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财政政策是一国政府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调整财政收支规模和收支平衡的指导原则以及相应措施,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2.财政政策主要包括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
3.财政政策的作用:促进经济增长、优化经济结构和调节收入分配。
4.财政政策工具主要有税收、公共支出、政府投资和国债等。
①税收
税收作为一种政策工具,具有形式上的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特征,这些特征使税收调节具有权威性。
税收调节作用主要通过宏观税率和具体税率的确定、税种选择、税负分配(包括税负转嫁)以及税收优惠和税收惩罚等规定体现出来。
②公共支出
公共支出分为购买性支出(包括商品和劳务的购买,是一种政府的直接消费支出)、转移性支出(通过"财政收入→国库→财政支付"过程将货币收入从一方转移到另一方)。
③政府投资
财政用于资本项目的建设支出,最终将形成各种类型的固定资产。
④国债
国债最初的作用是弥补财政赤字;当前的作用是调节货币供求、协调财政与金融关系。
国债的作用主要通过国债规模、持有人结构、期限结构、国债利率等综合体现出来。
政府通过调整国债规模,选择购买对象,区分国债偿还期限,制定不同国债利率等来实现财政政策的目标。
学霸笔记:财政政策工具的类型及其作用是财政政策的常考内容,要注意区分和记忆。
近年来,在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我国坚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并根据形势发展变化,保持政策的灵活精准、合理适度,注重稳定和引导市场预期,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1.公开市场操作
我国根据流动性供求格局变化,主要采取以逆回购为主的公开市场操作。
针对国内外金融市场波动有所增大、调控环境更加复杂多变的情况,加强预调微调,灵活运用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SLO)及时熨平公开市场常规操作间歇期流动性短期波动。
2.常备借贷便利、中期借贷便利和定向中期借贷便利
常备借贷便利:一般期限在1-3个月,其利率水平根据货币政策调控、引导市场利率的需要等综合确定,通常以抵押方式发放,合格抵押品包括高信用评级的债券类资产及优质信贷资产等。
中期借贷便利:是中央银行提供中期基础货币的货币政策工具,可通过招标方式开展,发放方式为质押方式,需提供国债、央行票据、政策性金融债、高等级信用债等优质债券作为合格质押品。
定向中期借贷便利:能够为银行提供较为稳定的长期资金来源,增强对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的信贷供给能力,降低融资成本,还有利于改善商业银行和金融市场的流动性结构,保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
3.存款准备金率
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扩张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
4.再贷款、再贴现和抵押补充贷款
再贷款:中央银行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而对金融机构发放的贷款,是一种带有较强计划性的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具有行政性和被动性。
再贴现:中央银行通过买进商业银行持有的已贴现但尚未到期的商业汇票,向商业银行提供融资支持的行为。
抵押补充贷款:中央银行以抵押方式向商业银行发放的贷款。
5.利率市场化
随着利率市场化的加快推进,金融机构自主定价能力有所提升,金融市场基准利率体系不断完善,央行利率调控能力逐步增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
6.汇率形成机制市场化
2015年11月30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执行董事会决定将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人民币加入SDR货币篮子顺应了国际货币体系发展的内在要求。
7.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①存款准备金率的传导机制:当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时,商业银行需要上缴中央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增加,可直接运用的超额准备金减少,商业银行的可用资金减少,在其他情况不变的条件下,商业银行贷款或投资下降,从而收紧信用,引起存款的数量收缩,导致货币供应量减少。
②基准利率的传导机制:中央银行提高再贷款或再贴现利率,会提高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融资的成本,降低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的借款意愿,减少向中央银行的借款或贴现。如果准备金不足,商业银行只能收缩对客户的贷款和投资规模,进而缩减货币供应量。
学霸笔记: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和再贴现是货币政策的重要内容,在考试中出现的概率比较高。
温馨提示:文章由作者233网校-qyl独立创作完成,未经著作权人同意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