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预警
定义:风险预警是指根据各种渠道的信息,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采用专家判断和时间序列分析、层次分析和功效计分等方法,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状况进行动态监测和早期预警。
1.主要程序和方法
程序:
①信息的收集和传递
②风险分析
③风险处置
风险处置是指在风险警报的基础上,为控制和最大限度降低商业银行风险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按照阶段划分,风险处置可以划分为预控性处置与全面性处置。预控性处置是在风险预警报告已经作出,而决策部门尚未采取相应措施之前,由风险预警部门或决策部门对尚未爆发的潜在风险提前采取控制措施,避免风险继续扩大对商业银行造成不利影响。全面性处置是商业银行对风险的类型、性质和程度进行系统详尽的分析后,从内部组织管理、业务经营活动等方面采取措施来分散、转移和规避风险,使风险预警信号回到正常范围。
④后评价
风险预警的主要方法:黑色预警法、蓝色预警法、红色预警法
2.行业风险预警:
行业环境风险因素:宏观经济周期、财政货币政策、产业政策、法律法规
行业经营风险因素:市场供求、产业成熟度、行业垄断程度、产业依赖度、替代性、整体财务状况
行业财务风险因素:净资产收益率、行业盈亏系数、资本积累率、销售利润率、全员劳动生产率
行业重大突发事件
背景知识:行业风险预警指标
1.行业环境风险因素
2.行业经营风险因素
3.行业财务风险因素
行业盈亏系数=行业内亏损企业个数/行业内全部企业个数=行业内亏损企业亏损总额/(行业内亏损企业亏损总额 行业内盈利企业盈利总额),该指标是衡量行业风险程度的关键指标,数值越低风险越小。
行业产品产销率=行业产品销售量/行业产品产量×100%,该指标越高,说明行业产品供不应求,现有市场规模还可进一步扩大。
劳动生产率=(截至当月累计工业增加值总额×l2)/(行业职工平均人数×累计月数)×100%,该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行业间的相对技术水平,该指标越高表明其生产技术越先进,单位员工产出越多。
3.区域风险预警:区域经营环境的恶化
政策法规的变化
区域经营环境的恶化
区域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内部出现风险因素
4.客户风险预警:客户财务预警和客户非财务风险预警
风险报告
(一)风险报告的职责和路径
(1)风险报告的职责
风险报告的职责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保证对有效全面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和相关性的清醒认识;
②传递商业银行的风险偏好和风险容忍度;
③实施并支持一致的风险语言/术语;
④使员工在业务部门、流程和职能单元之间分享风险信息;
⑤告诉员工在实施和支持全面风险管理中的角色和职责;
⑥利用内部数据和外部事件、活动、状况的信息,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和目标实施提供支持;
⑦保障风险管理信息及时、准确地向上级或者同级的风险管理部门、外部监管部门、投资者报告。
(2)风险报告的路径
良好的风险报告路径应采取纵向报送与横向传送相结合的矩阵式结构,即本级行各部门向上级行对口部门报送风险报告的同时,也须向本级行的风险管理部门传送风险报告,以增强决策管理层对操作层的管理和监督。
(二)风险报告的主要内容:
(1)内部报告和外部报告
内部报告通常包括:评价整体风险状况,识别当期风险特征,分析重点风险因素,总结专项风险工作,配合内部审计检查。
外部报告的内容相对固定,主要包括:提供监管数据,反映管理情况,提出风险管理的措施建议等。在向外部提供风险分析报告的过程中,需要把握的重点就是规范操作,特别是作为境外上市商业银行,应始终坚持规范准确的原则。
(2)综合报告和专题报告
综合报告是各报告单位针对管理范围内、报告期内各类风险与内控状况撰写的综合性风险报告。综合报告应反映以下主要内容:
辖内各类风险总体状况及变化趋势;
分类风险状况及变化原因分析;
风险应对策略及具体措施;
加强风险管理的建议。
专题报告是各报告单位针对管理范围内发生(或潜在)的重大风险事项与内控隐患所作出的专题性风险分析报告。专题报告应反映以下主要内容:
重大风险事项描述(事由、时问、状况等);
发展趋势及风险因素分析;
已采取和拟采取的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