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化石油气
液化石油气由丙烷、丙烯、丁烷及丁烯等烃类物质组成,极易燃烧,呈无色气体或黄棕色液体,微溶于水,因加入硫化物等物质而有异味。液化石油气由液相转化为气相时,体积扩大为原来的250-300倍,与空气会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极限为1.5-9.5%。
1、危险特性
液化石油气气化产生的蒸气比重大,易积聚在低洼处或沿地面扩散,遇着火源有燃烧爆炸危险;高浓度时吸入头晕、乏力、恶心、呕吐,呼吸困难,并有四肢麻木及手套袜筒形的感觉障碍,可能会引起窒息、昏迷;直接接触液化石油气泄漏处会造成严重冻伤。
2、防护要求
在处置时应佩戴空气呼吸器,穿着防静电服装、隔绝式防化服和无钉鞋。直接接触液化气体时,还应注意采取防寒措施,以防止冻伤。火场中要穿着隔热服,佩戴空气呼吸器或防毒面具,必要时应全身浇湿。
3、处置措施
(1)掌握现场情况
接到报警后,应先问清现场基本情况,如风向、泄漏部位、泄漏面积、以及是否发生爆炸等,到现场后通过知情者进一步了解情况,基本掌握泄漏罐容量、实际贮量等情况。
(2)划定初步警戒区域
利用可燃气体检测仪,测定液化石油气浓度,尽快划分危险区域,设立警戒线,实施交通管制。如果没有检测的仪器设备,决不能依据事故现场可见的“白雾”作为蒸气云边界来划分警戒区,实际的危险区域要大得多,因此要尽可能大一些保证安全。而且在划分时要充分考虑当时的风向风力以及可能持续泄漏的液化气量。
警戒区划定后,要切断警戒区内所有电源,熄灭明火;使高热设备停止工作,并采取降温措施;车辆熄火,关闭警戒区内所有工作人员的手机等通讯线路。
(3)救助受害人员
在消防队未到达前,应尽可能地对危险区域内的人员进行有组织地疏散到安全地带(上风或侧上风方向)。对失踪人员要有针对性地查找、施救,然后再全面搜寻危险区,确保将所有人员转至安全地带;对中毒及受伤人员要及时进行现场急救后再送往医院救治。
现场急救:
应迅速将伤员脱离现场,解衣宽带,保暖,做人工呼吸。(有条件的应吸氧,使用脑细胞代谢剂。如细胞色素C、APT、辅酶A和维生素C、B1B6、B12;等静滴。有呼吸衰竭者可用呼吸兴奋剂如可拉明、洛贝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