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C[解析]我国银行依据《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将银行贷款划分为5类(亦称“五级分类”),即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
2.D[解析]A项在贷款分类中,对于被判定为正常类贷款的,应该对其分析判断的因素更多,判断过程更长;B项如果一笔贷款仅仅是贷款信息或信贷档案存在缺陷,并且这种缺陷对于还款不构成实质性影响,贷款不应被归为关注类,也不能将有特定风险的某一种类的贷款片面地归入关注类;C项在判断可疑类贷款时,要考虑“有明显缺陷,且有大部分损失”的关键特征。
3.A[解析]按照净现值法,贷款价值的确定主要依据对未来净现金流量的贴现值,这样,贷款纽合价值的确定将包括贷款的所有预期损失,贷款盈利的净现值也会得到确认。
4.B[解析]根据我国《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正常贷款是指借款人能够履行合同,没有足够理由怀疑贷款本息不能按时足额偿还的贷款,A项是美国对正常贷款的定义;关注贷款是指尽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其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贷款本息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次级贷款是指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了明显问题,依靠其正常经营收入已无法保证足额偿还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可能会造成一定损失的贷款,C项是我国可疑贷款的定义;D项损失贷款是指在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和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后,本息仍然无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极少部分。
5.B[解析]A项在还款记录分析中,如果借款人存在不良的还款记录,银行应进一步分析其深层次的原因,然后再作信贷判断;C项对银行来说,借款人正常经营产生的资金是偿还债务的最可靠方式,担保抵押由于不确定性因素较多且成本较高,风险较大;D项资本转换周期往往通过几个生产转换周期完成。
6.B[解析]通常银行通过筹集资本金来覆盖非预期损失,通过提取准备金来覆盖预期损失。
7.A[解析]银行可通过财务报表来分析借款人的资金来源和运用情况,确定偿还来源渠道,也可以通过观测贷款是否具有以下3个预警信号来判断还款来源是否存在风险,即①贷款用途与借款人原定计划不同;②与合同上还款来源不一致的偿付来源;③与借款人主营业务无关的贷款目的或偿付来源。
8.C[解析]贷款的利率和贴现率是决定贷款净现值的重要因素,但贴现率的确定较为困难。另外,未来各期净现金也较难准确预测,因而,净现值法虽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较为理想,但在银行中并未得到广泛采用。
9.C[解析]对于银行和企业,决定资产价值的主要是当前的市场价格。历史成本不能决定资产价值,也不能及时、准确地反映资产价值的变化。
10.D[解析]无论是处置不良资产,还是重组,其投资者都需要评估银行资产的质量和净值,此时要用到贷款分类的理念、标准和方法。因而说以风险为基础缒贷款分类方法,为不良资产评估提供了有用的理论基础和方法。
11.C[解析]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本息,即使执行抵押或担保,也肯定要造成较大损失的贷款为可疑贷款。
12.A[解析]历史成本法的缺陷之一是与审慎的会计准则相抵触。
13.B[解析]历史成本法的重要依据是匹配原则,即把成本摊派到与其相关的创造收入的会计期间。
14.D[解析]对于划分为损失类的贷款,应按贷款余额的100%计提专项准备金。
15.C[解析]商业银行计提贷款损失准备金的基本步骤为:对大额不良贷款逐笔计提专项准备金、按分类结果对其他“非正常类贷款”计提专项准备金、对“非正常类贷款”的同质贷款计提专项准备金、对正常贷款计提普通准备金、计提特别准备金、汇总各类准备金、最后根据其他因素对贷款损失准备金总体水平进行调整。
16.A[解析]及时性原则是指商业银行计提贷款损失准备金应当在估计到贷款可能存在内在损失、贷款的实际价值可能减少时进行,而不应当在贷款内在损失实际实现或需要冲销贷款时才计提贷款损失准备金。
17.C[解析]普通贷款损失准备金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资本的性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用于弥补银行的未来损失。专项准备金由于不具有资本的性质,不能计入资本基础。
18.B[解析]普通准备金可以计入商业银行资本基础的附属资本,但计入的普通准备金不能超过加权风险资产的1.25%,超过部分不再计入。
19.B[解析]还款来源是判断贷款偿还可能性的最明显标志,需要分析贷款时合同约定的还款来源及目前偿还贷款的资金来源。
20.A[解析]银行对抵押品失去控制,这属于关注类贷款的特征,次级类贷款、可疑类贷款和损失分类贷款的质量都劣于关注类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