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 >银行从业资格考试 > 银行初级 > 初级《风险管理》 > 初级风险管理学习笔记

2016银行业初级资格考试《风险管理》信用风险计量(二)

来源:233网校 2015-12-20 09:33:00
导读:233网校银行从业资格考试小编整理2016年银行从业资格考试《风险管理》信用风险计量(二),供大家学习参考!更多银行从业资格考试复习指导信息,请关注233网校银行从业考试站点

  2.客户信用评级的发展

  (1)专家判断法

  即专家系统(ExpertSystem),是商业银行在长期经营信贷业务、承担信用风险过程中逐步发展并完善起来的传统信用分析方法。

  ①借款人有关的因素:声誉、杠杆、收益波动性

  ②与市场有关的因素:经济周期、宏观经济政策、利率水平

  目前常用的专家系统中,5Cs系统使用最为广泛,以及对企业信用分析的5Ps系统。

  5Cs系统:品德(Character)、资本(Capital)、还款能力(Capacity)、抵押(Collateral)、经营环境(Condition)

  5Ps系统:个人因素(PersonalFactor)、资金用途因素(PurposeFactor)、还款来源因素(PaymentFactor)、保障因素(ProtectionFactor)、企业前景因素(PerspectiveFactor)。

  专家系统的突出特点(或不足):个人主观性很强

  例题:单选。在客户信用评级中,由个人因素、资金用途因素、还款来源因素、保障因素和企业前景因素等构成,针对企业信用分析的专家系统是()。

  A.4Cs系统

  B.5Cs系统

  C.5Ps系统

  D.CAMEL分析系统

  答案:C

  (2)信用评分法

  信用评分模型是一种传统的信用风险量化模型,利用可观察到的借款人特征变量计算出一个数值(得分)来代表债务人的信用风险,并将借款人归类于不同的风险等级。

  信用评分模型的关键在于特征变量的选择和各自权重的确定。

  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①信用评分模型是建立在对历史数据(而非当前市场数据)模拟的基础上,因此是一种向后看(BackwardLooking)的模型。

  ②信用评分模型对借款人历史数据的要求相当高。

  ③信用评分模型虽然可以给出客户信用风险水平的分数,却无法提供客户违约概率的准确数值,而后者往往是信用风险管理最为关注的。

  (3)违约概率模型

  违约概率模型分析属于现代信用风险计量方法。与前两者相比,它能够直接估计客户的违约概率。因此对历史数据的要求更高,需要商业银行建立一致的、明确的违约定义,并且在此基础上积累至少五年的数据。

  3.违约概率模型

  目前,比较常用模型有穆迪的RiskCalc模型和KMV的CreditMonitor模型、KPMG的风险中性定价模型和死亡率模型。

  (1)RiskCalc模型:使用于非上市公司的违约概率模型

  (2)KMV的CreditMonitor模型:适用于上市公司;借鉴看涨期权

  (3)KPMG的风险中性定价模型:风险中立者,求违约概率:

  Pn=(1+in-0-0Kn)/[(1+Kn)X(1-0)

  例题:计算。假定目前市场上存在两种债券,分别为1年期零息国债和1年期信用等级为B的零息债券,前者的收益率为10%;如果假定后者在发生违约的情况下,债券持有者本金与利息的回收率为50%,根据风险中性定价原理可知后者的违约概率约为9.7%,则后者的票面利率应约为()。

  A.10%B.15%C.20%D.25%

  答案:B

  解析:根据公式及题意有:i1=10%,0=50%,P1=1-9.7%=90.3%,代入公式可求得K1=15%。

  (4)死亡率模型(注意:并非客户自身死亡,而是贷款死亡,即客户违约,银行无法收回贷款而产生损失)

  死亡率模型是根据风险资产的历史违约数据,计算在未来一定持有其内不同信用等级的客户/债项的违约概率(即死亡率)。通常分为边际死亡率(MMR)和累计死亡率(CMR),其中贷款存活率(SR)=1-累计死亡率(CMR)。即:

  SR=(1-MMR1)(1-MMR2)……(1-MMRn)=1-CMRn

  例题:计算。根据死亡率模型,假设某信用等级的债务人在获得3年期贷款后,从第1年至第3年每年的边际死亡率依次为0.17%、0.60%、0.60%,则3年的累计死亡率为()。

  A.0.17%

  B.0.77%

  C.1.36%

  D.2.36%

  答案:C

相关阅读

添加银行学霸君或学习群

领取资料&加备考群

初中级银行交流群

加入备考学习群

初中级银行交流群

加学霸君领资料

拒绝盲目备考,加学习群领资料共同进步!

银行从业书籍
互动交流
扫描二维码直接进入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