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机械排烟系统的工作原理
类型 | 内容 |
工作原理
| 排烟系统与通风空调系统应分开设置,当确有困难时可合用系统,当应符合排烟系统的要求。 (1)系统风口、风道、风机等应满足排烟系统的要求。 (2)火灾确认后,应能开启排烟区域的排烟口和排烟风机,应在15S内自动关闭与排烟无关的通风、空调系统 |
备注 | 当排烟窗打开时,每个排烟合用系统的管道上需联动关闭的通风、空调系统的控制阀门不应超过10个。 |
二、机械排烟系统的选择
水平设置 | 机械排烟系统水平向应按每个防火分区独立设置。 |
竖向设置 | 建筑高度超过50m的公共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住宅,其排烟系统应竖向分段独立设置,且公共建筑每段高度不应超过50m,住宅建筑每段高度不应超过100m。 |
注意 | 同一防烟分区内不应同时采用自然排烟方式和机械排烟方式。 |
三、排烟系统设计计算
类别 | 内容 |
设计风量 | 设计风量不应小于该系统计算风量的1.2倍。 |
储烟窗 厚度 | 采用自然排烟方式:不应小于空间净高的20%,且不应小于500mm。 采用机械排烟方式,不应小于空间净高的10%,且不应小于500mm。 储烟窗底部距离地面的高度应大于安全疏散所需的最小清晰高度。 ①最小清晰高度:走道、室内空间净高不大于3m的区域,最小清晰高度不宜小于其净高的1/2。 ②其他区域的最小清晰高度:1.6+0.1H |
排烟量 (除中庭) | (1)h≤6m场所: ①房间排烟量:按不小于60m³/(h.㎡)计算且取值不小于15000m³/h或设置有效面积不小于该房间建筑面积2%的自然排烟窗。 ②仅走道/回廊机械排烟量:13000m³/h,或走道两侧均设置面积不下于2㎡的自然排烟窗,两窗口的距离不应小于走道长度的2/3。 ③房间/走道均设置排烟时:走道/回廊的机械排烟量可按60m³/(h.㎡)计算且不小于13000m³/h,或设置有效面积不小于走道/回廊建筑面积2%的自然排烟窗。 ④一个系统担负多个排烟分区时:按一防火分区中任意两个相邻防烟分区的排烟量之和的最大值计算(高度相同)。 (2)h>6m场所:太复杂,不需要掌握。 |
中庭 排烟量 | 中庭周围场所设置排烟系统:按周围场所防烟分区中最大排烟量的2倍计算,且不小于107000m³/h。 采用自然排烟方式时:按上述排烟量和自然排烟窗口的风速不大于0.5m/s计算(A=L/V) |
中庭周围场所不需设置排烟系统:中庭的排烟量不应小于40000m³/h(风速0.4计算)。 |
四、机械排烟系统的组件与设置要求
组件 | 类别 | 内容 |
排烟风机 | 选型
| ⑴排烟风机可采用离心式或轴流排烟风机(满足280℃时连续工作30min的要求),排烟风机应与风机入口处的排烟防火阀联锁,当该阀关闭时,排烟风机应能停止运转。 |
⑵排烟风机宜设置在排烟系统的最高处,烟气出口宜朝上,并应高于加压送风机和补风机的进风口。 送风机的进风口宜设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下部。且竖向布置时,送风机的进风口应设置在排烟机出风口的下方,其两者边缘最小垂直距离不应小于6.0m;水平布置时,两者边缘最小水平距离不应小于20.0m。 | ||
机房 | ⑶应设置专用机房(2.00h+1.50h),风机两侧应有600mm以上的空间。 必须与其他风机合用机房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机房内应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②机房内不得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的风机和管道。 | |
--- | ⑷排烟风机和排烟管道的连接部件应能在280℃时连续30min保证其结构完性。 | |
排烟管道 | 管道井 | 排烟管道井应采用耐火极限不小于1.00h的隔墙与相邻区域分隔;当墙上必须设置检修门时,应采用乙级防火门。 |
管道选材 | ①排烟管道必须采用不燃材料制作,且不应采用土建风道。 ⑵当吊顶内有可燃物时,吊顶内的排烟管道应采用不燃烧材料进行隔热,并应与可燃物保持不小于150mm的距离。 | |
风速 | 当排烟管道内壁为金属时,管道设计风速不应大于20m/s;当排烟管道内壁为非金属时,不应大于15m/s。 | |
耐火极限 | 竖向设置应设置在独立的管道井内,排烟管道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 0.50h 。 水平设置的排烟管道应设置在吊顶内,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 0.50h;当确有困难时,可直接设置在室内,但管道的耐火极限不应小于 1.00h。设置在走道部位吊顶内的排烟管道,以及穿越防火分区的排烟管道,其管道的耐火极限不应小于 1.00h,但设备用房和汽车库的排烟管道耐火极限可不低于 0.50h。 | |
排烟口/阀 | 设置部位 | 排烟管道下列部位应设置排烟防火阀: ①垂直风管与每层水平风管交接处的水平管道上 ②一个排烟系统担负多个防烟分区的排烟支管上 ③排烟风机入口处 ④穿越防火分区处 |
设置距离 | 防烟分区内任一点与最近的排烟口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大于30m。 | |
设置要求 | ⑴宜设置在顶棚或靠近顶棚的墙面上 ⑵排烟口应设在储烟仓内,但走道、室内空间净高不大于3m 的区域,其排烟口可设置在其净空高度的1/2 以上,当设置在侧墙时,吊顶与其最近边缘的距离不应大于0.5m 。 ⑶火灾时由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联动开启排烟区域的排烟阀或排烟口,应在现场设置手动开启装置。 ⑷排烟口的设置宜使烟流方向与人员疏散方向相反,排烟口与附近安全出口相邻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5m。 ⑸每个排烟口的排烟量不应大于最大允许排烟量。 ⑹当排烟阀(口)设在吊顶内,并通过吊顶上部空间进行排烟,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封闭式吊顶上设置的烟气流入口的颈部烟气速度不宜大于 1.5m/s 。 ②非封闭式吊顶的开孔率不应小于吊顶净面积的 25%,且排烟口应均匀布置。 ⑺单独设置的排烟口,平时应处于关闭状态,其控制方式可采用自动或手动开启方式。 | |
风速 | 排烟口风速不宜大于10m/s。 |
五、补风系统
类别 | 内容 |
设置位置 | 对于地上建筑的走道、小于500㎡的房间,可以不专门设置补风系统,除这些场所以外的排烟系统均应设置补风系统。 |
设置要求 | 当补风口与排烟口设置在同一空间内相邻的防烟分区时,补风口位置不限;当补风口与排烟口设置在同一防烟分区时,补风口应设在储烟仓下沿以下;补风口与排烟口水平距离不应少于5m。 补风机设置在专用的机房内。补风机的设置与机械加压送风机的要求相同。排烟区域所需的补风系统应与排烟系统联动开闭。 |
补风量 | 补风系统应直接从室外引入空气,可采用疏散外门、手动或自动可开启外窗等自然进风方式以及机械送风方式。防火门、窗不得用作补风设施。补风量不应小于排烟量的50%。 |
风速 | ⑶机械补风口的风速不宜大于10m/s,人员密集场所补风口的风速不宜大于5m/s;自然补风口的风速不宜大于3m/s。 |
耐火极限 | 补风管道耐火极限不应低于0.50h,当补风管道跨越防火分区内时,管道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5h。 |
经典题型演练
【2015年技术实务83】某建筑高度为23m的5层商业建筑,长度100m,宽度50m,每层 建筑面积为5000㎡,设置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防排烟系统等消防设 施。下列关于机械排烟系统应满足要求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A.与垂直管道连接的每层水平支管上的排烟防火阀应设置在楼层配电间内
B.排烟风机配电线路的末端自动切换装置应设置在楼层配电间内
C.釆用的排烟风机应能在280℃时连续工作30min
D.火灾时应由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联动开启排烟口
E.排烟口应设置现场手动开启装置
【2018年技术实务59】某建筑净空高度为5m的商业营业厅,设有机械排烟系统,其划分为4个防烟分区,最小防烟分区面积为500㎡。根据《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 51251),该机械排烟系统设置的下列方案中,正确的是( )。
A.最小防烟分区的排烟量为30000m³/h
B.排烟口与最近安全出口的距离为1.2m
C.防烟分区的最大长边长度为40m
D.最大防烟分区的建筑面积为1500㎡
【2016年综合能力7】关于防火阀和排烟防火阀在建筑通风和排烟系统中的设置要求,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排烟防火阀开启和关闭的动作信号应反馈至消防联动控制器
B.防火阀和排烟防火阀应具备温感器控制方式
C.安装在排烟风机入口总管处的排烟防火阀关闭后,应直接联动控制排烟风机停止运转
D.当建筑内每个防火分区的通风、空调系统均独立设置时,水平风管与竖向总管的交接处应设置防火阀
【2018年综合能力22】某二类高层建筑设有独立的机械排烟系统,该机械排烟系统的组件可不包括( )。
A.在280℃的环境条件下能够连续工作30min的排烟风机
B.动作温度为70℃的防火阀
C.采取了隔热防火措施的镀锌钢板风道
D.可手动和电动启动的常闭排烟口
各位考友,对于这个知识点还有什么问题或疑问的,欢迎大家留言评论。
【干货笔记】
归纳高频考点与章节重点,涵盖90%以上的重要考点
为你节省至少50%的备考时间
浓缩讲师讲义精华
上千学员实力亲测
(不用发朋友圈,不用集赞!!!)
一级消防工程师考试虽有难度,但只要掌握了学习方法,2021年圆梦一消就不是梦。为全力助考每一位考生,233网校推出了一消钻石班,马上试听和体验...... 钻石班(四无忧) 学习无忧! 考试无忧! 保障无忧! 生活无忧! |
温馨提示:文章由作者233网校-sunpeiyu独立创作完成,未经著作权人同意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