);建立在事故统计学上致因理论的研究;事后整改对策;事故赔偿机制与事故保险制度等。
事故学的理论对于研究事故规律、认识事故的本质,从而对指导预防事故有重要的意义,在长期的事故预防与保障人类安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是人类安全活动实践的重要理论依据。但是,目前仅停留在对事故学的研究上,一方面由于现代工业固有的安全性在不断提高,事故频率逐步降低,建立在统计学上的事故理论随着样本的减少使理论本身的发展受到限制,同时由于现代工业对系统安全性要求不断提高,直接从事故本身出发的研究思路和对策,其理论效果也不能满足新的要求。
二、风险控制理论
到了20世纪50年代后,以安全系统工程、安全人机工程、风险分析与安全评价等理论为基础的风险控制理论方法得到了发展。安全管理科学在认识论和方法论上得到了质的飞跃。
(1)风险控制理论的认识论 以危险和隐患作为研究对象,其理论的基础是对事故因果性的认识,以及对危险和隐患事件链过程的确认。建立了事件链的概念,有了事故系统的超前意识流和报考认识论。确认了人、机、环境、管理事故综合要素,主张工程技术硬手段与教育、管理软手段综合实施,提出超前防范和预先评价的概念和思路。
(2)风险控制理论系统 由于研究对象和目标体系的转变,危险分析与风险控制理论发展了如下理论体系。①系统分析理论,即故障树分析理论(FTA)、事件树分析理论(ETA)、安全检查表技术(SCL)、故障及类型影响分析理论(FMFA)等;②安全评价理论,即安全系统综合评价、安全模糊综合评价、安全灰色系统评价理论等;③风险分析理论,即风险辨识理论、风险评价理论、风险控制理论等;④系统可靠性理论,即人机可靠性理论、系统可靠性理论等;⑤隐患控制理论,即重大危险源理论、重大隐患控制理论、无隐患管理理论等。
(3)风险控制理论的方法和特征 由于有了对事故的超前认识,这一理论体系导致了比早期事故学理论更为有效的方法和对策,如预期型管理模式;危险分析、危险评价、危险控制的基本方法过程;推行安全预评价的系统安全工程;“四负责”的综合责任体制;管理中的“五同时”原则;企业安全生产的报考“四查工程”等科学检查制度等。危险分析与风险控制理论指导下的方法,体现了超前预防、系统综合、主动对策等特征。
危险分析及隐患控制理论从事故的因果性出发,着眼于对事故前期事件的控制,对实现超前和预期型的安全对策,提高事故预防的效果有着显著的意义和作用。但是,这一层次的理论在安全科学理论体系上,还缺乏系统性、完整性和综合性。
三、安全币斗学原理
进入20世纪80年代,安全科学的理论在不断的发展,停留在过程化、表面化基础上的理论体系已不能适应安全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因而,一个有着完整的、独立的研究对象,追究本质规律的,能够适应现代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安全要求的学科理论体系正在逐步形成。这个科学称作安全科学(Safety Science),它的理论体系源于安全科学原理。
(1)安全科学原理的认识论 以安全系统作为研究对象,建立了人一物一能量一信息的安全系统要素体系,提出系统自组织的思路,确立了系统本质安全的目标。通过安全系统论、安全控制论、安全信息论、安全协同学、安全行为科学、安全环境学、安全文化建设等科学理论研究,提出在本质安全化认识论基础上全面、系统、综合地发展安全科学理论。
(2)安全科学原理的理论系统 安全原理的理论系统还在发展和完善之中,目前已形成的初步体系有安全的哲学原理、安全系统论原理、安全控制论原理、安全信息论原理、安全法学原理、安全经济学原理、安全组织学原理、安全教育学原理、安全工程技术原理等,目前还在发展中的安全理论还有安全仿真理论、安全专家系统理论、系统灾变理论、本质安全化理论、安全文化理论等。
(3)安全科学原理的方法与特征 自组织思想和本质安全化的认识,要求从系统的本质人手,要求具有主动、协调、综合、全面的方法论。表现为从人与机器和环境的本质安全人手,人的本质安全指不但要提高人的知识、技能、意识等方面的素质,还要从人的观念、伦理、情感、态度、认知、品德等人文素质入手,从而提出安全文化建设的思路;物和环境的本质安全化就是要采用先进的安全科学技术,推广自组织、自适应、自动控制与闭锁的安全技术;研究人一物一能量一信息的安全系统论、安全控制论和安全信息论等现代工业安全原理;技术项目中要遵循安全措施与技术设施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的“三同时”原则;企业在考虑经济发展、进行机制转换和技术改造时,安全生产方面要同步规划、同步发展、同步实施,即所谓“三同步”的原则;还有“三点控制工程”、“定置管理”、“四全管理”、“三治工程”等超前预防型安全活动;推行安全目标管理、无隐患管理、可行性理论、故障分析、危害辨识、安全评价、风险管理、危险预知活动、事故判定技术等安全系统科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