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3У- ˸߿˸߿

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成人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2009年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模拟题(七)

2009年2月10日来源:233网校

   三、现代文阅读 (每题3分,共3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戒“浮”
   ①所谓“浮”就是浮躁,浮华,不踏实。
   ②在实际工作中,常见有些领导喜欢上而怨下,缺乏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办实事的作风,或者习惯于听汇报、看材料、要报表、架势很大,收效甚微;或者搞浮光掠影、走马观花的所谓调查研究,形式上热热闹闹,实际上不解决问题。正经事没办成几件,表功材料写了不少,对于这种华而不实善作表面文章的作风,人称浮华。
   ③改革开放以来,各个方面各个部分都急于大展宏图,这本来是一种好现象,但是有些人急功近利,热衷赶潮,办事欠考虑,决策欠论证,都想有作为,又都不能为。对于这种心态,人称浮躁。
   ④在新旧交替的大变革时期,每个人的心态都需要调整,都在调整,在调整中出现暂时的浮躁是难免的,但这种浮躁( )长期存在( )会影响到事业的发展。
   ⑤戒“浮”应知“浮”之危害。因“浮”误国的先例古已有之,从纸上谈兵的赵括,到言过其实的马谡,其悲剧都是太浮,天马行空,好大喜功,手上无能,脚下浮空。古人说:“浮躁一分,到处便招忧悔:因循二字,从来误尽英雄。”是为至诚告诫。我们面临的形势是,各行各业的竞争,国内国外的竞争,需要步步踏实,一步踩空就要跌跤,吃败仗。
   ⑥戒“浮”,应该戒“私”,就是要排除私心杂念,真正做到荣辱不惊。( )荣辱不惊,( )可能有平静的心态,冷静地分析思考问题,沉下心来解决问题。静下来,沉下来,深入到基层,是需要一番修炼的,这要有清醒的政治头脑,这要讲政治、讲学习、而其核心则是戒“私”,就是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⑦“浮”的反义是“实”,有力量地戒“浮”就是要实践、实干、实干才能兴邦。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少说空话,多干实事”,就是要各级领导干部戒浮躁、浮华,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工作。
   ⑧我们的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以( )建功立业( )的人。古代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林则徐一生勤奋,事必“躬自微察”、从不“袖手枯坐”的故事,已经( )。如今我们的许多干部,例如孔繁森、李润五等不务虚名、甘做实事的先进事迹也已( ),他们都是令人尊敬的实干家,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1、下面词语中划线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浮光掠影 掠:轻轻擦过,闪过
   B.华而不实 华:华丽
   C.至诚告诫 至:、极
   D.热衷赶潮 衷:爱好
   2、按顺序填入第④⑥段( )中的关联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A.只要 就 只有 就
   B.只要 就 如果 就
   C.如果 就 只要 才
   D.如果 就 只有 才
   3、依次填入8段( )中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组是( )
   A.废寝忘食 称著于世 有目共睹 家喻户晓
   B.埋头苦干 废寝忘食 家喻户晓 有目共睹
   C.埋头苦干 称著于世 有口皆碑 家喻户晓
   D.称著于世 埋头苦干 家喻户晓 有口皆碑
   4、在第③段中所说“这种心态”是指:
   5、文章提出戒“浮”的措施是: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所谓名著,通常是指文学艺术中的经典之作。这些作品,按哲人的说法,都是“不可企及的高峰”。当然,这并不是说,它们在社会认识和艺术表现上已达到了顶峰,只是因为这些名著往往代表着一个时代文艺发展的水平。作家、艺术家以完美的艺术形式,把他们所处时代的辉煌与罪恶,他们特有的情感体验,都深深地镌刻在文艺的纪念碑上了。因此,那个时代虽然一去不复返了,但其完美的艺术表达和特有的情感体验,以及他们对那个时代的独特视角,却永远不能被取代、重复和超越。《红楼梦》之所以成为世界文学名著,就是因为曹雪芹以其如椽之笔,通过描绘一个家族的兴衰,把他生活的那个时代和他深刻的生命体验,无与伦比地生动地表现了出来。于是,《红楼梦》成了一座纪念碑,一座中国小说乃至世界小说艺术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后人不仅从中得到了很多历史的、审美的认识,而且对它包含的文化意蕴,至今也说不尽,道不完。
   像《红楼梦》这样的经典名著,在世界文学史中是可以陈列满满一个艺廊的。我国的古典诗文,从诗三百、楚辞,到李、杜,到龚自珍,小说从“四大奇书”,到《聊斋志异》《儒林外史》;外国的名著,从荷马史诗到莎士比亚的戏剧,从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到托尔斯泰的《复活》,再到卡夫卡的《变形记》……几乎都是一座座永难挖掘尽的精神矿藏,其历史的深度和文化反思的力度,特别是它们永恒的艺术魅力与文化底蕴,值得我们和我们的后人反复品味。
   名著需要重读。这不仅仅是因为它们经过时间的淘洗和历史的严格筛选,其本身的存在证明了它们的不朽,因而需要反复阅读;也不仅仅因为随着我们人生阅历的积累和文学修养的不断提高,而需要获得新的情感体验与生命感悟。我这里所说的重读名著,乃是从文化历史发展阶段着眼的。仅就我们这些年龄稍长的人的亲身经历来说,在“文革”前的一段时间和“文革”期间,阅读心态是何等的不正常,阅读空间和环境是何等的狭小和残破。那种 a 的阅读定势,使我们只懂得给书中人物划成分,或者千方百计地追寻作者的阶级归属和政治派别。那种 b ,使我们阅读名著时,到处搜罗数据,以理解时代背景。那种 c 的阅读公式,死死地套住我们的阅读思维。那种所谓的“受阶级局限,如何如何”的标签,夺去了多少传世之作鲜活的生命,使人们对名著产生了多少误解!
   新时期以来,名著重印,给读书界带来了从未有过的生气。但如何重读名著呢?我想,所谓“重读”,决非“再看一遍”,也非多看几遍。如果仅仅停留于“看几遍”,那也许只是“无用的重复”。“重读”应是指把名著完全置于新的阅读空间之中,即对名著进行主动的、参与的、创造性的阅读。而这首先需要阅读者在面对名著时有一种开放的阅读心态,同时应该破除过去在某种力量束缚下的阅读方式,在心态上积极开辟多向多元层次的思维格局,培育自身的建设性的文化性格。否则,仍可能导致重读名著的失败。
   1、这段文字中有一个现成的说法,阐释了“不可企及的高峰”中的“不可企及”,这就是
   2、下列说法,不符合这一段文意的一项是( )
   A. 任何文学名著都是特定时代的产物。
   B. 凡是被列入世界文学名著的作品,都是对整个世界的辉煌与罪恶作出深刻反映的作品。
   C. 凡是文学名著都必须表达出作者特有的情感体验和作者认识他那个时代的独特视角。
   D. 任何一部文学名著都具有完美的艺术形式和很高的审美、认识价值。
   3、本篇文章中画线的部分两次出现了“不仅仅”。从文意上看,处“不仅仅”主要是就 而言;第二处“不仅仅”主要是就 而言。(每空只填一个字)
   4、下面三句话,是从文中a、b、c三处摘出来的,根据文意将它们复原(只需把序号填入下面的横线上)
   ①“通过什么反映什么”来概括作品主题
   ②以阶级斗争和阶级分析为经纬
   ③刻板的经济决定论
   a b c
   5、依据本文后两段的文意,完成下列问题。
   新时期应具有的阅读思维格局是 的,而“文革”前的一段时间和“文革”期间的阅读思维格局是 的。
   四、作文(40分)
   题目:人生中为宝贵的是
   要求:1、体裁:议论文
   2、不少于800字
   3、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考试大编辑整理


γרҵ ʦ ԭ/Żݼ
() ˾ 150 / 150
Ӣ() Monica 150 / 150
ѧ() 150 / 150
ѧ() ֥ 150 / 150
ѧ(ר) ŷ 150 / 150
Ӣ(ר) Monica 150 / 150
ߵѧ(һ)(ר) 150 / 150
ߵѧ()(ר) ֥ 150 / 150
γ
-ѧ(ʷƾ)
ʦ
Monicaʦ
ר-ѧ
ŷʦ

ײͰרVIP/VIP++ģ)

ײƣ1Ŀ
2ǰ2
3ѧһα

׷1
2γ̽+μ+ƶ

ȵƼ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