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实施三大战略 激发内生动能
服务实体稳健经营 巩固发展优势
2018年财务数据摘要(人民币):
集团资产总额23.22万亿元,较上年增长4.96%。
净利润2,556.26亿元,增长4.93%;归属于本行股东净利润2,546.55亿元,增长5.11%;利息净收入4,862.78亿元,增长7.48%;净利息收益率(NIM)2.31%,同比上升10个基点。
平均资产回报率和平均股东权益回报率分别为1.13%和14.04%。
资本充足率17.19%,不良贷款率1.46%,减值准备对不良贷款比率208.37%。
基于良好的业绩,董事会建议派发末期现金股息每股0.306元(含税)。
2019年3月27日,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SH:601939;HK:939)(以下简称“建设银行”)公布了2018年度经营业绩。公告显示,截至2018年末,集团资产总额23.22万亿元,增幅4.96%,其中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13.78万亿元,增幅6.82%;负债总额21.23万亿元,增幅4.44%,其中吸收存款余额17.11万亿元,增幅4.55%。
利润增长态势良好,核心指标保持稳健协调。实现净利润2,556.26亿元,较上年增长4.93%,同比提升0.1个百分点;利息净收入增长7.48%;净利息收益率2.31%,同比上升10个基点;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增长4.45%;平均资产回报率1.13%,平均股东权益回报率14.04%;成本对收入比率26.61%,资本充足率17.19%。
2018年,建设银行持续秉持大行使命情怀和责任担当,与时代同进步,与国家共发展,与百业共繁荣,汇聚全员的智慧、释放科技的力量,聚焦服务实体经济,全面实施住房租赁、普惠金融和金融科技“三大战略”,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风险内控管理,推动全行业务高质量发展,获得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大战略成效显现 创新发展释放新动能
2018年,建设银行全面实施住房租赁、普惠金融和金融科技“三大战略”,聚焦社会民生痛点难点,以金融的力量赋能社会,在助力经济社会发展中实现业务新的发展。
纵深推进住房租赁战略,以金融手段激活住房要素市场,稳定租赁关系,平抑租赁价格,推进住房租赁市场建设。成立首家银行系住房服务公司——建信住房服务有限责任公司;搭建阳光住房租赁服务平台,累计上线房源及注册用户数均超千万;打造“建融家园”长租社区,探索存房业务新模式;住房租赁生态圈初步构建,场景化服务功能和平台专业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基本形成覆盖全国的租赁服务网络。
全面启动普惠金融战略,融合现代科技,探索出以“批量化获客、精准化画像、自动化审批、智能化风控、综合化服务”为特色的普惠金融新模式,普惠贷款余额及增速领先同业;推广网络供应链等在线融资新模式,以“双大”延伸拓展“双小”,出台26项精准措施定向扶持民营经济和小微企业;打造“小微快贷”系列产品和平台化经营模式,累计投放贷款超过7,100亿元,惠及小微企业55万户;探索农村金融深化新路径,推出垦区“农户快贷”等助农新模式,依托“善融商务”打造电商扶贫新渠道,推出“民工惠”等专属服务新平台;构建“惠懂你”一站式服务平台,使普惠金融服务触手可及,发挥大行引领作用。2018年末,该行普惠金融贷款余额6,310.17亿元,较上年增加2,125.15亿元,增幅50.78%,余额和新增均居行业首位。
着力实施金融科技战略,启动新一轮金融科技“TOP+”战略,成立建信金融科技公司,整合形成七大核心事业群;运用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为产品创新、客户服务和风险管理赋能,将新一代核心系统延伸覆盖到海外机构和子公司,实现集团信息科技能力整体跃升;构建公有云服务、智慧政务服务等17个平台,为客户、同业和政府部门提供定制化技术支持服务;探索市场化的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与专业机构合作建立开放式平台,形成聚合前沿科技、金融场景、创新商业模式的“生态朋友圈”,全方位提升对现代科技的吸收、转化和实践能力。
服务实体精准有效 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建设银行始终把服务实体经济摆在经营工作的首位,密切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项目,主动服务“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及自贸区建设,投放雄安新区建设项目首笔商业银行贷款;创新推出“善行城建”金融服务品牌,大力支持智慧城市、生态环保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2018年末,该行基础设施行业领域贷款余额3.46万亿元,增幅3.04%,保持同业领先优势。
深入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稳步推进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累计签约金额7,233亿元,落地金额1,534亿元,签约及落地规模领先同业;积极跟进经济转型升级,主动调整信贷结构,重检信贷政策;贯彻落实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国家战略,绿色信贷余额达1.04万亿元;与国家发改委共同发起设立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基金;战略新兴产业贷款余额近4,000亿元,产能过剩行业信贷余额持续下降,成功完成首笔绿色和可持续发展债券发行;运用债券、基金、并购、资产证券化、投贷联动等多元化投融资手段,扶持新技术、新组织形式、新产业集群发展壮大。
满足居民消费升级需求,加快打造建行新零售业务。贴合消费场景拓展“快贷”等便捷易用金融产品,“快贷”电子渠道个人自助贷款余额1,899.34亿元;打造“龙支付”企业级数字支付品牌,累计客户数8,502万户,全年累计交易量3.16亿笔;以“财富管理+生态系统”智慧赋能的全新模式,面向大众推出个人财富管理与服务平台“建行龙财富”;不断优化信用卡业务经营结构,开拓细分市场,拓展惠民服务应用,截至2018年末,信用卡累计发卡12,140万张,全年实现消费交易额29,927.36亿元,客户总量、贷款余额和资产质量等核心指标继续保持同业领先;个人手机银行用户数突破3亿,微信银行关注用户数达8,900万户,智能“小微”每日解答微信“粉丝”问题超100万次。
稳健发展厚植根基 全面提升风险防范能力
建设银行借助“新一代”系统和大数据,不断深化对新形势下金融风险迁徙演化规律的认知,以全面主动管理的理念搭建现代银行风控体系;建成企业级、数字化的全面风险监控预警平台,成立国内首家风险计量中心,丰富和发展风险管理技术体系和“工具箱”,以现代科技全方位提升风控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推进贷后专业化和押品集约化管理,提升风险处置效能。2018年末,该行不良贷款余额2,008.81亿元;不良贷款率1.46%,较上年下降0.03个百分点;减值准备对不良贷款比率208.37%,较上年提升37.29个百分点。
建设银行加强市场风险防范和直营业务管理,稳妥应对汇市、债市、股市的波动,规避风险交叉传染。坚持稳健审慎流动性风险管理原则,前瞻性预判内外部资金形势和资金形态变化,在确保支付结算安全的同时发挥了大行市场稳定器作用。强化违规损失统计和岗位管理,推动专业技术工具应用,提升操作风险管理效能。持续完善声誉风险管理体系和机制。着力强化合规管理的主体责任和岗位责任。严格落实反洗钱、反恐怖融资、反逃税等相关监管要求,建立立体式管理机制。审计作用和能力持续增强,形成强有力的第三道防线。
开放共享回馈社会 全面承担大行社会责任
建设银行秉持开放共享全新理念,在全行营业网点建设1.43万个“劳动者港湾”向社会开放,共享自身资源,真诚为快递小哥、环卫工人、出租车司机等劳动者歇脚停靠提供便利场所和贴心服务,累计服务约3,000万人次。开放共建建行大学,整合各类培训资源,联合境内外知名高校,发起“新金融人才产教融合联盟”,搭建教育培训开放平台。实施“金智惠民”工程,面向社会大众传播现代金融理念,以产教研用相融合的创新实践,探索新时代金融职业教育的善建之道。
建设银行扎实开展三农和扶贫金融工作,助力乡村振兴,2018年产业精准扶贫贷款余额630.40亿元,增幅超过30%;加强金融科技与三农服务的深度融合,创新“区块链金融精准扶贫平台”,搭建“金融扶贫撮合平台”,依托“善融商务”平台大力开展消费电商扶贫,截至2018年末,善融商务累计入驻扶贫商户3,878户,全年实现扶贫交易额100.07亿元。
通过“带上员工做公益、带着客户做公益、带动机构做公益、融合业务做公益”,履行国有大行社会责任,2018年公益捐赠总额8,941万元,着重实施了建行希望小学、高中生成长计划、母亲健康快车、英模母亲等多个长期公益项目。2018年,建设银行综合实力、经营能力和服务水平持续受到客户和市场广泛认可,同时获得英国《银行家》、香港《亚洲货币》杂志“2018年中国最佳银行”称号,连续4年独家荣获《亚洲银行家》“中国最佳大型零售银行”称号,并在中国银行业协会2018年“陀螺”评价中综合排名全国性商业银行第一。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国内外经济形势纷繁复杂,机遇与挑战并存。建设银行人将继续坚定信心、砥砺前行,以“服务大众安居乐业,建设现代美好生活”为奋斗目标,用我们的耐心和坚忍不拔,用金融这把“最温柔的手术刀”纾解经济社会“痛点”,进一步增强服务国家建设能力、防范金融风险能力、参与国际竞争能力,为股东创造更大价值和回报,为社会承担更多责任和担当,为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