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内容为刘谛老师版2019年一级消防工程师《消防安全技术实务》精讲班培训课程-消防基础知识-火灾(一),配试题练习,含消防安全技术实务课程视频、培训课件讲义,包括火灾的定义、分类与危害,建筑火灾发展及蔓延的机理等,免费试听刘谛老师精讲班课程>>
第一篇 消防基础知识
第3讲 火灾(一)
第二章火灾
第一节 火灾的定义、分类与危害
火灾是灾害的一种。导致火灾的发生既有自然因素,又有许多人为因素。掌握火灾的定义、分类及其危害特性,是了解火灾规律和研究如何防范火灾的基础。
一、火灾的定义
根据《消防词汇第1部分:通用术语》 (GB/T 5907.1-2014),火灾是指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
二、火灾的分类
(一)按照燃烧对象的性质分类
按照《火灾分类》(HG/T4968-2008) 的规定,火灾分为A、B、C、D、E、F六类。
A类火灾:固体物质火灾。这种物质通常具有 有机物性质,一般在燃烧时能产生灼热的余烬。例如,木材、棉、毛、麻、纸张等火灾。
B类火灾:液体或可熔化固体物质火灾。例 如,汽油、煤油、原油、甲醇、乙醇、沥青、 石蜡等火灾。
C类火灾:气体火灾。例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乙烷、氢气、乙炔等火灾。
D类火灾:金属火灾。例如,钾、钠、镁、铁、钛、锆、锂等火灾。
E类火灾:带电火灾。物体带电燃烧的火灾。例如,变压器等设备的电气火灾等。
F类火灾:烹饪器具内的烹饪物(如动物油脂或植物油脂)火灾。
(二)按照火灾事故所造成的灾害损失程度分类
依据国务院 2007 年4月9日颁布的《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 493 号)规定的生产安全事故等级标准,消防机构将火灾相应地分为特别重大火灾、重大火灾、 较大火灾和一般火灾四个等级。
(1)特别重大火灾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
(2)重大火灾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
(3)较大火灾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
(4)一般火灾是指选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
上面所称的"以上"包括本数以下"不包括本数。
第三节 建筑火灾发展及蔓延的机理
一、建筑火灾蔓延的传热基础
热量传递有三种基本方式,即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建筑火灾中,燃烧物质所放出的 热能通常是以上述三种方 式来传播,并影响火势蔓延和扩大的。热传播的形式与起火点、建筑材料、物质的燃烧性能和可燃物的数量等因素有关。火场上,可以用热通量,即单位时间通过单位面积的热量大小,来衡量热能传递的强度。依据热传递方式的不同,热通量分为传导热通量、对流热通量和辐射热通量
(一)热传导
热传导又称导热,属于接触传热,是连续介质就地传递热量而又没有各部分之间相对的宏 观位移的一种传热方式。从微观角度讲,之所以发生导热现象,是由于微观粒子(分子、原子 或它们的组成部分)的碰撞、转动和振动等热运动而引起能量从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在固体内部,只能依靠导热的方式传热;在流体中,尽管也有导热现象发生,但通常被对流运动所掩盖。不同物质的导热能力各异,通常用热导率(即单位温度梯度时的热通量)表示物质的导热能力。同种物质的热导率也会因材料的结构、密度、湿度、温度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二)热对流
热对流又称对流,是指流体各部分之间发生相对位移,冷热流体相互掺混引起热量传递的方式。热对流中热量的传递与流体流动有密切的关系。当然,由于流体中存在温度差,所以也必然存在导热现象,但导热在整个传热中处于次要地位。工程上常把具有相对位移的流体与所 接触的固体表面之间的热传递过程称为对流换热
一般来说,建筑发生火灾过程中,通风孔洞面积越大,热对流的速度越快;通风孔洞所处位置越高,对流速度越快。热对流对初期火灾的发展起重要作用。
(三)热辐射
辐射是物体通过电磁波来传递能量的方式。热辐射是因热的原因而发出辐射能的现象。辐射换热是物体间以辐射的方式进行的热量传递。与导热和对流不同的是,热辐射在传递能量时 不需要互相接触即可进行,所以它是一种非接触传递能量的方式,即使是太空,热辐射也能照 常进行。最典型的例子是太阳向地球表面传递热量的过程。
火场上的火焰、烟雾都能辐射热能,辐射热能的强弱取决于燃烧物质的热值和火焰温度。 物质热值越大,火焰温度越高,热辐射也越强。辐射热作用于附近的物体上,能否引起可燃物 质着火,要看热源的温度、距离和角度。
233网校声明:本内容来自233网校一级消防工程师刘谛老师《消防安全技术实务》课程讲义,版权归233网校,禁止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