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中级安全工程师>综合辅导

安全评价学习资料(一)

来源:233网校 2006年11月13日

二、安全评价概述
1、安全评价的定义:(又称风险评价)是以实现工程、系统安全为目的,应用安全系统工程原理和方法,对工程、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辨识与分析,判断工程、系统发生事故和职业危害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提出安全对策建议,从而为制定防范措施和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安全评价的目的:是查找、分析和预测工程、系统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可能导致的危险、危害后果和程度,提出合理可能的安全对策措施,指导危险源监控和事故预防,以达到最低事故率、最少损失和最优的安全投资效益。安全评价可以达到以下目的:(1)提高系统本质安全化程度;(2)实现全过程安全控制;(3)建立系统的最优方案,为决策提供依据;(4)为实现安全技术、安全管理的标准化和科学化创造条件。
3、安全评价的意义:在于可有效地预防事故的发生,减少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主要表现在:(1)安全评价是安全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有助于政府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对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实行宏观控制;(3)有助于安全投资的合理选择;(4)有膈于提高安全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管理水平(实现三个转变:①变事后处理为事先预测预防;②变纵向单一管理为全面系统管理;③变经验管理为目标管理。);(5)有助于生产经营单位提高经济效益。
4、安全评价依据:(1)国家及地方的有关法律、法规、标准;(2)企业内部的规章制度及技术规范;(3)可接受的风险标准;(4)前人的经验教训。
5、安全评价原理:(1)相关性原理,是系统因果评价方法的基础;(2)类推(类比)原理,常用方法有:①平衡推算法、②代替推算法、③因素推算法(R=PS)、④抽样推算法、⑤比例推算法、⑥概率推算法;(3)惯性原理;(4)量变到质变原理。
6、安全评价的原则:(1)科学性;(2)公平性;(3)合法性;(4)针对性。
7、安全评价的限制因素:(1)评价方法;(2)评价人员的素质和经验。
8、安全评价的程序:(1)准备阶段;(2)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与分析;(3)定性、定量评价;(4)提出安全对策措施;(5)形成安全评价结论及建议;(6)编制安全评价报告。
9、安全评价规范:(1)安全评价通则;(2)各类安全评价导则及行业评价导则;(3)各类安全评价实施细则。
10、安全评价内容:(1)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2)危险和危害程度评价。
11、风险判别指标:常用的有:(1)安全系数;(2)安全指标,如①事故频率、②财产损失率、③死亡概率;(3)失效概率等。
12、安全评价种类:
    (1)安全预评价:是根据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分析和预测该建设项目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的种类和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 
    是一种预测性评价;以拟建建设项目为研究对象,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其核心为对系统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守性定量分析,用有关标准对系统进行衡量、分析,说明系统的安全性;最终目的是确定采取哪些优化的技术、管理措施,使各子系统及建设项目整体达到安全标准的要求。
    (2)安全验收评价:是在建设项目竣工、试运行正常后,通过对建设项目的设施、设备、装置实际运行状况及管理状况的安全评价,查找该建设项目投产后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确定其程度并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 
是一种检查性安全评价;是为安全验收进行的技术准备;主要判断系统在安全上的符合性和配套安全设施的有效性。 
    (3)安全现状综合评价:是针对系统工程(某一个生产经营单位总体或局部的生产经营活动)的安全现状进行的安全评价。通过安全现状评价查找其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并确定其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  
    (4)专项安全评价:是针对某一项活动或场所,如一个特定的行业、产品、生产方式、生产工艺或生产装置等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的安全评价,目的是查找其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确定其程度并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
    通常是根据政府有关管理部门的要求进行的。
    (5)联系与区别:
①安全评价包括:安全预评价,安全验收评价,安全现状评价和专项安全评价;
②安全预评价在系统设计之前进行,对其后诞生的系统中可能出现的危险性、有害性进行预测和评价,并提出安全对策措施,指导系统设计,使诞生的系统达到安全要求;
③安全验收评价与安全现状评价同在系统诞生之后有效寿命期内进行,前者是系统诞生并经过早期故障阶段(试生产)刚进入“系统有效寿命期”时进行,以达标为目标。后者是在“系统寿命期”的中、后期进行,以持续改进为目的。从本质上看,安全验收评价是先特殊的安全现状评价。
④专项安全评价是在系统寿命期内(不一定是系统有效期)进行的安全评价。其目标是多样性的,可以是针对某一项活动或场所,也可以是针对一个特定的行业、产品、生产方式、生产工艺或生产装置等。
13、故障率、可靠度、故障密度函数
(1)故障率函数λ(t)曲线反映系统的故障强度,分三个阶段:早期故障阶段、偶然故障阶段、耗损故障阶段;
(2)故障密度函数f(t)曲线反映系统故障概率密度;
(3)系统可靠度函数R(t)曲线随时间推移而下降,但经整改或维修后可回升;
(4)函数关系:R(t)=eλ(t),  R(t)+f(t)=1
 
三、事故致因理论
1、事故因果论
(1)事故因果类型:①集中型、②连锁型、③复合型。
(2)多米诺骨牌原理:五因素:①社会环境和管理、②人为失误(88%)、③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10%)、④意外事件(2%)、⑤伤亡(后果)。
2、管理失误论:认为事故的直接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但是造成“人失误”和“物故障”的这一直接原因的原因却常常是管理上的缺陷,后者虽是间接原因,但它却是背景因素,而又常是发生事故的本质原因。
3、扰动起源论
4、能量转移论:认为在一定条件下某种形式的能量能否产生伤害、造成人员伤亡事故,取决于:①能量的大小;②接触能量的时间和频率;③力的集中程度。
5、轨迹交叉论
该理论的侧重点是说明人为失误难以控制,但可以控制设备、物流不发生故障。
(1)人的事件链:生理、先天身心缺陷――社会环境、企业管理上的缺陷――后天的心理缺陷――视、听、嗅、味、触五感能量分配上的差异――行为失误。
(2)物的事件链:设计上的缺陷――制造工艺流程上的缺陷――维修保养上的缺陷――使用上的缺陷――作业场所环境上的缺陷。
轨迹交叉理论强度的是砍断物的事件链,提倡彩可靠性高、结构完整性强的系统和设备,大力推广保险系统、防护系统和信号系统及高度自动化和遥控装置。
6、人因素的系统理论
(1)S-O-R的人因素模型:包括两组问题:①危险出现;②危险释放。
每组包含三类心理和生理成分:①对事件的感觉(刺激S),②对事件的认识(内部响应、认识活动O),③生理行为响应(输出R)。
(2)海尔模型:四方面相互关系:①察觉情况,接受信息;②处理信息;③用行动改变形势;④新的察觉、处理、响应。
7、综合原因论
(1)三原因:①直接原因、②间接原因、③基础原因。
(2)三因素:①社会因素、②管理因素、③生产中的危险因素(被偶然事件触发所造成的结果)。
(3)事故产生的过程:由基础原因的“社会因素”产生“管理因素”(间接原因),进一步产生“生产中的危险因素”,通过人与物的偶然因素触发而发生伤亡和损失。
 
四、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
1、定义:(1)危险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2)有害因素:是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
2、危险、有害因素产生的原因:(1)存在危险有害物质、能量;(2)危险有害物质、能量失去控制。
3、危险有害物质、能量失去控制的主要体现:(1)人的不安全行为;(2)物的不安全状态;(3)管理缺陷。
4、人的不安全行为(13类):(1)操作失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2)造成安全装置失效;(3)使用不安全设备;(4)手代替工具操作;(5)物体存放不当;(6)冒险进入作业场所;(7)攀坐不安全位置;(8)在塌吊物下作业、停留;(9)机器运转时加油、修理、检查、调整、焊接、清扫等工作;(10)有分散注意力行为;(11)在必须使用个人防护用具的作业或场合中,忽视其使用;(12)不安全装束;(13)对易燃、易爆等危险品处理错误。
5、物的不安全状态:(1)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2)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3)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等缺少或缺陷;(4)生产(施工)场地环境不良。
6、管理缺陷:(1)对物(含作业环境)性能控制的缺陷;(2)对人失误控制的缺陷;(3)工艺过程、作业程序的缺陷;(4)用人单位的缺陷;(5)对来自相关方(供应商、承包商等)的风险管理缺陷;(6)违反安全人机工程原理。
7、危险有害害因素的分类:
(1)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分:①物理性危险有害因素;②化学性-③生物性-④心理、生理性-⑤行为性-⑥其它-。
(2)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①物体打击、②车辆伤害、③机械伤害、④起重伤害、⑤触电、⑥淹溺、⑦灼烫、⑧火灾、⑨高处坠落、⑩坍塌、①冒顶片帮、②透水、③放炮、④火药爆炸、⑤瓦斯爆炸、⑥锅炉爆炸、⑦容器爆炸、⑧其他爆炸、⑨中毒和窒息、⑩其他伤害。
(3)按职业健康分类:①生产性粉尘、②毒物、③噪声与振动、④高温、⑤低温、⑥辐射、⑦其他。
8、危险有害因素识别的原理:(1)科学性、(2)系统性、(3)全面性、(4)预测性。
9、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
(1)设备或装置的危险有害因素:①工艺、设备、装置的危险有害因素;②化工和机械加工设备的-;③电气设备的-;④特种机械的-;⑤锅炉及压力容器的-;⑥登高装置的-。
(2)作业环境的危险有害因素:①危险有害物质;②工业噪声与振动;③温度与湿度;④辐射。
(3)与手式操作有关的危险有害因素:
(4)运输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①爆炸品的贮运;②易燃液体贮运;③易燃物品的贮运;④有毒品贮运。
(5)建筑和拆除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
(6)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①厂址、②总平面布置、③厂内运输、④建构筑物、⑤生产工艺、⑥物流、⑦主要生产装置、⑧作业环境。
10、重大危险源分类:
(1)按《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分:①易燃、易爆、有害物质的贮罐区(贮罐);②易燃、易爆、有害物质的库区(库);③具有火灾、爆炸、中毒危险的生产场所;④企业危险建(构)筑物;⑤压力管道;⑥锅炉;⑦压力容器。
(2)按安监局《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分:①贮罐区(贮罐);②库区(库);③生产场所;④压力管道;⑤锅炉;⑥压力容器;⑦煤矿(井工开采);⑧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⑨尾矿库。
相关阅读

ȫʦѧϰ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