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 >银行从业资格考试 > 银行初级 > 初级《公司信贷》 > 初级公司信贷学习笔记

2012年银行从业资格考试《公司信贷》第1章知识精讲

来源:233网校 2012-04-12 08:45:00
  • 第2页:第二节 公司信贷的基本原理

第二节 公司信贷的基本原理
一、公司信贷理论的发展
公司信贷理论是随着经济金融发展和商业银行金融创新而发展起来的,主要经历了真实票据理论、资产转换理论、预期收入理论和超额货币供给理论四个阶段。它揭示了商业银行业务发展和风险控制的矛盾统一运动的永恒主题。
1.真实票据理论
真实票据理论,又被称为商业贷款理论。
真实票据理论认为,银行资金来源主要是吸收流动性很强的活期存款,银行经营的首要宗旨是满足客户兑现的要求,所以,商业银行必须保持资产的高流动性,才能确保不会因为流动性不足给银行带来经营风险。因此,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主要集中于以真实票据为基础的短期自偿性贷款,以保持与资金来源高度流动性相适应的资产的高度流动性。短期自偿性贷款主要指的是短期的工商业流动资金贷款。真实票据理论产生于商业银行发展的初期,当时企业的资金需求比较小,主要依靠自有资本经营,企业对资金的需求以商业周转性流动资金为主。此外,由于金融机构管理水平较低,还没有作为最后贷款人角色的中央银行在商业银行发生清偿危机时给予救助,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者更强调维持银行的流动性,并不惜以牺牲部分盈利为代价。在这种金融市场很不完善、融资渠道和资产负债业务比较单一的历史条件下,银行在经营实践中找到了保持资产流动的理论依据,即真实票据理论。
真实票据理论的思想为早期商业银行进行合理的资金配置与稳健经营提供了理论基础。它提出银行资金的运用受制于其资金来源的性质和结构,并强调银行应保持其资金来源的高度流动性,以确保银行经营的安全性。 ,
真实票据理论的局限性在于:①没有认识到活期存款余额的相对稳定性,即在活期存款的存取之间,总会有一个相对稳定的资釜余额可用于发放长期贷款,而是将银行资产过多地集中于盈利性很差的短期自偿性贷款上;②忽视了贷款需求的多样性;③此外,它还忽视了贷款自偿性的相对性,即在经济衰退时期,即便是有真实票据做抵押的商业性贷款,也会出现缺乏偿还性的情况,从而增加了银行的信贷风险。2.资产转换理论
资产转换理论1918年由H.G.莫尔顿在《政治经济学杂志》上发表的《商业银行与资本形成》一文中提出。
资产转换理论认为,银行保持资产流动性的关键在于资产的变现能力,因而不必将资产业务局限于短期自偿性贷款上,也可以将资金的一部分投资于具有转让条件的证券上,作为银行资产的二级准备,在满足存款支付时,把证券迅速而无损地转让出去,兑换成现金,保持银行资产的流动性。
资产转换理论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当时西方国家金融市场不断完善和发展。资产转换理论沿袭了票据贴现理论应保持高度流动性的主张,但突破了票据贴现理论对资金运用的狭窄局限,扩大了银行资金组合韵范围,增强了商业银行的盈利性。
资产转换理论也存在不足,它对银行短期资产的变现能力缺乏全面认识,从短期证券自身的变现能力方面考虑得多,而对短期证券变现的外部环境考虑得少。实际上,在经济危机时期或在证券市场不旺盛的情况下,商业银行不能顺利通过出售证券而保证资产的流动性,进而影响盈利性目标的实现。
3.预期收入理论
预期收入理论1949年由H.V.普罗科诺在《定期房款与银行流动性理论》一文中提出。
预期收入理论是一种关于资产选择的理论,它在商业性贷款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了银行资产业务的选择范围。
预期收入理论认为,贷款的偿还或证券的变现能力,取决于将来的收入即预期收入。如果将来收入没有保证,即使是短期贷款也可能发生坏账或到期不能收回的风险;如果将来的收入有保证,即便是长期放款,仍可以按期收回,保证其流动性。只要预期收入有保证,商业银行不仅可以发放短期商业性贷款,还可以发放中长期贷款和非生产性消费贷款。
预期收入理论产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当时,西方国家的经济已逐渐从战争中复苏起来,开始高速发展。经济的发展带动了资金需求的多样化,不仅需要短期资金,也产生了对固定资产投资和设备更新等中长期资金的需求。同时,货币金融领域竞争的加剧,也使商业银行迫切地需要开拓新的业务领域。预期收入理论的积极意义。①它深化了对贷款清偿的认识,指出贷款清偿的来源是借款人的预期收入,找到了银行资产流动的经济动因,要求银行的资产与预期收入直接挂钩,克服了商业性贷款理论的缺陷。②这一理论促成了贷款形式的多样化,拓宽了银行的业务范围。银行由生产经营的局外人成了企业扩大再生产的参与者,从而加强了银行对经济活动的渗透和控制。
预期收入理论的不足之处在于:银行对借款人未来收入的预测建立在银行主观判断的基础之上,由于预期收入很难预测,客观经济条件经常发生变化,借款人将来收入的实际情况往往与银行预期存在一定的差距,所以以这种理论为依据发放贷款,常常会给银行带来很大的经营风险。
4.超额货币供给理论
超额货币供给理论产生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
超额货币供给理论认为,银行能够利用信贷方式提供货币的传统观念已经不符合实际,随着货币形式的多样化,非银行金融机构也可以提供货币,银行信贷市场面临很大的竞争压力。因此,银行资产不应当仅仅局限于提供信贷货币,而需要提供多种多样的金融服务,比如购买证券、投资中介、财务咨询、委托代理等配套业务,从而使得资产经营更具有深度和广度。
现代商业银行的全能化、国际化发展趋势已经表明,银行信贷的经营管理应当与银行整体营销和风险管理相结合,以发挥更大作用。
当然,商业银行涉及新的业务领域和盲目扩大规模也是银行风险的一大来源。金融的证券化、全球化、表外化和电子化使得金融风险更多地以系统性风险表现出来,已经对世界经济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二、信贷资金的运动特征
信贷资金是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营运资金,它既不同于财政资金,也不同于股本金,因而具有自己独特的运动特征。
特征一:需要以还本为条件。信贷资金不同于财政资金,它的运动方式是借贷而不是无偿划拨。信贷资金也不同于股本金,它的运动方式是让渡资金的使用权而不是所有权。因此,信贷资金的运动需要以还本为条件。
特征二:需要以付息为条件。信贷资金源于存款,而存款是需要付息的。同时,在信贷资金运动过程中,银行员工本身也提供了服务,需要按照社会平均利润规律获得银行利润。因此,信贷资金的取得需要以付息为条件。
特征三:以银行为出发点和归宿点。信贷资金的发放和收回是以银行为轴心而进行活动的,银行成为信贷资金调节的中介机构。
特征四:与社会再产生紧密联系。信贷资金是一种不断循环的价值流,信贷资金运动也是社会总资本运动的一部分,因而它的总规模必须与社会再生产的发展相适应。因此,信贷资金运动的基础是社会产品的再生产,它与社会物质产品的生产和流通紧密结合。
三、信贷资金的运动过程
信贷资金的运动过程就是信贷资金筹集、应用、分配和增值过程的总称。信贷资金的运动是与社会再牛产运动紧密相连的,以银行为出发点和归宿点。
信贷资金由银行将贷款支付给企业,参与企业生产经营过程,转变成企业经营资金以后,信贷资金不问断地从货币资金、生产资金和商品资金依次转换,顺序发挥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晶资本三种职能,最后又回到银行。
信贷资金的运动过程可以概括为“二重支付、二重归流”形式的价值运动。
二重支付:第一次支付是银行将贷款贷给企业;第二次支付是企业用信贷资金支付购买原材料和收购产品价款。
二重归流:第一次归流是企业取得销售收入;第二次归流是银行收回贷款本息。信贷资金只有完成二重支付和二重归流,才能周而复始地不断运动。
四、公司信贷的原则
公司信贷的原则是银行开展公司信贷业务的基本准则,是银行开展信贷业务目的、依据、标准、规范的指导性纲领。
1.合法合规原则
商业银行开展公司信贷业务,首先必须遵守中国人民银行和银监会等国家机关和部门制定的法律法规,包括《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公司法》、《会计法》和有关规章制度等。同时,商业银行还必须按照国家经济发展计划和产业政策的要求,合理确定贷款投向、选择贷款对象。
2.平等自愿和公平诚信原则
根据《贷款通则》第四、五条的规定,借贷双方在公司信贷中须遵循如下基本原则:
(1)平等自愿原则。在信贷活动中,借贷双方都是平等的民事行为主体,两者的权利和责任是对等的,既要自主表达自己的经济意愿,也要有足够的履约能力。任何一方任意支配或倚仗自身权势迫使对方接受显失公平的条款都有违平等自愿原则。
(2)公平诚信原则。借贷双方在信贷活动中,都必须自觉遵守银行法、公司法、合同法、票据法和担保法等法律规范,根据公平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尽到应有责任。
3.竞争协作原则
在信贷活动中,商业银行之间相互竞争,以追求自身利润最大化,并在客观上提高金融服务质量。但是,过度竞争也会损害行业整体利益,甚至扰乱金融市场秩序和引起金融市场动荡。
因此,商业银行在相互竞争的同时,还必须遵循公平有序和相互协作的原则,共同维护行业秩序和金融市场的稳定。而且,在业务拓展过程中,商业银行相互取长补短、拾遗补缺,共同促进环境改善和金融发展,以充分发挥金融对经济的推动作用。
4.“三性”原则
“三性”原则是指安全性、流动性和效益性,这是金融活动遵循的基本原则,公司信贷也不例外。
(1)安全性。安全性是银行公司信贷的前提条件。商业银行是典型的负债经营企业,资本金占全部资金来源的比重仅为10%,存款和其他负债占全部资金来源的比重达到90%,财务杠杆远远高于普通的工商企业。银行之所以能高负债正常经营,是以银行信用为前提的。如果贷款不能及时足额收回,必然影响到银行的资金流动性、清偿力和信用状况,损失银行资金甚至导致银行破产。因此,银行必须加强风险管理,严格进行贷前调查、贷中审查和贷后检查,确保本金和利息及时足额收回。
(2)流动性。银行要发挥支付清算功能,就必须保证客户存款的及时足额提取。为此,就必须合理安排贷款的种类和期限结构,保持足额的流动资金贷款.使贷款和其他资产的期限结构与存款和其他负债的期限结构相匹配。
(3)效益性。效益性是银行公司信贷的最终目标。商业银行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银行贷款的最终目的也是盈利,争取优厚的利息收入。贷款利息是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也是银行开拓业务、改善服务和加强管理的内在动力。提高公司信贷效益的途径是开源节流,即在增加利息收入的同时减少信贷成本。在贷款规模一定时,贷款期限越长、贷款利率越高、贷款成本越低,贷款总收益也就越大。贷款“三性”原则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从对立方面看:贷款期限越短,风险就越小,安全性和流动性就越高,但利率相应就越低,因而收益性就较低;反之,贷款期限越长,安全性和流动性就越低,但利率就越高,收益率就越高。
从统一方面看:流动性和收益性必须以安全性为前提,没有贷款本息的及时足额收回,再高的流动性和收益性也是没有意义的;其次,安全性和收益性也是以流动性为前提的,没有足额的资产流动性,银行E1常经营就无法维系,信贷资金流转也就无从谈起;再次,作为企业的银行最终是为了盈利,信贷资金保持一定的流动性和安全性,也是为了取得一定的收益率。
此外,从动态的角度来看,贷款流动性较强,信贷资金周转速度就较快、安全性就较高,尽管每次资金周转收益率较低,但年度资金收益率也未必较低。

相关建议:
银行从业资格考试《公司信贷》各章考点串讲汇总
银行从业资格考试《公司信贷》辅导汇总

考试会员中心:免费体验全新考试应用,助您快速通关!

2012年银行从业资格考试在线模考,免费估分!  2012年银行从业资格考试章节习题,模拟测试!  2012年银行从业资格考试高清课程,老师辅导!  2012年银行从业资格考试资讯订阅,掌握最新考试动态!  2012年银行从业资格考试互动交流、你问我答!

相关阅读

添加银行学霸君或学习群

领取资料&加备考群

初中级银行交流群

加入备考学习群

初中级银行交流群

加学霸君领资料

拒绝盲目备考,加学习群领资料共同进步!

银行从业书籍
互动交流
扫描二维码直接进入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