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
1() 利用警兆指标合成的风险指数进行预警
A.统计预警法
B.红色预警法
C.指数预警法
D.黑色预警法
[正确答案]C
试题解析: 指数预警法利用警兆指标合成的风险指数进行预警。
2以下关于流动比率和企业资产的变现能力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流动比率越高,说明企业资产的变现能力越强
B. 流动比率越高,说明企业资产的变现能力越弱
C. 流动比率越低,说明企业资产的变现能力越强
D. 流动比率与企业资产的变现能力没有关系
[正确答案]A
解析:一般来说,流动比率越高,说明企业资产的变现能力越强;反之亦成立。
3设备采购和更新融资需求的关注点不包括( )
A. 时机选择,宏观经济情况和行业展望
B. 应收账款的质量与坏账准备情况
C. 未实现的生产能力
D. 资本注入
[正确答案]B
解析:设备采购和更新融资需求应关注:①时机选择,宏观经济情况和行业展望;②未实现的生产能力;③其他提供资金的途径:长期授信、资本注入、出售资产;④其他因素可能对资金的影响。
4保存到期的20年期贷款档案由档案部门按贷款业务档案和风险评审档案分别提供拟销毁清单,贷款业务档案交业务经办部门及风险管理部门鉴定,形成正式的贷款档案销毁清单,由( )在正式清单上审批签字。
A. 风险管理部门及行长办公室两方负责人
B. 业务经办部门及风险管理部门两方负责人
C. 业务经办部门、风险管理部门及行长办公室三方负责人
D. 业务经办部门及行长办公室
[正确答案]C
解析:保存到期的20年期贷款档案由档案部门按贷款业务档案和风险评审档案分别提供拟销毁清单,前者交业务经办部门及风险管理部门鉴定,形成正式的贷款档案销毁清单,由业务经办部门、风险管理部门及行长办公室三方负责人在正式清单上审批签字;后者交风险管理部门鉴定,由风险管理部门及行长办公室负责人审批签字
5在银行流动资金贷前调查报告中,借款人财务状况不包括( )
A. 资产负债比率
B. 供应商和分销渠道
C. 流动资金数额和周转速度
D. 存货净值和周转速度
[正确答案]B
解析:借款人财务状况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根据财务报表分析资产负债比率及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结构的近三年变化情况、未来变动趋势,侧重分析借款人的短期偿债能力;流动资金数额和周转速度;存货数量、净值、周转速度、变现能力、呆滞积压库存物资情况;应收账款金额、周转速度、数额较大或账龄较长的国内外应收账款情况,相互拖欠款项及处理情况;对外投资情况,在建工程与固定资产的分布情况;亏损挂账、待处理流动资产损失、不合理资金占用及清收等情况。
6银行进行信贷市场细分的根本依据为( )
A. 客户需求的共通性
B. 客户需求的差异性
C. 信贷产品的共同性
D. 信贷产品的差异性
[正确答案]B
解析:客户需求具有差异性,因而需要将不同需求的客户进行区分对待,这也是银行市场细分的根本依据。
7商业银行不可接受的财产质押为( )
A. 出质人所有的、依法有权处分的机器、交通运输工具和其他动产
B. 依法可以转让的基金份额、股权
C. 依法可以转让的商标专用权、专利权、著作中的财产权等知识产权
D. 租用的财产
[正确答案]D
解析:商业银行不可接受的财产质押包括:①所有权、使用权不明或有争议的财产;②法律法规禁止流通的财产或者不可转让的财产;③国家机关的财产;④依法被查封、扣押、监管的财产;⑤珠宝、首饰、字画、文物等难以确定价值的财产;⑥租用的财产;⑦其他依法不得质押的其他财产。
8 短期贷款报审材料中,借款人近三年的经财政部门或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财务报表不包括( )
A. 资产负债表
B. 损益表
C. 现金流量表
D. 财务状况变动表
[正确答案]C
解析:借款人近三年的经财政部门或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财务状况变动表。
9所有者权益代表投资者对企业( )所有权。
A. 全部资产
B. 全部负债
C. 净资产
D. 流动资产
[正确答案]C
试题解析: 参考答案:C
解析:所有者权益代表投资者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净资产是借款人全部资产减去全部负债的净额。它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投资者投入的资本金;另一部分是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资本公积金、盈余公积金和未分配利润。
10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申请执行期限,( )
A. 从法律文书规定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规定分期履行的,从规定的每次履行期内的最后一日起计算
B. 从法律文书规定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规定分期履行的,从规定的每次履行期内的第一日起计算
C. 从法律文书规定履行期间的第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规定分期履行的,从规定的每次履行期内的第一日起计算
D. 从法律文书规定履行期间的第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规定分期履行的,从规定的每次履行期内的最后一日起计算
[正确答案]A
解析:根据《民事诉讼法》规定,申请执行期限,从法律文书规定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规定分期履行的,从规定的每次履行期内的最后一日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