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贷资金的运动过程
信贷资金的运动过程就是信贷资金筹集、应用、分配和增值过程的总称。信贷资金的运动是与社会再牛产运动紧密相连的,以银行为出发点和归宿点。
信贷资金由银行将贷款支付给企业,参与企业生产经营过程,转变成企业经营资金以后,信贷资金不问断地从货币资金、生产资金和商品资金依次转换,顺序发挥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晶资本三种职能,最后又回到银行。
信贷资金的运动过程可以概括为“二重支付、二重归流”形式的价值运动。
二重支付:第一次支付是银行将贷款贷给企业;第二次支付是企业用信贷资金支付购买原材料和收购产品价款。
二重归流:第一次归流是企业取得销售收入;第二次归流是银行收回贷款本息。信贷资金只有完成二重支付和二重归流,才能周而复始地不断运动。
公司信贷的原则
公司信贷的原则是银行开展公司信贷业务的基本准则,是银行开展信贷业务目的、依据、标准、规范的指导性纲领。
1.合法合规原则
商业银行开展公司信贷业务,首先必须遵守中国人民银行和银监会等国家机关和部门制定的法律法规,包括《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公司法》、《会计法》和有关规章制度等。同时,商业银行还必须按照国家经济发展计划和产业政策的要求,合理确定贷款投向、选择贷款对象。
2.平等自愿和公平诚信原则
根据《贷款通则》第四、五条的规定,借贷双方在公司信贷中须遵循如下基本原则:
(1)平等自愿原则。在信贷活动中,借贷双方都是平等的民事行为主体,两者的权利和责任是对等的,既要自主表达自己的经济意愿,也要有足够的履约能力。任何一方任意支配或倚仗自身权势迫使对方接受显失公平的条款都有违平等自愿原则。
(2)公平诚信原则。借贷双方在信贷活动中,都必须自觉遵守银行法、公司法、合同法、票据法和担保法等法律规范,根据公平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尽到应有责任。
3.竞争协作原则
在信贷活动中,商业银行之间相互竞争,以追求自身利润最大化,并在客观上提高金融服务质量。但是,过度竞争也会损害行业整体利益,甚至扰乱金融市场秩序和引起金融市场动荡。
因此,商业银行在相互竞争的同时,还必须遵循公平有序和相互协作的原则,共同维护行业秩序和金融市场的稳定。而且,在业务拓展过程中,商业银行相互取长补短、拾遗补缺,共同促进环境改善和金融发展,以充分发挥金融对经济的推动作用。
4.“三性”原则
“三性”原则是指安全性、流动性和效益性,这是金融活动遵循的基本原则,公司信贷也不例外。
(1)安全性。安全性是银行公司信贷的前提条件。商业银行是典型的负债经营企业,资本金占全部资金来源的比重仅为10%,存款和其他负债占全部资金来源的比重达到90%,财务杠杆远远高于普通的工商企业。银行之所以能高负债正常经营,是以银行信用为前提的。如果贷款不能及时足额收回,必然影响到银行的资金流动性、清偿力和信用状况,损失银行资金甚至导致银行破产。因此,银行必须加强风险管理,严格进行贷前调查、贷中审查和贷后检查,确保本金和利息及时足额收回。
(2)流动性。银行要发挥支付清算功能,就必须保证客户存款的及时足额提取。为此,就必须合理安排贷款的种类和期限结构,保持足额的流动资金贷款.使贷款和其他资产的期限结构与存款和其他负债的期限结构相匹配。
(3)效益性。效益性是银行公司信贷的最终目标。商业银行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银行贷款的最终目的也是盈利,争取优厚的利息收入。贷款利息是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也是银行开拓业务、改善服务和加强管理的内在动力。提高公司信贷效益的途径是开源节流,即在增加利息收入的同时减少信贷成本。在贷款规模一定时,贷款期限越长、贷款利率越高、贷款成本越低,贷款总收益也就越大。贷款“三性”原则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从对立方面看:贷款期限越短,风险就越小,安全性和流动性就越高,但利率相应就越低,因而收益性就较低;反之,贷款期限越长,安全性和流动性就越低,但利率就越高,收益率就越高。
从统一方面看:流动性和收益性必须以安全性为前提,没有贷款本息的及时足额收回,再高的流动性和收益性也是没有意义的;其次,安全性和收益性也是以流动性为前提的,没有足额的资产流动性,银行E1常经营就无法维系,信贷资金流转也就无从谈起;再次,作为企业的银行最终是为了盈利,信贷资金保持一定的流动性和安全性,也是为了取得一定的收益率。
此外,从动态的角度来看,贷款流动性较强,信贷资金周转速度就较快、安全性就较高,尽管每次资金周转收益率较低,但年度资金收益率也未必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