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风险分类方法
一、基本信贷分析
根据中国银监会颁布的《贷款风险分类指引》(银监发[2007]54号),商业银行对贷款风险进行分类主要应该考虑借款人的还款能力、贷款项目的盈利能力、借款人的还款记录、借款人的还款意愿、贷款担保方式、贷款偿还的法律责任和银行的信贷管理状况等方面的因素。
1.还款能力分析
还款能力分析是信贷分析和贷款风险分类的核心内容之一。借款人正常的营业收入是贷款主要的还款来源,而贷款担保只是次要的还款来源。影响借款人营业收入进而影响其还款能力的因素主要包括财务因素和非财务因素。
2.贷款项目的盈利能力
贷款项目的盈利能分析是贷款风险分类分析最为核心的环节。由于贷款项目的盈利是借款人最主要的还款来源,同时贷款项目的盈利能力高低又直接决定了借款人还款能力的大小,因而贷款项目正常经营所获得的资金(现金流量)是借款人偿还债务最有保障的来源。并且,按照贷款风险分类标准,在贷款项目的盈利能力出现异常的不利变化或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时,该笔贷款本身就应该归为关注类贷款。
衡量贷款项目盈利能力的财务指标包括财务净现值、财务内部收益率和动态投资回收期,它们都从不同角度反映了贷款项目的盈利能力。其中,财务净现值不能小于零,它实质上反映的是贷款项目在贷款期间内可以获得的、超过行业基准收益水平的、以现值表示的超额净收益;财务内部收益率不能低于行业基准收益水平,实质上反映的是贷款项目占用的尚未回收资金的盈利能力、贷款项目本身的盈利能力、贷款项目投资总体在整个计算期内的总体收益率和贷款项目所能负担的最高借款利率;动态投资回收期要小于贷款项目经济计算期,它实质上反映的是初始投资按照行业基准收益率进行增值时收回本利所需要的时问。从这三个指标来看,影响贷款项目盈利能力的主要因素包括贷款项目收益水平、贷款项目周期和其他非财务因素等。
(1)贷款项目收益水平。贷款项目的相对收益水平是决定贷款项目盈利能力的根本因素,其影响因素主要包括贷款利率水平、行业收益水平和贷款项目市场前景。
贷款利率水平:它是决定项目财务成本的主要因素之一,尤其是对于固定资产贷款更是如此。由于大多数借款人都是自负盈亏的企业法人,因而贷款利率水平的轻微变动也将引起借款人财务成本和利润水平的较大变化。
行业收益水平:是衡量贷款项目收益水平的标杆,如果贷款项目的收益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则表明盈利能力较强,还款能力较高;如果贷款项目收益水平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则表明贷款项目的盈利能力较弱,还款能力较低。
贷款项目市场前景:是决定其盈利能力的根本因素,如果贷款项目的市场前景非常看好、产品价格看涨,则表明项目的未来盈利能力较多;如果贷款项目的市场前景不太看好、产品价格看跌,则表明项目的未来盈利能力较差。因此,对于贷款项目市场前景的分析是整个贷款项目盈利能力分析和贷款风险分析的核心。
(2)贷款项目周期。贷款项目周期包括生产周期和资本周期两种:生产周期是指借款人用资金购买原材料、生产、销售到收回销售款的整个循环过程;资本周期是指借款人用资金进行固定资产的购置、使用和折旧的循环过程。
流动资金贷款大多与生产周期有关,贷款需求主要出自于原材料和辅助材料等的购买,还款来源主要是销售回款。固定资产贷款大多与资本周期有关,贷款需求主要出自于新的生产设备购置,还款来源主要是几个生产周期产生的利润。
因此,贷款项目周期必须与生产周期或资本周期相一致,否则不但会影响到贷款项目的盈利能力,而且更会影响到借款人到期的还款能力。
(3)其他非财务因素。影响贷款项目盈利能力的因素还很多,包括行业风险、经营水平、管理能力、自然和社会因素等。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都会影响借款人未来的现金流量和财务状况,进而影响到借款人的还款能力,而借款人的还款意愿和银行信贷管理又会对贷款偿还产生重大影响。
当然,也可以从借款人的行业成本结构、成长期、产品的经济周期及其代替性,行业的盈利性,经济技术环境等几个方面来分析借款人所处行业的基本状况和发展趋势,由此判断借款人的基本风险;还可以从借款人的经营规模、发展阶段、产品多元化、经营策略和市场份额等方面来分析判断借款人的总体特征,分析其产品情况和市场份额以及在采购、生产、销售环节等方面的风险因素,进而判断借款人的经营风险。此外,还可以从组织形式、企业文化特征、管理层素质、风险控制能力、经营管理作风等考察借款人的管理风险,并分析其经济纠纷和法律诉讼对贷款偿还的影响程度。
3.还款记录分析
还款记录是指记载借款人归还贷款行为的所有说明,它从某种程度上综合反映了借款人的道德水平、资本实力、经营水平、担保能力和信用水平等因素。
反映借款人的还款记录通常有两种途径:①借款人的贷款档案;②人民银行的信贷登记系统。
还款记录对于贷款风险分类具有极为特殊的作用。通过还款记录,银行能够很容易地了解到贷款本息是否在正常偿还,还是发生过严重拖欠可以很容易地了解到借款人是否经历了贷款重组、是否已经挂账停息、本息逾期的时间长短、应收未收利息累积额等相关信息。
如果借款人存在过不良的还款记录,就要进一步分析其深层次原因,区分是由于国家政策调整等因素还是由于借款人经营管理不善或挤占挪用贷款造成的。.
借款人的还款记录信息有助于银行从一开始就能判断该笔贷款的基本状况和分析信息,从而有助于银行更为科学地进行贷款风险分类,提高银行风险管理的可靠性。
4.还款意愿分析
贷款风险不仅在于借款人的还款能力,更取决于借款人本身的还款意愿。因此,还款意愿分析往往成为贷款风险分析的重要方面。
决定借款人还款意愿的因素,除了还款能力之外还包括贷款目的和信用评级等主要因素。
(1)贷款目的。贷款目的可以根据实际贷款用途与拟定贷款用途是否吻合来判断,这是判断借款人还款意愿的另一主要因素。
从借款人的角度来说,借款人申请书所列明的贷款用途,比如流动资金贷款或固定资产贷款等,在本质上反映了借款人无法从自身经营过程中获取所需要的资金,因而需要从银行等外部渠道借入资金。但是,如果在实际生产经营活动中擅自改变贷款用途,比如说将短期借款用于支付设备购置款项,就必然会出现短借长用从而加大还款周期的风险。借款人可能在借入短期资金的开始就没有真正想到过按期归还,这就直接产生了出于贷款目的的还款意愿风险。
从商业银行的角度来说,一旦借款人出现挪用贷款的情况,银行就不能及时、准确地了解贷款需求、贷款额度和贷款期限,因而也就不能合理地分析和预测借款人的还款来源、还款金额和期限安排。因此,银行也就无法预测借款人本身的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无法对贷款风险进行预测和分类。当然,根据贷款风险分类标准,被挪用的贷款本身就应该归为关注类。
(2)信用评级。信用评级的高低直接反映了借款人还款意愿的强弱,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贷款风险的高低。但是,信用评级只能作为贷款分类的参考因素之一,而不能用客户的信用评级代替对贷款风险分类,因为影响贷款风险分类的还有许多其他因素。
5.贷款担保分析
贷款担保作为最重要的第二还款来源,也是贷款风险分析的关键因素。
银行在设立贷款担保以后,就可以对贷款进行控制,一旦出现贷款到期无法偿还,就可以变卖抵(质)押物或取得保证人的承诺,从而可以依据抵(质)押权或保证权追索债权,以保证银行贷款资金的足够安全。
贷款担保必须注意以下两点:
(1)担保的有效性问题。首先,担保合同的主合同必须合法、有效,包括综合授信额度合同和单笔贷款合同。尤其是要注重其中的贷款生效条件和担保生效条件。其次,贷款担保合同必须具有法律效力,比如抵(质)押担保合同或保证担保合同必须合法,尤其是抵(质)押物必须是符合法律规定的,否则将会使得抵(质)押失效。只有担保合同合法,银行在处置抵(质)押物或追索保证责任时才能得到法律保护。再次,对抵(质)押物的处置或对保证责任的追索,必须在诉讼时效内。
(2)担保的充分性问题。贷款担保的充分性问题也涉及很多方面,比如抵(质)押物价值、变现问题和担保人的经济实力等,这些都是影响贷款风险分类的重要因素。
首先,抵(质)押物的价值评估需要特别注意,比如土地、建筑物、机器设备等抵押物的专业性很强,应该由专门的资产评估机构来进行价值评估,而且评估应该遵循法律程序。此外,银行风险管理部门还需要对资产评估机构的资质进行评估,并对这些评估结果进行重新估计,以鉴别其合理性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