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闪点、燃点、自燃点的概念
1.闪点的定义
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液体挥发的蒸气与空气形成的混合物,’遇火源能够闪燃的液体最低温度(采用闭杯法测定),称为闪点。
2.闪点的意义
闪点是可燃性液体性质的主要标志之一,是衡量液体火灾危险性大小的重要参数。闪点越低,火灾危险性越大,反之则越小。闪点与可燃性液体的饱和蒸气压有关,饱和蒸气压越高,闪点越低。当液体的温度高于其闪点时,液体随时有可能被火源引燃或发生自燃,若液体的温度低于闪点,则液体是不会发生闪燃的,更不会发生着火。可燃性液体的闪点越低,其火灾危险性也越大。例如,汽油的闪点为一50℃,煤油的闪点为38~74℃,显然汽油的火
灾危险性就比煤油大。常见的几种易燃或可燃液体的闪点如下表所示。
名称 | 闪点(℃) | 名称 | 闪点(℃) |
汽油 | 一50 | 二硫化碳 | 一30 |
煤油 | 38~74 | 甲醇 | 11 |
酒精 | 12 | 丙酮 | 一18 |
苯 | 一14 | 乙醛 | 一38 |
乙醚 | 一45 | 松节油 | 35 |
3.燃点的定义
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应用外部热源使物质表面起火并持续燃烧一定时间所需的最低温度,称为燃点。
4.常见可燃物的燃点
可燃物的温度没有达到燃点时是不会着火的,物质的燃点越低,越易着火。某些常见可
燃物的燃点如下表所示。
物质名称 | 燃点(℃) | 物质名称 | 燃点(℃) |
蜡烛 | 190 | 棉花 | 210—255 |
松香 | 216 | 布匹 | 200 |
橡胶 | 120 | 木材 | 250,300 |
纸张 | 130~230 | 豆油 | 220 |
5.自燃点的定义
在规定的条件下,可燃物质产生自燃的最低温度,称为自燃点。在这一温度时,物质与空气(氧)接触,不需要明火的作用,就能发生燃烧。
6.常见可燃物的自燃点
自燃点是衡量可燃物质受热升温导致自燃危险的依据。可燃物的自燃点越低,发生自燃
的危险I生就越大。某些常见可燃物在空气中的自燃点如表下表所示。
物质名称 | 自燃点(℃) | 物质名称 | 自燃点(℃) |
氢气 | 400 | 丁烷 | 405 |
一氧化碳 | 610 | 乙醚 | 160 |
硫化氢 | 260 | 汽油 | 530~685 |
乙炔 | 305 | 乙醇 | 423 |
知识点试题
汽油闪点低,易挥发,流动性好,存有汽油的储罐受热不会出现( )现象。(2016年考试真题)
A.蒸汽燃烧及爆炸
B.容器爆炸
C.泄漏产生流淌火
D.沸溢和喷溅
【答案】D
【解析】储罐受热后,易造成汽油泄漏,汽油闪点低、易挥发,故泄露造成的汽油挥发成油雾,空气中含量为74~123g/m3时遇火爆炸,进而引发容器爆炸,汽油流动性好,容器爆炸后会导致泄漏产生流淌火。汽油不溶于水,不会产生沸溢和喷溅的现象。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