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成考大学语文分析题讲义
21、阅读下面一段话,然后回答问题:
原来气是动的,可以变化。我们常说志气,志是心之所向,可以在四方,可以在千里,志和气是配合着的。节却是静的,不变的;所以要“守节”,要不“失节”。有时候节甚至于是死的,死的节跟活的现实脱了榫,于是乎自命清高的人结果变了节,冯雪峰先生论到周作人,就是眼前的例子。
问:(1)这段话可分为几层意思?它们的关系如何?
(2)这段话的论点是什么?
(3)这段话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
答:(1)两层意思。一层论气是动的,变化的,另一层论节是静的,不变的;两层的意思构成对比关系。
(2)气是动的,变化的;节是静的,不变的。
(3)对比法,例证法。
22、 阅读下面一段话,然后回答问题:
用兵致胜的要诀在占领要塞,击破主力。要塞既下,主力既破,其余一切就望风披靡,不攻自下。古人所以有“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的说法。如果虚耗兵力于无战略性的地点,等到自己的实力消耗尽了,敌人的要塞和主力还屹然未动,那还能希望打什么胜仗?做文章不能切中要害,错误正与此相同。
问:(1)请概括这段文字的论点。
(2)作者以“用兵致胜”的要诀为喻说明了什么道理?
(3)文中所引的两句诗属于何种论据材料?这两句话的内容与论点构成怎样的关系?
(4)这段文字综合运用了哪几种认证方法?
答:(1)选择材料要突出主旨,切中要害。
(2)说明了选择材料所要遵循的原则。
(3)以名人名言作诊所。其内容与论点构成比喻关系。
(4)类比法、引证法和对比法(切中要害与不能切中要害的对比)。
23、阅读下面一段话,然后回答问题:
艺术的特征是完整,完与整是相因的,整一才能完美。 安排文章材料, 在许多意思并存时,想产生整一的印象,它们必须轻重分明。文章无论长短,一篇须有一篇的主旨,一段须有一段的主旨。主旨是纲,由主旨生发出来的意思是目。纲必须能领目,目必须附丽于纲,尊卑就序,然后自能整一。“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一篇文章的主旨应有这种气象,众星也要分大小远近。主旨是着重点,有如照像投影的焦点,其余所有的意思都附在周围,渐远渐淡。
问:(1)这段话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这段文字的谁有什么特点?
(3)这里运用哪几个比喻?
答:(1)写文章要围绕主旨安排材料,做到轻重分明。
(2)层层深入。
(3)用了三个比喻:一是用纲与目的关系作比喻;二是用北斗星与群星的关系作比喻;三是用照相的聚焦作比喻。
24、阅读下列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从上面的话看来,我们可以知道文章有一定的理,没有一定的法。所以我们只略谈原理,不像一般文法修辞书籍,在义法上多加剖析。“大匠能诲人以规矩,不能使人巧”知道文章作法,不一定就做出好文章。艺术的基本原则是寓变化于整齐,整齐易说,变化则全靠心灵的妙运,这是所谓“神而明之,存乎其人”了。
问:(1)这段话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作者引用“大匠能诲人以规矩,不能使人巧”说明了什么问题?
(3)“艺术的基本原则是寓变化与整齐”这句话是如何说明论点的?
答:(1)文章有一定的理,没有一定的法。
(2)说明文章有一定的理,没有一定的法。“理”可教,而“法”却靠个人的巧妙运用。
(3)在这句话中,“整齐”指的是“理”:“变化”指的是“法”。在整齐中求变化;就是说在基本原理的指导下,创造出灵活多样的写作方法。这就时一步阐明了“文章有一定的理,没有一定的法。”
25、分析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有些书可供一尝,有些书可以吞下,有不多的几部书则应当咀嚼消化;
问:(1)请分析“尝”、“吞下”、“咀嚼”、“消化”几个动词的实际含义?
(2)请说明这段话的修辞效果。
答:(1)“尝”是指选读其中的一部分:“吞下”是指全读、但不必细心地读:“咀嚼消化”则不但要全读、勤读、而且要精读、细读。
(2)这段话运用了比拟的手法,将读书比拟成吃东西,显得十分生动形象。
课程辅导:2013年成考HD高清课件全新上线 业内讲师聚首助你轻松拿证
报考指南:2013年成人高考报考指南 考试指南 报名时间 报名条件 成考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