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成人高考高升本每日一练(8月23日)
在线测试本批《每日一练》试题,可查看答案及解析,并保留做题记录 >> 在线做题
单项选择题
1、已知a+b>0,b<0,那么( )
A.a>b>-a>-b.
B.a>-a>b>-b.
C.a>-b>b>-a.
D.-a>-b>a>b.
2、
A.A
B.B
C.C
D.D
3、
A.A
B.B
C.C
D.D
填空题
4、请根据上下文,在下面文字的画线处补写出相应内容。要求:语意连贯,表达明确,每处不超过12字。(5分)
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基本思想是可游、可居、可望。其中,①________。一切美术都是“望”、都是欣赏。不但“游”可以发生“望”的作用,②_______,
也同样要“望”。一切亭台楼阁、都是为了“望”,都是为了得到和丰富对于空间的美的感受。在园林建筑艺术中,③_______,有了窗子,内外就能发生交流。窗外的竹子或青山,经过窗子的框框望去,就是一幅画。而且同一个窗子,从不同的角度望出去,④___________,于是引发人们不同的联想。这样,画的境界就无限地丰富了。如“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诗人从一个小房间“望”到千秋之雪、万晨之船,以小见大,从而获得了⑤_________ 。
简答题
5、
6、请在第(52)填上合适的句子。
7、
8、 试说明培根在《论学问》一文中是怎样阐释治学的目的的?
9、阅读《秋水》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辨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本段描写了哪两种景象?二者的关系是什么?
10、
(本小题满分12分)

1、已知a+b>0,b<0,那么( )
A.a>b>-a>-b.
B.a>-a>b>-b.
C.a>-b>b>-a.
D.-a>-b>a>b.
2、

A.A
B.B
C.C
D.D
3、

A.A
B.B
C.C
D.D
填空题
4、请根据上下文,在下面文字的画线处补写出相应内容。要求:语意连贯,表达明确,每处不超过12字。(5分)
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基本思想是可游、可居、可望。其中,①________。一切美术都是“望”、都是欣赏。不但“游”可以发生“望”的作用,②_______,
也同样要“望”。一切亭台楼阁、都是为了“望”,都是为了得到和丰富对于空间的美的感受。在园林建筑艺术中,③_______,有了窗子,内外就能发生交流。窗外的竹子或青山,经过窗子的框框望去,就是一幅画。而且同一个窗子,从不同的角度望出去,④___________,于是引发人们不同的联想。这样,画的境界就无限地丰富了。如“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诗人从一个小房间“望”到千秋之雪、万晨之船,以小见大,从而获得了⑤_________ 。
简答题
5、

6、请在第(52)填上合适的句子。
7、

8、 试说明培根在《论学问》一文中是怎样阐释治学的目的的?
9、阅读《秋水》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辨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本段描写了哪两种景象?二者的关系是什么?
10、
(本小题满分12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