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被称为“艺术学之父”的德国理论家是( )
A.康德
B.黑格尔
C.席勒
D.康拉德·费德勒
答案:D
解析:德国的康拉德·费德勒首先提出了“美学的根本问题与艺术哲学的根本问题完全不同”的观点,解决了建立艺术学学科的关键性问题,因而,被称为“艺术学之父”。
2.把审美认识分为“惧”、“怠”、“惑”三种境界的是( )
A.孔子
B.庄子
C.老子
D.孟子
答案:B
解析:庄子在《庄子·天运》中将音乐欣赏分作了“惧”、“怠”、“惑”三种境界。“惧”,是指对一个陌生国度的初步感受,是对一个不可知世界的无知,由神秘感产生的某种恐惧之心和动荡不安之情。“怠”,则是理性思维常态被某种不可捉摸的力量突然垂直切断,在审美对象面前目瞪口呆之状。“惑”。指完全被对象的美所震慑,无力把迷人的幻象转归于任何概念,而追随着音形乐律与无极宇宙进退升降、随意驰骋、自由飘移,进入若惑若愚的境界。
3.元代戏剧家关汉卿的代表作品是( )
A.《窦娥冤》
B.《汉宫秋》
C.《西厢记》
D.《赵氏孤儿》
答案:A
解析:B项为马致远的历史剧,C项为王实甫的爱情剧,D项为纪君祥的杂剧。
4.电视剧《四世同堂》的同名小说作者是( )
A.巴金
B.老舍
C.茅盾
D.鲁迅
答案:B
解析:老舍先生的小说《四世同堂》是影响中国文化的名著,其同名电视剧忠实地再现了原著的思想内蕴和悲剧意识,同样以抗战时期北平一个普通的小羊圈胡同作为故事展开的具体环境,以几个家庭众多小人物屈辱、悲惨的经历来反映北平市民在八年抗战中惶惑、偷生、苟安的社会心态,再现了他们在国破家亡之际缓慢、痛苦而又艰难的觉醒历程。
5.艺术概论研究的对象是人类的( )
A.精神活动
B.审美活动
C.艺术活动
D.情感活动
答案:C
解析:艺术概论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的艺术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概念、范畴、理论和方法等。
6.从表现手法和形式来区分,雕塑主要分为圆雕、透雕和( )
A.浑雕
B.浮雕
C.石雕
D.玉雕
答案:B
解析:按表现手法和形式来区分,雕塑一般又可分为圆雕、浮雕和透雕三类。圆雕,又称“浑雕”;浮雕,又称“凸雕”;透雕,则介乎圆雕和浮雕之间。
7.在书法历史上,楷书出现于( )
A.秦代
B.汉代
C.魏晋时期
D.隋代
答案:B
解析:楷书由隶书演化而来,又叫正书、真书,是一种出现于东汉、成熟并通行于魏晋,并且一直沿用至今的标准字体。
8.《匈牙利狂想曲》的作者是( )
A.肖邦
B.莫扎特
C.李斯特
D.贝多芬
答案:C
解析:由李斯特创作的《匈牙利狂想曲》,在钢琴艺术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9.西方现代主义戏剧《等待戈多》的作者是( )
A.贝克特
B.尤利斯库
C.阿瑟·米勒
D.尤金·奥尼尔
答案:A
解析:《等待戈多》是爱尔兰剧作家塞缪尔·贝克特的两幕悲喜剧,是戏剧史上真正的革新,也是第一部演出成功的荒诞派戏剧。
10.喜剧《悭吝人》的作者莫里哀的国籍是( )
A.意大利
B.德国
C.法国
D.挪威
答案:C
解析:《悭吝人》是法国著名喜剧作家莫里哀的代表作之一。
热点推荐>>