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流通过人体内部,对人体伤害的严重程度与电流的大小、电流通过人体的持续时间、电流通过人体的途径、电流的种类以及人体状况等多种因素有关。
1)电流大小的影响
按照人体所呈现的不同状态,将通过人体的电流划分为三个阈值。
(1)感知电流
在一定概率下,通过人体的使人有感觉的最小电流。感知电流一般不会对人体构成生理伤害,但当电流增大时,感觉增强,反应加剧,可能导致摔倒、坠落等二次事故。
(2)摆脱电流
在一定概率下,人触电后能自行摆脱带电体的最大电流称为该概率下的摆脱电流。摆脱电流是人体可以忍受但一般尚不致造成严重后果的极限。
(3)室颤电流(长50短500)
通过人体引起心室发生纤维性颤动的最小电流称为室颤电流。
当电流持续时间超过心脏跳动周期时,人的室颤电流约为50mA;
当电流持续时间短于心脏跳动周期时,人的室颤电流约为500mA。
2)电流持续时间的影响
电击持续时间越长,越容易引起心室纤维性颤动,电击危险性越大。
3)电流途径的影响
人体在电流的作用下,没有绝对安全的途径。左手至胸部途径的心脏电流系数为1.5,是最危险的途径。
4)电流种类的影响
5)个体特征的影响
女性的感知电流和摆脱电流约为男性的2/3,儿童遭受电击后的危险性较大。
直接接触电击和间接接触电击。
直接接触电击是触及正常状态下带电的带电体时发生的电击,称为正常状态下的电击。绝缘、屏护、间距等属于防止直接接触电击的安全措施。
触及正常带电体,触及方式:
1.身体部位直接触及—手触及金属导体
2.通过导体材料间接触及—螺丝刀操作不慎
间接接触电击触及正常状态下不带电,而在故障状态下意外带电的带电体时(如触及漏电设备的外壳)发生的电击,称为故障状态下的电击。接地、接零、等电位连接等属于防止间接接触电击的安全措施。
触及意外带电体,触及方式:
1.身体部位直接触及
2.通过导体材料间接触及
按照人体触及带电体的方式和电流流过人体的途径,电击可分为单线电击、两线电击和跨步电压电击。
单线电击是人体站在导电性地面或接地导体上,人体某一部位触及带电导体由接触电压造成的电击。
两线电击是不接地状态的人体某两个部位同时触及不同电位的两个导体时由接触电压造成的电击。其危险程度主要决定于接触电压和人体阻抗。
跨步电压电击是人体进入地面带电的区域时,两脚之间承受的跨步电压造成的电击。
按照电流转换成作用于人体的能量的不同形式,电伤分为电弧烧伤、电流灼伤、皮肤金属化、电烙印、电气机械性伤害、电光眼等伤害。
(1)电弧烧伤是由弧光放电造成的烧伤,可造成大面积、大深度的烧伤。同时,熔化的炽热金属飞溅出来还会造成烫伤。
(2)电流灼伤是电流通过人体由电能转换成热能造成的伤害。
(3)皮肤金属化是电弧使金属熔化、气化,微粒渗入皮肤。
(4)电烙印是电流通过人体后在人体与带电体接触的部位留下的永久性斑痕。(黑色素沉积、表皮变黑变硬—区分于灼伤疤痕)
(5)电气机械性伤害是电流作用于人体时,由于中枢神经强烈反射和肌肉强烈收缩造成的机体断裂骨折。(区分于二次机械伤害)
(6)电光眼是弧光放电,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对眼睛的伤害。
在干燥条件下,当接触电压在100~220V范围内时,人体电阻大致上在2000~3000Ω之间。
皮肤状态对人体电阻的影响很大。如皮肤长时间湿润,则角质层变得松软而饱含水分,皮肤电阻几乎消失。大量出汗后,人体电阻明显降低。金属粉、煤粉等导电性物质污染皮肤,乃至渗入汗腺也会大大降低人体电阻。角质层或表皮破损,也会明显降低人体电阻。
电流持续时间延长,人体电阻由于出汗等原因而下降。
接触面积增大、接触压力增大、温度升高时,人体电阻也会降低。
此外,人体电阻还与个体特征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