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建立清晰的声誉风险管理流程
1.声誉风险识别:与信用、市场、操作、流动性等风险交叉存在、相互作用
商业银行通常要求各业务单位及重要岗位定期通过清单法详细列明其当前所面临的主要风险及其所包含的风险因素,然后将其中可能影响到声誉的风险因素提炼出来,报告给声誉风险管理部门(见表7-1)。
表7—1 利用清单法识别声誉风险
风险类别 |
风险因素/事项 |
可能影响声誉的风险因素 |
信用风险 |
·优质客户违约率上升 |
·信用风险状况趋向恶化 |
市场风险 |
·国债交易损失扩大 |
·市场风险管理能力薄弱/技术缺失 |
操作风险 |
·内外勾结欺诈/骗贷 |
·内部控制机制严重缺失 |
|
·流动性缺口显著扩大 |
·资产负债/风险管理能力低下 |
2.声誉风险评估
声誉风险评估的关键在于深刻理解潜在风险事件中,利益持有者对商业银行有何期待,以及商业银行对此应当作何反应。
声誉风险管理部门可以采取事先调查等方法,了解典型客户或公众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活动中的可能变化持何种态度,以尽量准确预测此类变化可能产生的积极或消极结果。商业银行通常需要作出预先评估的声誉风险事件包括:
①市场对商业银行的盈利预期;
②商业银行改革/重组的成本/收益;
③监管机构责令整改的不利信息/事件;
④影响客户或公众的政策性变化等(如营业场所、营业时间、服务收费等方面的调整)。
3.监测和报告
声誉风险管理部门处在声誉风险管理的第,应当随时了解各类利益持有者所关注的问题,并且正确预测他们对商业银行的业务、政策或运营调整可能产生的反应。同时,声誉风险管理部门应当仔细分析和监测所收到的意见/评论,通过有效的报告和反应系统,及时将利益持有者对商业银行积极和消极的评价或行动、所有的沟通记录和结果,以及商业银行所应当采取的应对措施,经过提炼和整理后,及时汇报给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由最高管理层制订最终的声誉风险应对方案。
声誉风险管理应当成为业务单位日常工作的重要部分。虽然很多商业银行已经将声誉风险管理政策融入业务领域和相关金融产品中,但商业银行仍然需要通过定期的内部审计和现场检查,保证声誉风险管理政策的执行效果。
(三)采取适当的声誉风险管理办法
截至目前,国内外金融机构尚未开发出有效的声誉风险管理量化技术,但普遍认为声誉风险管理的最佳实践操作是:
(1)推行全面风险管理理念,改善公司治理,并预先做好防范危机的准备;
(2)确保各类风险被正确识别、优先排序,并得到有效管理。
声誉风险管理的具体做法有:
强化声誉风险管理培训
确保实现承诺
确保及时处理投诉和批评
尽可能维护大多数利益持有者的期望与商业银行的发展战略相一致
增强对客户/公众的透明度
将商业银行的企业社会责任和经营目标结合起来,是创造公共透明度、维护商业银行声誉的另一个重要层面。
保持和媒体的良好接触
制定危机管理规划
三、声誉危机管理规划
声誉危机管理应当建立在良好的道德规范和公共利益基础上,而且如果能够在监管部门采取行动之前妥善处理,将取得更好的效果。
声誉危机管理的主要内容:
预先制定战略性的危机管理规划;
提高解决日常解决问题的能力;
危机现场处理;
提高发言人的沟通技能;
危机处理过程中的持续沟通;
管理危机过程中的信息交流;
模拟训练和演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