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
1.【精析】A。本题考查的是地下车站的防火分区。当地下多线换乘车站共用一个站厅公共区时,站厅公共区的建筑面积不应超过5000m2。故本题答案为A。
2.【精析】D。本题考查的是设备管理区的防火分区。设备管理区的防火分区位于建筑高度小于等于24m的建筑内时,其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不应大于2500m2;位于建筑高度大于24m的建筑内时,其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不应大于1500m2。故本题答案为D。
3.【精析】A。本题考查的是防火分区间分隔。地铁车站面积大都在5000~6000m2,一旦发生火灾,如无严格的防火分隔设施势必蔓延成大面积火灾,因此应采用防火墙、防火卷帘加水幕或复合防火卷帘等防火分隔物划分防火分区。两个防火分区之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00h的防火墙和甲级防火门分隔。在防火墙设有观察窗时,应采用C类甲级防火玻璃。站台与站台之间设纵向防火墙分隔,并把防火墙在站台有效长度各端延伸10mm。故本题答案应为A。
4.【精析】D。本题考查的是防烟分隔的措施。相邻防烟分区之间应设置挡烟垂壁。挡烟垂壁应符合下列规定:
1)从顶棚下凸出不应小于500mm,镂空吊顶应伸至结构板面。
2)顶板下凸出不小于500mm的结构梁,可作为挡烟垂壁。
3)挡烟垂壁下缘至楼地面、踏步面的垂直距离不应小于2.3m。
4)活动挡烟垂壁应能在火灾时与火灾探测器联动,并自动下垂至设计位置。
5)车站公共区吊顶与其他场所相连通部位的顶棚或吊顶面高差大于500mm时,该部位可不设置挡烟垂壁。
二、简答题
1.1)公共区单向通行人行楼梯宽度不应小于1.8m,双向通行不应小于2.4m。
2)设备、管理区房间单面布置时,疏散通道宽度不应小于1.2m;双面布置时,不应小于1.5m。
3)区间通向站台的人行楼梯宽度,不应小于1.1m。
4)区间风井内的疏散楼梯及消防专用通道的宽度,不应小于1.2m。
5)乘客出人口通道的疏散路线应各自独立,不得重叠,也不得设置尽端式袋形走道、门槛和有碍疏散的物体。当两出人口汇集合用同一个疏散通道出地面时,应视为一个安全疏散口。
2.1)地下或封闭车站的站厅公共区、站台公共区。
2)连续长度大于60m的地下通道和出入口通道,设备管理用房门至安全出口距离大于20m的内走道。
3)同一个防火分区内的地下车站设备及管理用房的使用面积超过200m2,或面积超过50m2经常有人停留的单个房间。
4)连续长度大于300m的地下区间和全封闭车道;连续长度大于60m,但小于等于300m的全封闭载客车行区间。
3.对于空间有限的地下区间,只能采用纵向通风的防排烟模式来保证疏散路径处于新风区。当列车火灾部位明确后可分以下几种情况:
(1)列车头节火灾
此工况人员疏散及防排烟的运作模式为:
1)当火灾位于列车头节时,为保证大多数乘客的安全,列车尾节端门打开(自动落下梯),乘客鱼贯而人到达轨道面层,向列车尾端侧车站疏散。
2)此时,列车尾端侧车站送风,列车头端侧车站排风,形成区间介于2~11m/s的气流量,即通风方向与疏散方向始终相逆。
3)设有纵向应急通道的区间,此时应打开列车侧门,使乘客通过端门疏散的同时,也利用应急平台进行疏散,方向也向列车尾端侧车站疏散。
4)应充分利用位于疏散区间段内上、下行区间的联络通道,从火灾区间进人非火灾区间疏散,此时,非火灾区间内应停止列车运行,方能作为疏散通道使用。
(2)列车尾节火灾
此工况与列车头节火灾工况相同,疏散与防排烟运作模式与上述反向运作。
(3)列车中部火灾
当列车中部节火灾时,一般为了避免更多的乘客受烟气影响,火灾通风气流与行车方向一致,疏散路径、通风模式同列车头火灾模式一样。由于列车中部着火,为了提高列车头、尾节列车上乘客生还机会,充分利用纵向应急通道更显重要。
(4)其他
当列车火灾部位不明确时,通风气流方向宜与列车行驶方向一致,即同列车头节火灾运作模式。由于区间长短、断面面积、列车阻塞比等不同,需要开启的风机量和规模视工程而异。对于单洞双线区间,一旦列车火灾时,对开列车绝对禁止进入火灾区间。对于长区间隧道设有中间风井时,在中间风井内应设至地面的疏散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