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安全技术实务的教材体系是由五篇50章构成,考点主要集中在第二篇(通用建筑防火)和第三篇(建筑消防设施),其余章节分值占比较小。未来消防安全技术实务的考题重点仍然在教材的第二篇和第三篇,涉及的四大规范也是复习的重点,在重点确定的情况下常规考点已经不能满足人员筛选的需要,因此命题组的出题方式肯定会更加灵活、更加趋向实际应用,细节决定成败,节点数字和表格注释都是必须要加以重视的地方,教材与规范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应考攻略:本科目的最大特点是数据繁杂,体系庞大,记忆量大,对整个科目要进行多次的学习。在掌握了基本的原理后,做好笔记和总结,整理好知识点的逻辑关系,大量记忆背诵的前提下,结合习题的练习,才能真正掌握本门科目的考点难点。
章节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2020 | 2021 |
第一篇 消防基础知识 | 3 | 5 | 5 | 4 | 4 | 3 | 2 |
第二篇 通用建筑防火 | 35 | 36 | 36 | 37 | 24 | 43 | 41 |
第三篇 建筑消防设施 | 56 | 54 | 54 | 59 | 61 | 65 | 66 |
第四篇 特殊建筑、场所防火 | 20 | 20 | 19 | 19 | 29 | 8 | 11 |
第五篇 消防安全评估 | 6 | 5 | 6 | 1 | 2 | 1 | 0 |
合计分数 | 120 | 120 | 120 | 120 | 120 | 120 | 120 |
2022年技术实务教材新增/变化考点
第一篇 消防基础知识
第一章 燃烧
变更知识点一、燃烧的本质与条件
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烟气的现象。从化学反应的角度看,燃烧是一种特殊的氧化还原反应。
多数可燃物质的燃烧是在气体状态下进行的,而有的固体物质燃烧时不能成为气态,只发生氧气与固体表面的氧化还原反应。这种发生在固体表面的燃烧称为无焰燃烧,如木炭、焦炭、高熔点的金属等。发生在气体状态下的燃烧称为有焰燃烧,气体、液体只会发生有焰燃烧,容易热解、升华或熔化蒸发的固体主要为有焰燃烧。
新增考点一、热分解温度
1.热分解温度的定义:热分解温度是可燃固体受热发生分解的初始温度。
2.几种可燃固体的热分解温度与燃点
热分解温度是评定受热能分解的固体火灾危险性的主要参数之一。可燃固体在热分解温度以上,开始分解并产生可燃气体,固体才能够发生分解后的有焰燃烧,可燃固体的热分解温度越低,燃点也越低,火灾危险性越大。表1-1- 4列出了几种可燃固体的热分解温度与燃点。
新增考点二、氧指数
1.氧指数的定义所谓氧指数(OI) ,是在规定条件下,刚好维持物质燃烧时的混合气体中最低氧含量的体积百分数。
2.常见可燃物的氧指数
氧指数越小的物质,燃烧时对氧气的需求量越小,或者说在空气中燃烧更容易,因而火灾危险性越大。
新增考点三、爆炸温度极限
1.爆炸温度极限的定义
当液面上方空间的饱和蒸气与空气的混合气体中,可燃液体蒸气浓度达到爆炸浓度极限时,混合气体遇火源就会发生爆炸。液体蒸气爆炸浓度上、下限所对应的液体温度称为可燃被体的爆炸温度上、下限,分别用t上、t下表示。
爆炸温度极限的意义
(1)凡爆炸温度下限t下小于最高室温的可燃液体,其蒸气与空气混合物遇火源均能发生爆炸。
(2)凡爆炸温度下限t下大于最高室温的可燃液体,其蒸气与空气混合物遇火源均不能发生爆炸。
(3)凡爆炸温度上限t上小于最低室温的可燃液体,其饱和蒸气与空气的混合物遇火源不发生爆炸,其非饱和蒸气与空气的混合物遇火源有可能发生爆炸。
变更知识点二、沸溢
石油产品是由不同组分混合而形式的可燃液体,它们都具有很宽的沸点范围,其燃烧特性与其他均一组分的液体不同。特别是对于原油、重油等沸点范围下限超过100℃的黏稠液体,经过长时间的燃烧有可能发生沸溢。所谓沸溢,是指具有热波特性的油品经一定时间燃烧后,油品中的乳化水、自由水或储罐的水垫层在热波的作用下发生沸腾汽化,形成大量的含有蒸气的油泡,由容器中溢流出来的现象。
石油产品燃烧时产生沸溢的条件是:
①油罐底部有自由水(水垫层)或油中含有乳化水;
②油品中含有沸点范围很宽的组分,而且大部分组分的沸点超过水的沸点;
③油品有足够的黏度,能够形成稳定而黏稠的油-水蒸气泡沫。
通常见到的油品中,原油、重油、渣油均能满足以上三个条件,它们在长时间燃烧后,往往发生沸溢。
第二章 火灾
新增考点一、建筑火灾的蔓延途径
(一)火灾的水平蔓延
在建筑的着火房间内,主要因火焰直接接触、延烧或热辐射作用等导致火灾在水平方向蔓延。下列情况是导致建筑火灾在水平方向蔓延的常见情形:
(1)建筑内水平方向未设置防火分区或防火分隔。
(2)防火分隔方式不当,导致其不能发挥阻火作用。
(3)防火墙或防火隔墙上的开口处理不完善。
(4)采用可燃构件与装饰材料。
(二)火灾的竖向蔓延
延烧和烟囱效应是造成火灾竖向蔓延的主要原因。
建筑内部的楼梯间、电梯井、管道井、电缆井、垃圾井、排气道、中庭等竖向通道和空间,往往贯穿建筑的多个楼层或整个建筑,如果没有进行合理、完善的防火分隔或封堵,一旦发生火灾,会产生较强烈的烟囱效应,导致火灾和烟气在竖向迅速蔓延。防止火灾在建筑内部竖向蔓延主要是对竖向贯穿多个楼层的井道或开口进行防火封堵和分隔、设置防火门、防火卷帘等。
(三)其他蔓延途径
通风和空气调节系统的风管是建筑内部火灾及其烟气发生蔓延的常见途径之一。风管自身起火会使火势向相互连通的空间(房间、吊顶内部、机房等)蔓延。起火房间的火灾和烟气还会通过风管蔓延到建筑物内的其他空间。建筑空调系统未按规定设置防火阀、风管或风管的绝热材料未按要求采用不燃材料等,都容易造成火灾蔓延。
复习建议:上述新增点不是重要考点,但是新增内容可以稍微了解,有印象即可,一个单选的可能性较大。
第三章 爆炸
变更知识点一、爆炸极限
可燃气与空气组成的混合气体遇火源能否发生爆炸,与混合气体中的可燃气浓度有关。可燃气与空气组成的混合气体遇火源能发生爆炸的浓度范围称为爆炸极限,通常用体积分数(%)表示。
爆炸极限是评价可燃气体、液体蒸气、粉尘等物质火灾危险性的主要参数之一。一般来说,爆炸极限范围越大或爆炸下限越低,就越容易形成爆炸混合物,可燃物的火灾爆炸危险性就越大。
变更知识点二、粉尘爆炸的特点
与气体爆炸相比,粉尘爆炸具有以下特点:
(1)粉尘爆炸比气体爆炸需要的点火能大、引爆时间长。这是因为粉尘爆炸的过程比气体爆炸复杂得多,粉尘粒子比气体分子大得多,粉尘爆炸涉及分解、蒸发等一系列物理和化学过程,从而使粉尘爆炸需要较大的点火能和较长的感应期,粉尘爆炸的着火感应期可达数十秒。
(2)燃烧速度和爆炸压力比气体爆炸小,然而燃烧时间长,产生的能量大,可以达到气体爆炸能量的几倍,温度可上升到2 000 ~3000℃,因此其破坏力也大。
(3)粉尘初始爆炸产生的气浪会使粉尘扬起,在新的空间内形成爆炸浓度而产生二次爆炸、三次爆炸,因此破坏更大。
(4)粉尘爆炸容易引起不完全燃烧,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等不完全燃烧产物,有人员中毒的危险。
复习建议:新增和变更的要掌握。
温馨提示:文章由作者233网校-lm独立创作完成,未经著作权人同意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