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 流动性风险监测与控制
6.3.1 流动性风险预警
流动性风险的预警信号/指标:
1.内部指标/信号—主要包括商业银行内部的有关风险水平、盈利能力和资产质量,及其他可能对流动性产生中长期影响的指标变化。比如,资产或者负债过于集中2.外部指标/信号—主要包括第三方评级、所发行的有价证券的市场表现等指标变化。
3.融资指标/信号—主要包括银行的负债稳定性和融资能力的变化。负债的稳定性,主要是存款的稳定性。存款大量流失或者“存款搬家”很容易导致流动性的减弱
6.3.2 压力测试:
1.存贷款基准利率连续累计上调/下调250个基点
2.市场收益率提高/降低50%
3.持有主要外币相对于本币升值/贬值20%
4.重要行业的原材料/销售价格上下波幅超过50%
5.GDP、CPI、失业率等重要宏观经济指标上下波幅超过20%
6.3.3 情景分析
最坏情景:
1.自身问题造成的流动性危机。实际上,绝大多数严重的流动性危机都源于商业银行自身管理或技术上(公司治理或者内控体系)存在一些致命的薄弱环节
2.某种形式的整体市场危机,即在一个或多个市场,所有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最重要的假设:市场对风险的信用评级特别重视,商业银行之间以及各类金融机构之间的融资能力的差距会有所扩大,在市场形式发生恶化,市场流动性普遍收紧的情况下,一些风险信用等级比较高的、声誉比较强的商业银行,可能从中受益;而另一些,可能就会受损。不确定性是不可避免的,这时商业银行应该采取一种审慎的态度,在分析现金流入时,应该采取一个较晚的日期,在分析现金流出的时候采用较早的日期。整体市场危机和自身的危机可能出现的情景存在很大区别:商业银行自身出现危机的时候,它的资产变现能力会下降,而如果在自身出现危机的同时,市场普遍收紧,市场总体出现危机,这时它自身的变现能力会下降更快。但是在市场发生一些恶性或不良变动的时候,不同的银行或金融机构所遭受的风险是不一样的。享有极高声誉和风险控制能力的银行会从中受益,因此,商业银行应该尽量的提高自身声誉。
6.3.4流动性风险管理实践
1.对本币的流动性风险管理
(1)设立相应的比率/指标,判断流动性变化趋势
(2)计算特定时段内商业银行总的流动性需求,等于负债流动性需求加上资产流动性需求
①商业银行存款按照流动性需求不同分为三类:
1)敏感负债。是指对利率比较敏感,随时都有可能提取,例如证券业存款。对这部分负债应计提一个非常高的流动性需求,比率规定为0.8。
2)脆弱资金。是指短期内可能会提取,一般以流动资产的形式应该持有30%左右
3)核心存款。核心存款一般是个人零售业的存款,投入流动资产的比率设为15%。
②银行总的流动性需求=0.8×(敏感负债-法定储备)+0.3×(脆弱资金-法定储备)+0.15×(核心存款-法定储备)+1.0×新增代款
(3)特定时段内的流动性缺口=最好情景概率×最好状况的预计头寸剩余或不足+正常情景的概率×正常状况的预计头寸剩余或不足+最坏情景的概率×最坏状况的预计头寸剩余或不足
2.对外币的流动性风险管理
可以选择将流动性管理权限集中到总行或者分散到各分行,但是一般都要赋予总部最终的监督和控制全球流动性的权力。商业银行制订外汇融资能力受到损害时的流动性应急计划,一般包括两个方式:
①使用本币资源并通过外汇市场将其转化为外币,或者是使用外汇的备用资源
②根据某些外币在流动性需求中占有较高比率的情况,为其建立单独的备用流动性安排。
3.制定流动性应急计划
应急计划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①危机处理方案。危机发生时,商业银行必须牺牲某些利益持有者的局部利益来换取整体所必需的流动性②弥补现金流量不足的工作程序
我国银监会及监管部门的重要提示:
①重视提高流动性管理的预见性
②建立多层次的流动性屏障
③通过金融市场控制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