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分标准 |
公司信贷种类 |
备注 |
币种 |
人民币、外汇贷款 |
|
信用支付方式 |
贷款、承兑、保函、信用证、承诺 |
|
贷款期限 |
透支、短期、中期、长期 |
|
贷款用途 |
固定资产贷款 |
分为基本建设贷款、技术改造贷款 |
流动资金贷款 |
针对银行 | |
贷款主体的经营特性 |
生产企业贷款 |
工农业 |
流通企业贷款 |
主要是流动资金贷款 | |
房地产企业贷款 |
| |
贷款经营模式 |
自营贷款 |
|
委托贷款 |
委托人提供资金、承担风险 | |
特定贷款 |
| |
银团(辛迪加)贷款 |
| |
贷款偿还方式 |
一次还清贷款、分期还清贷款 |
|
贷款利率 |
固定利率、浮动利率贷款 |
|
贷款保障方式 |
信用贷款 |
|
担保贷款 |
| |
票据贴现 |
| |
贷款风险程度 |
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 |
|
1、2公司信贷的基本原理
1、2、1公司信贷理论的发展
银行信贷理论的发展过程就是商业银行发展和金融创新的历史。主线:发展业务和控制风险并存。
1、真实票据理论
起源:亚当·斯密,银行资金的流动性——发放以商业行为为基础的短期贷款(真实的商业票据)
理论扩展:银行不能发放不动产贷款、消费贷款和长期设备贷款;长期投资的资金来源应为长期资源,如留存收益、发行新股票或长期债券
问题(2):银行发放贷款能力受到限制,不利于经济发展。银行短期存款的沉淀、长期资金的增加,是银行具备大量发放中长期贷款的能力;另外加大经济的波动
2、资产转换理论
起源:1918年H.G..莫尔顿《商业银行与资本形成》:银行能否保持流动性,关键在于资产能否转让变现。
理论扩展:银行把可用资金的部分投放于二级市场的贷款与证券,既可以满足银行的流动性需求,又可以使得银行效益得到提高。
问题(3):缺乏物质保证的贷款大量发放,为信用膨胀创造了条件;证券的大量抛售会造成银行的巨额损失;贷款平均期限的延长会增加银行流动性风险.。
3、预期收入理论
起源:1949年赫伯特·V.普罗克诺《定期放款与银行流动性理论》:贷款能否到期归还是以未来收入为基础,只要未来收入有保障,长期信贷和消费信贷就能保持流动性与安全性。稳定的贷款应该建立在现实的归还期限与贷款的证券担保的基础上。
理论扩展:长期设备贷款、住房贷款、消费贷款等迅速发展起来,成为支持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问题:收入预测和经济周期密切联系,资产的膨胀和收缩也会影响资产质量,银行的信贷风险增加;银行危机的影响增大。
相关阅读:
2011银行从业资格考试《公司信贷》第一章考点(1)
特别建议:
2010年下半年银行从业资格考试成绩查询11月5日
2010年下半年中国银行业从业人员资格认证证书申请须知
相关建议:
2010年下半年银行从业资格考试各科真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