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 >银行从业资格考试 > 知识库 > 初级《法律法规与综合能力》

零售信用风险和公司信用风险有什么不同特点?

来源:233网校 2025-02-19 00:31:55

零售信用风险和公司信用风险有什么不同特点?

零售信用风险涉及大量小额借款人,具有分散性、同质性较强的特点,风险评估相对依赖统计模型和信用评分。公司信用风险则针对企业客户,金额较大,风险评估需要综合考虑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管理、行业地位等多方面因素,更为复杂。

疑问:主权信用风险是什么,对银行有什么影响?

答案:主权信用风险是指一国政府未能履行其债务义务的风险。当发生主权信用风险时,可能导致该国金融市场动荡,银行持有的该国政府债券或对该国企业的贷款面临损失,同时也会影响银行在该国的业务开展和声誉。

疑问:如何判断一笔业务属于哪种信用风险类型?

答案:需要综合考虑业务的主体、交易背景、风险成因等因素。例如,如果是由于借款人自身经营不善导致无法还款,可能属于违约风险;如果是某一行业整体不景气导致该行业内企业信用状况恶化,则属于行业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管理 —— 信用风险的计量

疑问:常见的信用风险计量模型有哪些?

答案:常见的有 Credit Metrics 模型,它基于资产组合理论,通过计算信用资产的在险价值来衡量信用风险;KMV 模型,利用期权定价理论,根据企业的市场价值和资产负债结构来估计违约概率;Credit Risk + 模型,它是一种基于保险精算思想的信用风险计量模型。

疑问:信用风险计量中违约概率是如何确定的?

答案:可以通过历史数据统计分析,观察类似借款人的违约情况来估计违约概率;也可以利用信用评级机构的评级结果,根据不同评级对应的违约概率来确定;还可以采用模型计算,如 KMV 模型等。

疑问:信用风险计量结果的准确性受哪些因素影响?

答案:受数据质量影响,如果数据不准确、不完整,会导致计量结果偏差。模型的合理性也很关键,不同的模型有其适用范围和局限性。此外,市场环境的变化、宏观经济因素等也会影响计量结果的准确性。

疑问:信用风险计量和信用评级有什么关系?

答案:信用评级是对债务人信用状况的综合评价,为信用风险计量提供了重要的基础信息。信用风险计量则是在信用评级的基础上,进一步对信用风险进行量化分析,两者相互补充,共同为信用风险管理提供支持。

疑问:银行在选择信用风险计量方法时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答案:要考虑银行的业务规模和复杂程度,对于业务复杂、规模较大的银行,可能需要更高级的计量模型。数据的可得性也是重要因素,如果缺乏足够的数据,一些复杂模型可能无法应用。此外,还要考虑监管要求和成本效益等因素。

信用风险管理 —— 信用风险的管控手段

疑问:信用审批在信用风险管控中起到什么作用?

答案:信用审批是信用风险管控的重要环节,它可以在业务发生前对借款人的信用状况、还款能力等进行评估,决定是否给予授信以及授信的额度和条件,从而有效筛选出信用风险较低的客户,降低违约风险。

疑问:担保和抵押在信用风险管控中有什么区别?

答案:担保是指由第三方为借款人的债务提供保证,当借款人违约时,由担保人承担还款责任。抵押是指借款人将自己的财产作为抵押物,当违约发生时,银行有权处置抵押物以实现债权。担保更依赖第三方的信用和还款能力,而抵押则有具体的财产作为保障。

疑问:信用风险缓释工具主要有哪些?

答案:常见的有信用衍生工具,如信用违约互换、总收益互换等;还有合格的抵质押品,如房产、存单等;以及保证和信用保险等。这些工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信用风险。

疑问:贷后管理在信用风险管控中的重要性体现在哪里?

答案:贷后管理可以及时发现借款人的经营状况变化、还款能力变化等情况,以便银行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提前收回贷款、调整授信额度等。它还可以监督借款人按照合同约定使用贷款,防止资金挪用等风险,保障银行债权的安全。

疑问:如何进行信用风险的限额管理?

答案:首先要确定风险限额的类型,如单一客户限额、行业限额、区域限额等。然后根据银行的风险偏好、资本实力、业务发展战略等因素确定限额的具体数值。在业务开展过程中,要实时监控限额的使用情况,当接近或超过限额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

信用风险管理 —— 金融资产风险分类与风险资产处置 —— 风险分类

疑问:金融资产风险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答案:主要依据金融资产的信用风险状况,包括借款人的还款能力、还款意愿、担保情况、逾期情况等。同时,也要考虑宏观经济环境、行业发展趋势等因素对金融资产质量的影响。

疑问:正常类、关注类、次级类、可疑类和损失类资产是如何划分的?

答案:正常类资产是指借款人能够履行合同,没有足够理由怀疑贷款本息不能按时足额偿还。关注类资产是指尽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次级类资产是指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明显问题,完全依靠其正常营业收入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可能会造成一定损失。可疑类资产是指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肯定要造成较大损失。损失类资产是指在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或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后,本息仍然无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极少部分。

疑问:金融资产风险分类对银行有什么意义?

答案:有助于银行准确识别和评估信用风险,合理计提贷款损失准备,真实反映资产质量和经营状况。同时,也为监管部门的监管提供了重要依据,便于监管部门对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进行评估和监督。

疑问:风险分类结果会定期调整吗?

答案:会定期调整。银行通常会按照一定的周期(如季度或年度)对金融资产的风险状况进行重新评估和分类。如果在日常管理中发现资产风险状况发生明显变化,也会及时进行调整。

疑问:不同类型金融资产的风险分类方法有差异吗?

答案:有差异。例如,贷款的风险分类主要关注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等因素;而债券投资的风险分类除了考虑发行人的信用状况外,还会考虑债券的市场价格波动、利率风险等因素。

信用风险管理 —— 金融资产风险分类与风险资产处置 —— 金融资产风险的抵补

疑问:金融资产风险抵补的方式有哪些?

答案:主要方式包括计提贷款损失准备,这是银行按照一定的比例从利润中提取资金,用于弥补可能的贷款损失;还有冲减已核销的贷款,当已核销的贷款又收回时,可以用来抵补风险;另外,银行的资本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补金融资产风险。

疑问: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比例是如何确定的?

答案:一般根据金融资产的风险分类结果来确定。不同风险类别的资产计提比例不同,如正常类资产计提比例相对较低,损失类资产计提比例通常为 100%。同时,监管部门也会对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比例提出一定的要求。

疑问:金融资产风险抵补对银行的财务状况有什么影响?

答案:计提贷款损失准备会减少银行的当期利润,但可以增强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保证财务状况的稳健性。当实际发生风险损失时,用已计提的贷款损失准备进行抵补,可以避免对银行的资本造成过大冲击,维持银行的正常经营。

疑问:银行如何确保金融资产风险抵补的充足性?

答案:银行要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和监测体系,准确识别和评估金融资产的风险状况,合理确定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比例和金额。同时,要定期对风险抵补情况进行评估和调整,确保抵补措施能够覆盖可能的风险损失。

疑问:金融资产风险抵补和风险分散有什么关系?

答案:两者都是信用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风险分散是通过将资产分散到不同的客户、行业、地区等,降低单一风险对银行的影响。而金融资产风险抵补是在风险发生后,对损失进行弥补。风险分散可以减少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而风险抵补可以降低风险发生后的损失程度,两者相互配合,共同保障银行的稳健经营。

信用风险管理 —— 金融资产风险分类与风险资产处置 —— 不良金融资产的处置

疑问:常见的不良金融资产处置方式有哪些?

答案:常见方式包括现金清收,即通过依法催收等方式直接收回现金;重组,对借款人的债务进行重新安排,如调整还款期限、利率等;核销,将无法收回的不良资产从银行资产负债表中剔除;转让,将不良资产转让给资产管理公司等第三方;资产证券化,将不良资产打包成证券进行发行和交易。

疑问:不良金融资产处置的流程是怎样的?

答案:首先要对不良金融资产进行分类和评估,确定其价值和风险状况。然后根据资产的特点和市场情况选择合适的处置方式。在处置过程中,要进行尽职调查、制定处置方案、组织实施等环节。最后对处置结果进行评估和总结。

疑问:不良金融资产处置对银行有什么好处?

答案:可以减少银行的不良资产规模,改善资产质量,提高资本充足率。同时,通过处置不良资产可以回收资金,增加银行的现金流,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此外,还可以降低银行的信用风险,提升市场形象。

疑问:不良金融资产转让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答案:要注意转让价格的合理性,确保转让价格能够覆盖资产的成本和损失。要选择合适的受让方,受让方要有良好的信誉和处置能力。同时,要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确保转让过程合法合规。

疑问:资产证券化在不良金融资产处置中有什么优势?

答案:可以将不良资产转化为流动性较强的证券,提高资产的流动性。通过证券化可以将风险分散给众多投资者,降低银行的风险集中度。还可以利用市场机制对不良资产进行定价和评估,提高处置效率。

市场分析管理 —— 市场风险的分类

疑问:利率风险主要包括哪些类型?

答案:主要包括重新定价风险,即由于资产和负债的重新定价期限不同而导致的风险;收益率曲线风险,指收益率曲线形状变化所引起的风险;基准风险,是指不同金融工具之间基准利率调整幅度不同而产生的风险;期权性风险,与含有期权性质的金融工具相关的风险。

疑问:汇率风险有哪些表现形式?

答案:有交易风险,即由于外汇交易而产生的风险,如进出口企业在结算时因汇率波动而导致的损失;折算风险,是指企业在将外币资产和负债折算成本币时,因汇率变动而产生的账面损失;经济风险,是指汇率变动对企业未来现金流量和经济价值的影响。

疑问:股票价格风险和商品价格风险有什么不同?

答案:股票价格风险主要与股票市场的波动相关,受公司业绩、宏观经济政策、市场情绪等因素影响。商品价格风险则与商品市场的供求关系、国际政治经济形势、自然灾害等因素有关。股票价格风险更多地反映了企业的价值变化,而商品价格风险主要涉及实物商品的价格波动。

疑问:市场风险的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有什么区别?

答案:系统性风险是由宏观经济、政治等全局性因素引起的,影响整个市场,无法通过分散投资来消除,如利率变动、宏观经济衰退等。非系统性风险是由个别公司或行业的特定因素引起的,只影响特定的资产或行业,可以通过分散投资来降低,如公司的经营管理问题、行业竞争加剧等。

疑问:如何识别不同类型的市场风险?

答案:对于利率风险,可以通过分析资产和负债的期限结构、利率敏感性等因素来识别。汇率风险可以关注企业的外汇收支情况、外币资产负债状况等。股票价格风险和商品价格风险可以通过观察市场价格波动、相关行业的发展动态等进行识别。同时,也可以运用风险监测指标和模型来辅助识别市场风险。

市场分析管理 —— 市场风险的计量

疑问:VaR(风险价值)方法在市场风险计量中有什么作用?

答案:VaR 方法可以在一定的置信水平和持有期内,对市场风险可能造成的最大损失进行量化估计。它为银行和投资者提供了一个直观的风险度量指标,便于进行风险比较和管理决策。例如,银行可以根据 VaR 值来确定风险限额,控制市场风险暴露。

疑问:压力测试在市场风险计量中有什么意义?

答案:压力测试可以评估在极端市场情况下,如金融危机、重大政策变化等,银行的市场风险承受能力。它可以发现常规风险计量方法可能忽略的潜在风险,帮助银行制定应急预案,提高应对极端情况的能力。

疑问:市场风险计量模型的局限性有哪些

答案:首先,模型依赖历史数据,而历史数据未必能准确反映未来市场变化,若市场出现罕见事件或结构性转变,模型预测就会偏差较大。其次,模型假设条件严格,如正态分布假设,但市场实际情况常不满足这些假设,可能低估极端风险。再者,模型的参数估计存在误差,参数的微小变动可能导致结果差异很大。另外,模型无法涵盖所有风险因素,一些难以量化的因素如市场情绪、政治事件等可能被忽略。

疑问:不同类型的市场风险计量方法有何特点?

答案:灵敏度方法较为简单直观,通过衡量资产价值对市场因子变化的敏感性来计量风险,能快速了解风险暴露程度,但只能反映线性关系,对于复杂的非线性风险难以准确衡量。波动性方法基于资产价格的波动来度量风险,常用标准差等指标,能反映风险的总体水平,但不能区分正向和负向波动。VaR 方法综合考虑了风险的大小和发生概率,能给出在一定置信水平下的最大损失估计,但它没有考虑超过 VaR 值的极端损失情况。压力测试则侧重于评估极端情景下的风险,能发现潜在的重大风险,但情景设定主观性较强。

疑问:在市场风险计量中,如何选择合适的计量方法?

答案:要考虑银行的业务特点和复杂程度。对于业务简单、风险暴露单一的银行,简单的灵敏度方法或波动性方法可能就足够;而对于业务复杂、涉及多种金融工具和市场的银行,可能需要采用 VaR 方法或结合压力测试等综合方法。同时,要结合数据的可得性和质量,若缺乏足够的历史数据,一些依赖大量数据的模型可能无法准确应用。此外,还要考虑监管要求和成本效益,选择既能满足监管要求又能以合理成本实现的计量方法。

疑问:风险计量结果对银行的风险管理决策有什么影响?

答案:风险计量结果是银行制定风险管理策略的重要依据。如果计量结果显示某类市场风险较高,银行可能会采取减少风险暴露的措施,如调整资产组合、进行套期保值等。同时,风险计量结果也会影响银行的资本配置,对于风险较高的业务,银行会分配更多的资本来覆盖潜在损失。此外,它还能帮助银行评估风险管理措施的有效性,根据计量结果对风险管理策略进行调整和优化。

疑问:如何验证市场风险计量模型的准确性?

答案:可以采用返回检验,将模型预测的风险值与实际发生的损失进行对比,看模型预测的准确性。也可以进行情景分析,设定不同的市场情景,检验模型在各种情景下的表现。还可以与其他类似的模型或方法进行比较,评估模型的合理性。另外,通过对模型的参数稳定性进行检验,看参数是否会随着时间和市场情况的变化而大幅波动,以此来验证模型的准确性。

市场分析管理 —— 市场风险的管控手段

疑问:限额管理在市场风险管控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答案:限额管理通过设定各类风险限额,如交易限额、风险限额、止损限额等,对银行的市场风险暴露进行控制。交易限额可以限制银行的交易规模,防止过度交易带来的风险。风险限额则基于风险计量结果,规定银行在一定时期内所能承受的最大风险水平。止损限额能在市场不利变动导致损失达到一定程度时及时平仓,避免损失进一步扩大。通过限额管理,银行可以将市场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内。

疑问:套期保值在市场风险管控中有哪些应用方式?

答案:可以利用期货合约进行套期保值,如银行持有大量债券,担心利率上升导致债券价格下跌,就可以卖出利率期货合约进行套期保值。也可以使用期权合约,买入看跌期权可以在市场下跌时保护资产价值,买入看涨期权可以在市场上涨时获得潜在收益。还可以运用互换合约,如利率互换可以将浮动利率债务转换为固定利率债务,降低利率波动风险。

疑问:压力测试如何用于市场风险管控?

答案:压力测试可以帮助银行识别在极端市场情况下可能面临的重大风险。通过设定不同的极端情景,如市场崩溃、利率大幅波动等,评估银行的资产组合和业务在这些情景下的表现。根据压力测试结果,银行可以制定应急预案,如增加资本储备、调整资产结构等,以提高应对极端风险的能力。同时,压力测试结果也可以为监管部门提供信息,便于监管部门对银行的风险状况进行评估和监督。

疑问:市场风险监控在风险管控中有什么重要性?

答案:市场风险监控可以实时跟踪市场风险状况的变化,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隐患。通过对市场风险指标的监测,如 VaR 值、波动率等,银行可以了解风险暴露是否超出限额,以及风险的发展趋势。一旦发现风险异常变化,银行可以迅速采取措施进行调整,避免风险扩大。同时,市场风险监控还可以为风险管理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有助于银行优化风险管理策略。

疑问:银行如何协调不同市场风险管控手段的使用?

答案:银行需要根据自身的风险偏好、业务特点和市场环境等因素,综合运用各种管控手段。限额管理是基础,它为风险暴露设定了上限,确保银行的风险在可控范围内。套期保值可以针对特定的风险进行对冲,降低风险敞口。压力测试则用于评估极端情况下的风险承受能力,为风险管理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市场风险监控贯穿于整个过程,实时监测风险状况,为其他管控手段的调整提供依据。银行要在这些手段之间找到平衡,形成一个有效的风险管控体系。

相关阅读

添加银行学霸君或学习群

领取资料&加备考群

233网校官方认证

扫码加学霸君领资料

233网校官方认证

扫码进群学习

233网校官方认证

扫码加学霸君领资料

233网校官方认证

扫码进群学习

拒绝盲目备考,加学习群领资料共同进步!

银行从业书籍
互动交流
扫描二维码直接进入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