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础信息体系
健全数据、信息采集和管理是非现场监管工作的良好基础。2007年,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开发的非现场监管信息系统正式投入运行。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制定了一套完整的非现场监管报表制度,对银行业金融机构数据报送和管理要求进行了明确,建立了报表指标解释说明机制,形成了统一规范的非现场监管数据内部共享和对外披露规范。银行业金融机构需要持续强化数据、信息系统建设,加强数据、信息报送管理,确保数据、信息的真实、准确、及时、完整。经营管理和风险信息来源包括但不限于:向银行业金融机构收集或通过参加会议、现场走访等方式获取的非现场监管报表、内部制度、文件报告等资料及其他信息;与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内部有关部门共享得到的信息;从其他政府部门、社会中介机构、媒体等第三方获得的信息。
(二)风险监测计量指标体系
在收集的数据基础上,监管者通过风险监测指标来准确计量风险,分析了解风险变化趋势。目前,非现场监管主要使用51个基础指标,涵盖了资本充足、准备金充足程度、杠杆情况、信用风险、盈利性、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等七个方面,对银行业金融机构风险状况可以有效计量和监测。
(三)风险评估判断体系
随着全球化、技术不断进步以及新的复杂产品的运用,银行业也在不断发生变化。监管者通过风险评估判断体系,以各种数据信息及指标为基础,支撑形成风险分析和判断的实施依据识别现有及可能发生的风险和问题。
(四)风险预警体系
通过有效的计量、分析工具,对收集掌握的有价值的信息进行分析,实现对风险的动态预警和对风险趋势的判断,在此基础上提出风险监管的行动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