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3У˸߿

ֻ

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 >>  成人高考题库  >>  >> 文章内容

成考高起点《语文》模考押题(二)

2014年9月15日   来源:邓君媚 评论 我的做题记录

“能证明您那段遭遇真实性的重要证人找到了,”葛尔特茨比说道,伸出手来把香皂递了过去。“您走后,我在地上发现的。我曾经对您不信任,您一定要原谅。您如不嫌弃,我可以借给您一枚二十先令的金币……”
年轻人连忙接过金币,放进兜里。
“幸好给你找着了。”年轻人感激地说道,声音还有点呜咽。他急忙跑开了。
“这孩子真可怜,差点哭出声来。这对我也是个教训,不能自作聪明,不能仅仅凭一时的情况就给一个人下判断。”
葛尔特茨比顺着原路往回走去。经过那条长凳时——他看到一位老先生在长凳下面和四周望来望去,捅来捅去。葛尔特茨比认出这就是刚才同他坐在一起的那位老人。
“您丢什么东西了,先生?”他问道。
“对了,丢了一块香皂。”
11、理解文章加点词语的含义。
年轻人讲完这段故事后,出现了片刻的沉寂。
【答案】“沉寂”反映了年轻人想引起葛尔特茨比同情照顾的心理,也表现了葛尔特茨比年轻人所讲故事有无破绽的思索。
12、小说采用第三人称的视角来叙事,请结合文本谈谈这样写的好处。
【答案】①有利于讲清故事的来龙去脉。
②有利于刻画人物形象:便于对葛尔特茨比的心理进行深入描写,更好地塑造主人公的形象;也便于从葛尔特茨比的角度去观察其他人物,很好地刻画其他人物形象。
13、小说中的诺尔曼•葛尔特茨比有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答案】①失意落魄。在他看来黄昏是失败者的时刻。
②戒备心强。年轻人的神情坦然让他产生了警觉,终识破了他的诡计。
③善良热心。发现掉落的香皂后赶快去追赶年轻人并加以归还,还借给他钱帮他渡过难关。
④善于自我反省。告诫自己不能自作聪明,不能仅仅凭一时的情况就给一个人下判断。
14、结合文本探究本篇小说以“黄昏”为题的作用。
【答案】①双层含义:小说的题目“黄昏”是真实的时间——海德公园的黄昏,同时也是葛尔特茨比所认为的失败的时刻。
②创设人物活动背景:黄昏,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也为人物活动安排了一个模糊、昏暗、清冷的背景,从而展现各个人物的性格。
③推动情节发展:因为黄昏,老人才不能发现自己丢失的香皂,而年轻人也因没能看到香皂而使自己露出破绽,被“识破”,葛尔特茨比才能意外发现肥皂,推动情节发展。
④揭示小说主旨:海德公园模糊、昏暗、清冷的黄昏,是葛尔特茨比沮丧心情的写照,暗示了小说“坏人难防”的故事结局,从而揭示了小说主旨。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7题。(共25分)
【甲】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王曰:“必为有窃疾矣。”      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选自《公输》)  【乙】子墨子自鲁即齐,过故人,谓子墨子曰:“今天下莫为义,子独自苦而为义,子不若已。”子墨子曰:“今有人于此,有子十人,一人耕而九人处①,则耕者不可以不益急矣。何故?则食者众而耕者寡也。今天下莫为义,则子如②劝我者也,何故止我?”                   
(选自《墨子》)
    注释:①处:闲居。②如:应该,应当。
15、【甲】文表明了墨子的什么主张?
【答案】非攻(兼爱)(或反对战争)
16、【乙】文体现了墨子的什么品质?
【答案】坚忍不拔(或坚守信念)等
17、墨子高超的劝说艺术往往体现在类比推理上,请结合【甲】【乙】两段文字说明。
【示例】【甲】先用一个假设,诱使楚王说出“必为有窃疾矣”,然后连用三个对比,极言楚国物产丰富和宋国物产贫乏,从而类推出楚国攻宋是和有“窃疾”“同类”的结论。【乙】先假设“一人耕而九人处,耕者益急”,类推出“天下莫为义,子如劝我”的结论。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8-19题。
双双燕▪咏燕
史达祖
过春社了,度帘幕中间,去年尘冷。差池○1欲住,试入旧巢相并。还相雕梁藻井,又软语商量不定。飘然快拂花梢,翠尾分开红影○2。
芳径,芹泥雨润,爱贴地争飞,竞夸轻俊。红楼归晚,看足柳昏花暝。应自栖香正稳,便忘了、天涯芳信。愁损翠黛双蛾,日日画阑独凭。
【注释】①差池:燕子飞行时,有先有后,尾翼舒张貌。②红影:花影。
18、简析词人上阕是如何刻画双燕形象的。
【答案】运用拟人手法刻画双燕形象。“欲住”“软语商量”等词语写出燕子呢喃、亲密商量的神情、神态及心理变化。“飘然”描绘出燕子捕食时的轻盈之态,“快拂花梢”“分开红影”表现双燕飞翔的美态。
19、这首词题为“泳燕”,结尾两句却写红楼思妇,如何理解?
【答案】结尾两句写红楼思妇“画栏独凭”的寂寞生活,与燕子双双、形影不离形成对照,用双燕的美满生活反衬红楼冷清、思妇寂寥。

责编:cll  评论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